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女子,風輕雲淡,歡迎關注槐序~
這裡有沉香千年的古詩詞,亦有最精美的配圖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摘自唐代惠能的《菩提偈》
慧能,亦稱“惠能”,唐代著名高僧,禅宗南宗創始人,佛教史上稱為禅宗六祖。
公元661年,惠能赴黃梅參見五祖弘忍,作“行者”,在碓房舂米。後弘忍為選嗣法弟子,命寺僧各作一偈,于是惠能作本詩。
值得一提的是,惠能本不識字,他先請人讀弘忍上首弟子神秀的偈語,然後作此歌偈:請得一解書人于西間壁上題。
這首詩簡單釋義是:世上原本沒有菩提樹,更沒有明鏡台,在出家人心裡,一切皆是空相,所以不會被塵埃蒙蔽。
大乘佛教所謂的“空”、“無”,是就“妄心”、“妄境”而言:心量廣大,猶如虛空。
惠能把一切歸結于“心”,也即“自性”,為典型的主觀唯心主義觀點,是對客觀唯心主義的否定,所以惠能主張“見性成
抛開佛法奧義,人是世間的主宰,一切行為取決于“心”,心靜萬事平,是常見的凡人修行。
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恓惶戎旅下,蹉跎淮海濱。
澗樹含朝雨,山鳥哢馀春。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
出自唐代韋應物的《簡盧陟》
“簡”為書信的代稱,“盧陟”是人物,為韋應物的外甥,所以這首詩是詩人在信件中所作,其中“淮海濱”範圍較廣,但從韋應物的個人經曆看,這首詩當作于783-784年間,當時韋應物知滁州,就是歐陽修寫《醉翁亭記》那個地方。
“我有一瓢酒,可以慰風塵”這兩句詩,曾風靡網絡,詩人的豁達中藏着深深的傷感。
因為此時,韋應物的愛妻元蘋,過世已經整整7年,他們之間的愛情故事,甚為感人。
韋應物出身于“京兆韋氏”,是一個特别顯赫的家族,所以15歲韋應物蒙祖蔭,就入了“三衛”,成為了玄宗李隆基的近侍。也就是傳說中的“帶刀侍衛”,很了不得。
正因為如此,韋應物青年時期張揚跋扈,縱馬長安城,無人敢惹,連捕頭也不敢抓他。
但是20歲的韋應物遇見了16歲的元蘋,一見傾心,他決定痛改前非,棄武從文,成為一個飽讀詩書的儒者,于是他入了太學。
遺憾的是,元蘋36歲就因病離世了,當時的韋應物很窮,連給妻子下葬的錢都沒有,所以他親手為愛妻撰寫了墓志銘:
每望昏入門,寒席無主,手澤衣膩,尚識平生,香奁粉囊,猶置故處,器用百物,不忍複視。
此後,韋應物未再娶,直到在蘇州無定寺終老。所以韋應物的愁苦,多半是因為懷念妻子,故本詩第一句言:可憐白雪曲,未遇知音人。
元蘋是北魏拓跋部皇族後裔,精通詩書曲樂,奈何芳年早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問劉十九》
古人在寫詩,我用古詩講故事,樂此不疲。午夜夢回,仿佛穿越千年,來到1160多年前的中唐,看見大唐白樂天圍爐燈下,懷念着自己的老朋友劉十九。
公元815年,白居易因“武元衡”被刺案,越級上疏,被政敵攻擊貶江州司馬,就是在那裡,他認識了富商劉十九,得到了他的資助,在廬山香爐峰建造了草堂。
正是因為如此,白居易後來才多番協同裴度保護劉禹錫,最終幾個人成為了莫逆之交,晚年同隐洛陽城,把酒言歡。
因為,劉十九是劉禹錫的堂哥,劉禹錫族内排行劉二十八。
這首詩也證明了杜甫詩中的朋友情義:行色秋将晚,交情老更親。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詩聖杜甫能被世人認可并推崇,是要感謝白居易和元稹的“新樂府運動”,唐中期,文壇許多人“揚李抑杜”,是元稹、白居易和李紳等人,把杜詩推向了新的高度。
自然,即便沒有元、白,杜詩也早晚會發光的。
隻因為,他是“詩聖”,是名副其實的詩中聖賢。
這首詩是公元759年,杜甫西去秦州時所作,“安史之亂”後,杜甫與自己的弟弟們走散,叛軍安祿山、史思明從範陽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進洛陽,山東、河南都處于戰亂之中。
而杜甫的弟弟正身處戰火之地,音信全無,所以杜甫作此詩感懷,其中“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表達了濃厚的鄉愁。
梁啟超曾說過:杜甫當得起“情聖”這個稱号,因為他的詩感情豐富真摯,總能觸動人的心弦,讓人靈魂深處都感到悸動。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出自唐代王維的《終南别業》
這首詩,算是王維的臨終絕筆,因為作完這首詩的同一年7月,王維就與世長辭了。
在與這個世界告别前,王維給每個親友都寫了信,還以緻仕為條件,換自己弟弟王缙回京,同時上了謝表。
所以“詩佛”王維對自己的大限是有預感的。
蘇東坡曾這樣評價王維:味摩诘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诘之畫,畫中有詩。
故,讀王維的詩,仿佛走進了一幅水墨丹青,他也是山水畫的“南宗鼻祖”。
一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仿佛把人帶入了終南山的蔥郁腹地,古樹茂密葳蕤,小溪潺潺入深,空靈靜谧的原林,仿若世外桃源。
現代都市,是鋼筋混凝土築起來的“城市森林”,我們畫地為牢,把自己圈進了格子間,還美名其曰,為自己安了一個家,然後承受着職業焦慮、年齡焦慮、人際焦慮、社會焦慮,以及發際線和法令紋焦慮。
親近自然,是打開一個人胸懷的最好方式,來人間一趟,若不見見高山和大海、明月和星辰,總覺得遺憾。
何以解憂,唯山水與神佛間。
- end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