春節是個全家團圓,喜氣洋洋的節日,他也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日。離過年越來越近了,湖南人又開始為這個節日忙碌了起來。
關于湖南人如何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曆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在這些風俗習慣中,辭舊迎新、祈福迎祥往往是不變的主題。
春節
今天小編就能大家一起來盤點一點,湖南人是如何度過這個喜慶的節日的。
改革開放以來,不少湖南人南下廣東等地打工,賺取收益。每年的年末又從廣東等地返回湖南過年。留守家鄉的親人們期待着他們的回家,往往在剛進入農曆的十二月就開始了過年的一些準備工作。
1、生産隊分魚
“隊上分魚咯”
随着一聲呐喊,生産隊又要開始分魚了!
隊上分魚了
小編印象中,在湖南的農村生産隊每年過年之前的“分魚”絕對算過年之前的一件大事。“隊上分魚”往往會選在過年之前的二十天左右,這是因為在物質匮乏的年代,人們沒有多餘的金錢去購買其他的物質。雖然現在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了,也有錢采購其他物質,但在湖南農村生産隊上,每年分魚的傳統還是保留了下來。
隊上分魚了
“隊上分魚”也有取年年有魚的意思。在分魚的時候,隊上的鄉親父老聚在一起,也能交流更多的信息。譬如:
“三大姨,你家姑娘都二十五了吧,我舅子有個兒子,非常優秀”
“我家侄子今年在廣東可有出息了,一個月工資都上萬了”
鄉親們通過這些信息的交流,收集相應的信息,為即将返鄉的子侄輩安排“相親”事宜。
隊上分魚之後,鄉親們會把分到的魚進行相應的處理,或者熏烤成“臘魚”,或者放進冰箱進行保險,靜待親人們的回歸。
2、殺年豬
殺年豬也是湖南人為過年所做的準備之一,一般會選擇在過小年的時候或者之前進行。
“小孩小孩你别哭,進了臘月就殺豬”
殺年豬了
殺年豬可是一件大事,為了在整個正月裡都不斷肉吃,年豬的肉一般很少外賣,即使外賣也是賣給關系特别好的鄉裡鄰居。殺完年豬,往往還會準備一餐“殺豬宴”,殺豬宴主要會以豬身上的原材料進行加工。
而多餘的豬肉則會被放進冰箱裡,再多餘的豬肉則往往會把它制成“臘肉”。
臘肉
二、 過小年農曆臘月二十四,湖南人一般都是這天過小年。小年是湖南人過年的“開幕式”,小年的到來就意味着:從小年開始到元宵節結束的“過年”正式拉開了序幕。而小年的當天,湖南人也戲稱小年是“小孩子的過年”“細伢子的過年”,有些地方甚至會在過小年當天就給小孩子封個壓歲錢。
小年的時候一般有那些風俗呢?
1、 祭竈
“辭竈辭竈,年節來到。”
祭竈即祭送竈神升天述職。在科技不發達的古代,人們奉竈神為掌管家庭飲食的神明,認為竈神要在小年這天晚上到玉帝那去述職,為了讓竈神多在玉帝面前說說自己家的好話,保佑來年家庭幸福安康,所以會舉行祭竈的活動。
祭竈
2、沐浴理發
正月裡不能剃頭呀!剃頭一般也會選在在小年,正所謂“有錢沒錢,剃頭過年” 沐浴理發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
3、 掃塵
掃塵主要是除舊迎新,拔除不祥,把家裡進行一次大掃除,幹幹淨淨的迎接親人們的回家。各家各戶都要在年前在進行認真徹底的清掃,粉刷牆壁,擦洗玻璃,糊花窗,貼年畫等等。
三、 過大年之前的日子1、辦年菜、買新衣服
臘月二十九日之前都可以進行準備,主要是對過年物質進行采購。包括供品及人們節日食用的主食。
快樂的小孩子穿上了新衣服
過年肯定要穿新衣服拉,而且新衣服一般都是非常喜慶的色彩。買新衣服的過程也是表達親人間情意的一種方式,給父母買,給子女買,給嶽母娘買….也少不了給自己買。
2、貼春聯,倒貼福
貼春聯自古有之,從戰國時期的“桃符”,到五代後蜀皇帝孟昶所題的我國第一幅對聯
“新年納馀慶;佳節号長春”
再到明太祖朱元璋規定除夕貼春聯,并用紅紙寫春聯,到現在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
貼春聯
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内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别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
在貼春聯的同時,一些人家要在屋門上、牆壁上、門楣上貼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湖南人習慣将“福”字倒過來貼,表示“幸福已到”“福氣已到”。
四、歡歡喜喜過大年每年的農曆最後一天,即大年三十。
在這一天,親人們基本上已經回家,在本地做生意的也會早早放一串鞭炮“關門大吉”。全家團圓聚飲,菜肴有餘有剩。
1、 吃團圓飯
吃團圓飯一般會放一串鞭炮,增加節日歡樂的氛圍,(湖南人當然是放浏陽鞭炮拉),大年三十的下午如果聽到那家開始放鞭炮了,就表明這一家的團圓飯開始了。
團圓飯
團圓飯一定會吃雞、魚、肉,而且肯定是大魚大肉,吃團年飯的時候全家大小圍坐一桌聚餐,最長者最先嘗菜,并要求不論大小,桌上的每樣菜都得下筷子,平常滴酒不沾的婦女,也要象征性地喝一口酒,以讨吉利。
2、守歲
吃完團圓飯後就是收歲。竈膛裡的柴火通夜不滅,全家人相守歡聚到十二點以後。小孩子在屋外的空曠處放鞭炮、煙花,大人們則守在火爐前談今年的心得和收獲、對來年的安排、看看春節聯歡晚會等。
“相邀守歲阿戎家,蠟炬傳紅向碧紗。三十六旬都滾過,偏從此夜惜年華。”
午夜十二點的時候,一般會再放一串鞭炮,預示着辭舊迎新。
3、 大年三十的禁忌
這一天有很多禁忌,大家都不能亂說話,比如說:“死”呀,“爛”呀,“壞了”之類的不吉利的話,萬一說漏了嘴,大人馬上就解說:“孩童之言,百無禁忌”。如不小心摔破了東西,就說“落地開花”“打發打發”。若酒杯倒了,就說“酒潑紅地”。避免因此而帶來不吉利的事情。在初一也有這些禁忌的。
五、 新年來了“初一崽,初二郎,初三初四拜街坊。”
1、大年初一
新年的第一天,早上起來的第一天肯定是放一串“大地紅”的鞭炮拉。放完鞭炮後,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中國人重視“人情”,走親訪友在春節裡是必不可少的,一般從大年初一開始,通常還要帶上禮品(現在一般都是直接給現金紅包了)。
初一到元宵節給人拜年均可,一般湖南人初一一般是給自己家人或者長輩拜年。
春節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将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後當衆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
2、大年初二
大年初二祭财神,去嶽母娘家拜年。這一天也稱為“迎婿日”中國民間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夫婿要同行。 回家時要攜帶禮品,名為帶手或伴手。
去嶽母家拜年
大年初二,出嫁的女兒會帶着丈夫及兒女回娘家拜年。回娘家的女兒必須攜帶一些禮品和紅包,分給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飯。
3、元宵之前
元宵之前都算過年。初三初四主要是給街坊鄰居拜年。
“恭喜你過了一個熱鬧年”
初六取六六大順之意,很多商家也會選在這天開門大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也會選擇這一天離家外出工作。
到了初七初八湖南人講究“七不克八不歸”'意思是初七不外出初八不回家。初八這一天“八”取“發”之意工廠上班、商家營業一切活動都恢複正常.以後熟人見面互道“拜個晚年”到了十五元宵節,就基本不過年了。
六、 湖南各地的一些特色習俗長沙:送元寶
正月十五之前,有客前來拜年,入座後,送上兩枚槟榔,稱為“元寶”,祝其發财。
益陽:聚寶
大年初一不倒水、不掃地,不向屋外倒垃圾、潑廢水,意為“聚寶”。
湘潭:舞龍燈
正月初一到十五,不論是農村或城鎮,湘潭到處可以看到舞龍燈。
舞龍燈
嶽陽:年飯炮
吃完“團年飯”要關着門,意在不讓财寶跑了,飯後放上一挂鞭炮,表示已吃過了年飯,人們可以走動往來了。
郴州:開财門
正月初一,雞鳴而起,開門第一件事是燃放鞭炮,謂之“開财門”。
株洲:開門炮
初一淩晨,株洲人喜歡打打“開門炮”,“開門炮”越早越好,象征今年随便做什麼事都會順利。
懷化: 送竈竈
農曆臘月廿三會舉行傳統的“祭竈”活動,俗稱“送竈竈”,預示着春節就由此開始。
常德:鬧春
在常德,臘月廿三,各家各戶焚香拜竈神,奏善事、驅火災。臘月廿四,民間各種遊樂活動多從此日開始,俗稱“鬧春”。
張家界、湘西州:過趕年
即提前一天過年,年夜飯一般都在臘月三十淩晨開吃,越早越好,是土家族民間最大的節日。
邵陽:大拜年
“三十守一宿、初一崽(兒子)、初二郎(女婿)、初三初四拜舅娘(街坊)。”這是邵陽人春節大拜年時的“生活寫照”。
永州:十大碗
永州對 “團年飯”很講究,菜式非常豐富,一般有“十大碗”,而且都有魚這一菜式,表示年年有“餘”。
十大碗
衡陽:關财門
大年三十吃完團圓飯後,入夜接回竈神司命後即關上大門,叫“關财門”。
婁底:吃蘿蔔
過年一定要吃蘿蔔;年夜飯要趕早。
馬上就要過年咯!在外打工的各位趕緊回家吧,熱熱鬧鬧的和家人一起過一個大年!
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寫下對來年的期待和對親人們的祝福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