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0-18 08:42:28
前言

納稅是每一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納稅就是每一個公民把自己财産的一部分,按照一定的比例交給稅務機關。納稅也是一個國家主要的經濟來源,也是必不可少的原因之一,這些稅收主要用于推動一個國家的發展,這也是強國的主要因素。納稅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候不叫納稅而是稱作“賦稅”。賦稅的制度是有很多種,其中以人丁征收的人頭稅、以戶為依據的财産稅,和以田地征收的土地稅等。

路史曾記載“神農之時,民為賦,二十而一”其意思就是,在神農時期,百姓上交給國家的賦稅,是他們收成的20分之一,這也是中國古代最早賦稅的傳說。之後因人們大多數都是依靠土地來維生的,就出現了,井田制和均田制等賦稅的方式。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1

井田制

井田制

西周時期井田制賦稅的制度就出現了,那時候道路跟渠道縱橫交錯,土地就被分成了大大小小的方塊形狀,因形狀像“井”,因此得名“井田”。

周王将井田分配給庶民使用,使用者不得轉讓和買賣,并且還要交予一定的稅收。不僅如此周王還強迫庶民集體耕種井田,中間的部分為公田,周邊的部分為私田。而且你想要單獨的耕種自己的田地的話是不可能的,你隻要耕種了私田就要耕種公田,你不種就不讓你用私田。那些庶民為了保證自己家庭能夠維持生計就不得不一起耕種。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2

井田

“井田”一詞最早出現在《谷梁傳·宣公十五年》:“古者三井田制度井田制度百步為裡,名曰井田。”據傳,夏朝時期就曾經過井田制,西周時期井田就是由夏朝轉換而來,而井田制在實行的過程中也發生了不少的變化。《周禮·地官·小司徒 》中有這麼一段話 :“ 乃經土地而井牧其田野,九夫為井,四井為邑,四邑為丘,四丘為甸,四甸為縣,四縣為都,以任地事而令貢賦,凡稅斂之事。”這段話就詳細的記載了,井田制轉化到西周時期是如何分配的。當時的賦稅制度,為貢、助、徹三點,公田的收入為周王所有,其私田收入為耕種的農民所有,這是一種“勞役租稅”。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3

井田制

均田制

等到了北魏時期就出現了均田制,均田制是一種按照人口來分配土地的制度。太和9年,正式實行頒布“均田制”的诏令。凡是15歲以上的男子,每人可以分配到露田40畝,女子20畝,而擁有奴婢和牛的人,可以額外獲得更多的土地。那些奴婢農民一樣可以得到田地并且不限人數但土地所有權歸主人所有,牛每頭可以得到30畝露田。這些田地雖可以終身使用,但卻不可以買賣。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4

均田制

賦稅變化

出現均田制的重要原因還是跟賦稅有關聯,朝廷就是為了跟增加賦稅才會發布均田制。均田制的變動也引起了賦稅制度的變動。在均田制發布後,北魏就重新定義了賦稅稱作“租調制”。鈞田除農戶丁男雜役外,一夫一婦者需納帛或布一匹,粟二石。15歲以上未婚的男女4人,和奴婢8人,牛20頭都按照一男一女來交稅。北周時期就取消了倍田之名,改應收額為一男一女100畝,單丁100畝。授田年齡改為18歲。賦役改為一夫一婦納調絹一匹、綿八兩租粟五斛,單丁減半。北齊時期重新頒發了均田令,規定邺城三十裡内土地全部作為公田,三十裡外的土地按照官職差别分配給官僚和士兵,一百裡外地區,分配給農民,奴婢和丁男。賦役改為,一夫一婦之調與北周同,租為墾租二石、義租五鬥。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5

賦稅

好處

推動朝代發展

均田制的出現和賦稅的改革将朝代的經濟推上了一個頂點,并且造成了不少的影響。均田制出現後,肯定了土地的所有權和占有權,也就是說當你種植到一定年限後,這塊土地歸你所有,你隻需要按時納稅就行了。這一點讓很多的農民肯定了均田制這一制度,因此很多的農民都甘願納稅,朝代的經濟發展也就會穩步上升。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6

均田制

減少糾紛

均田制出現後也減少了很多的糾紛,古代時期人們會因為土地的事情而大打出手,畢竟農民都是依靠土地為生的。而在均田制沒有出現前,土地是歸屬國家所有的,就這時候的農民為了賺取更多的錢财就會去搶奪其他人的土地,産生的糾紛不在少數。當均田制出現後,這塊土地就是你的了,别人來搶奪的話是要受得刑法的,并且有明文規定,土地是不允許買賣的。一旦産生了買賣雙方都會受到刑罰。這一點對于那些隻能依靠土地為生的農民是極大的優勢,而對朝代來說也會慢慢産生一種國泰民安的景象。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7

均田制

農業興起

另一點就是農業興起的影響了,北魏時期分配的露田都是那種沒有人認領的荒地,一旦分配到農民手上了,這塊地就是屬于你的,你就可以利用這塊地種植糧食,以此來擴大自己的收入,這也使得農業發展向前進了一大步,這點不管是對朝廷還是對那些農民來說都是有利于己的事情。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8

均田制

弊端

均田制先後被北齊、北周、隋、唐等朝代所使用,為何這麼好的賦稅和田地制度在唐朝之後就蕩然無存了呢?不應該是一直延續下去麼。 其實均田制也有它的弊端第一:均田制最後雖然能成為私人土地,但用來分配的土地都是那些無主土地和荒地,數量有限,但古代的農民十分居多,所以分配就會不均勻。一旦分配不均勻自己的收入就會減少,而賦稅卻還是要交一樣多,就會産生不平衡的心理以至于反對均田制。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9

第二:随着人口慢慢的增多,很多的農民都想着将那些無主之地占為己有,因為賦稅是一樣的,而無主之地又是沒人要的,我占為己有就能增加自己的收入可賦稅卻沒有任何的變化。并且一旦無主之地被占為己有了,能夠分配的土地就很少了,這就造成了收入越大但賦稅越少的狀況,而收入小賦稅卻沒有減少的農民也會産生不平衡的心理以此破壞均田制。

均田制瓦解的原因(井田制到均田制)10

第三:有明文規定分配到的田地是不可以買賣的,但那些田地少人口又多的農民家庭中,一旦賦稅超過了自己的收入,就不得不賣出自己的土地以求生存。這時候就會産生土地兼并的事情了,當越來越多的土地到了那些地主和官僚手中,農民的土地就會越少,甚至就根本沒有土地,一旦這件事情發生就會成為農民戰争的導火索。以至于均田制在推行期間,也破壞了好幾次。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