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道德經第五十章講解

道德經第五十章講解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6:21:58

道德經第五十章講解?原文: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謂,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道德經第五十章講解?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道德經第五十章講解(吳慶強解讀道德經第二十章)1

道德經第五十章講解

原文:絕學,無憂。唯之與阿,相去幾何?美之與惡,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不可不謂。

荒兮,其未央哉。衆生熙熙,如享太牢,如春登台。我獨泊兮,其未兆,如嬰兒兮之未孩。傫傫兮,若無所歸。

衆人皆有餘,而我獨若遺,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Liao地名)兮若無止。衆人皆有以,而我獨頑似鄙。我獨異于人,貴為食母。

注釋;本章節是對前十九章的一個回顧與自我反思。老子用第一人稱來訴說自己的感悟,很謙卑的描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生存态度與生存法則。他的理論被帝王利用後,帝王把他當刍狗一樣抛棄了,就跟孔子一樣,被帝王利用後被抛棄。不尊重知識産權,其實是對帝王的尊稱。實際上帝王是人間最大的禍根。東西方都一樣。這是老子在情緒低落的時候寫下的感慨。

正文大意為:絕學無憂,根據老子愚民态度,絕學在這裡說成杜絕斷絕跟學習的關系,更接近老子的意圖。通俗地講,不學習也就不會有憂慮,更不會得抑郁症。唯和阿是對應的兩個詞,本來就是差别不大的意思。老子還要問“唯之與阿,相去幾何?”顯然是明知故問的意思。那麼老子又用相反的兩個詞“善與惡”來問。“美之與惡,相去何若?”似乎表明,此時的老子有看破紅塵的意思。然後感歎,隻要是人害怕的事情,一定也要警惕,也要心生畏懼。

一片荒蕪沒有盡頭(未央:沒完的意思),芸芸衆生,就如同身處牢獄,一年又一年。

我獨自一人孤獨的漂泊,信馬由缰,茫無目的,就像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并不像長成孩童年齡那樣有着強烈的欲望。窮困潦倒,沒有歸途。

衆人都很富有,自己卻像被遺棄的孤兒,我的愚人政策啊,混混沌沌。俗人明明白白,自己卻昏昏沉沉。衆人精打細算過日子,而我卻悶悶不樂,心靜似海,飂國似乎沒有邊界。衆人皆富有,而我似乎卻貧困的堅持在角落裡面修行。

我是異類,為天下人提供精神食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