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職場就像圍城,我們每一個職場人總是以“牆外”的視角羨慕着“牆内”的世界,而也許你的生活也出現在别人的夢中。希望“互聯網坊間八卦”能成為一個分享和了解不同生活的平台。
今天,筆者給大家分享一位來自阿裡菜鳥科技的職場人心聲。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菜鳥員工最原始的生活狀态。希望這些“幹貨”能讓你認識到不一樣的菜鳥。
15年,1k
16年,2k
17年,3k
18年,10k
19年,xxk
小時候爸媽可能都會教導不要亂花錢,賺錢不容易之類的,但到底難不難還是要自己體驗一下才知道。回想一下,我開始每個月領工資斷斷續續已經5年了,從數字上來看,雖然base低,但漲幅百分比還可以的,而且關鍵是,我确實漲了這麼多啊,絕不是下載了某某app的原因
0、當家教的日子
嚴格的說來,第0份工資還是大一的時候跟室友們一起做家教賺的。那時一到發工資的日子,我們就去洗劫一下超市,在宿舍地闆上堆一大堆零食,吃着,喝着,瞎扯淡,打遊戲。除了獎學金以外,還是第一次憑工作賺到錢,确實很開心,嘗試了一下如何與校外的人溝通,切身體會到自己的時間是有價值的,甚至買東西的時候還會考慮,“這個東西是我幾小時的工資?”。家教不是天天去的,工資數目也不固定,大約半年以後,我們感覺做這個已經很熟練了,再做下去就是單純的賣時間換錢了(還賣的很便宜),同時到大二時上課和社團事情比較多,家教慢慢的就不做了。雖然沒錢買零食了,但遊戲還是照樣打的,一樣開心~
1、這算體制内嗎?
第一份領固定工資的工作是大四時在學校的國際處當助理。之前因為交換認識了國際處的老師,後來老師知道我們大四保研之後比較閑,同時我也挺好奇這種文職工作平時都做些什麼,就過去幫忙了半年多的時間。對于理工科的學生來說,這種工作上手難度相對較低,理論不複雜,但真正執行一下還是有所收獲的。蓋章審批報賬、寫邀請函、帶交換生團出去玩,換換腦子體驗一下「非技術崗」還挺有意思的。期間非常幸運,适逢學校120周年校慶,接觸到了很多幕後的準備工作,跟着老師在校長身邊打下手看他接待外賓。總體來說,感覺這種體制裡的工作上手容易,但是想要做好一點也不輕松。有些看着是小事,但仔細想想很有學問,就好像寫語文、寫政治題一樣,沒有标準答案不代表沒有答案,有些人就是做的比别人好。雖然不能像考試一樣用分數直接體現出來,但是在日常工作時,處理事情以及與人打交道的能力,可能比我們的專業能力更重要,這也是很多人在學生時欠缺的。當然,如果不想晉升,隻是做好手頭工作劃劃水,那太容易了。
2、創業公司
第二份工作就是讀研之後,從大四暑假就開始在導師的公司實習,一直到研二寒假,前後一年半的時間,走之前是公司裡資質最老的臨時工。前半年由于要上課,每月2k左右,後面可以全勤就漲到了3k,再加上每個月學校給的1k多,其實我的研究生生活還是很滋潤的。導師的公司,說不靠譜倒也靠譜,畢竟帶頭的是幾名浙大教授與公司高管,那兩年員工數量從4個發展到50 ,接的是幾百萬的項目,估值2億 ,現在又過去兩年了,從朋友圈看發展得還很不錯。但是,說靠譜也沒那麼靠譜,項目是怎麼來的,系統是怎麼做的,公司裡的人都很清楚。畢竟是創業公司,融到錢的時候,各種小恩小惠,福利待遇很棒,融不到錢的時候,大家一起節衣縮食,共渡難關(連我的實習工資都想克扣)。
技術上,确實也能招到一些靠譜的人指點我們,跟他們一起做收獲很大,但可能還是公司前景不夠明朗,留不住人家,好多人待幾個月就跳槽了。業務上,對于清楚自己想做什麼的人來說,小公司真的能鍛煉人,好的想法很快就能受到重視,甚至可以直接去和CEO讨論,但是對于沒有經驗,想積累技術的人來說,如果公司還不知道要做什麼,那你的方向會變化很快,什麼都做意味着什麼都做不成,而一個完整的工程開發上線經驗遠比幾年打雜的經曆重要。處在這種環境裡,尤其是周圍人素質一般的時候,如果不是自身有想法知道該做些什麼,很容易随波逐流就這麼混混下去了。很少有人自制力超強的,這是違反人性的,環境很重要,處在一個進步的環境裡,再怎麼玩也會有所收獲的,而待在一般的環境裡,可能就要付出得更多一點。如果有選擇,幹嘛非要給自己開hard模式,是吧?
3、準大廠實習
第三份工作是研二下學期,從導師公司離職後開始偷偷找實習。雖然老師也可能知道我去實習了,但名義上我還是在實驗室搞研究的,偶爾的周會還要參加一下,所以實習地點隻能是杭州周邊。最理想的情況是跟師兄一樣,先去網易待倆月,再去阿裡待倆月,但是網易投的那個部門招了個北大大佬,沒我啥事了。幸好運氣好誤打誤撞拼多多的面試通過了,而且随時可以入職。18年初的拼多多還沒現在這麼有名,公衆号都在各種損他,不過錢多這一點一直沒變,而且那時女朋友也在上海,我就開開心心得去上海過上了包吃包住、月入過萬的生活。入職後發現組裡有很多大佬,阿裡的、騰訊的、頭條的...有錢就是厲害,可以挖來很多領域内經驗豐富的大佬,把一線公司裡成熟的方案直接搬來用,發展非常快。但是,這是對業務來說的,對個人的話,尤其是新人,因為業務跑的太快,大家都很忙,是不怎麼有時間關注你的,而且公司成立時間很短,還沒有形成自己的文化,周圍同事之間很缺少交流,讓我待的沒有歸屬感。工資高、技術成長快,就是心裡有點不舒服。不過這隻是小問題,而且現在可能好多了,經常看到朋友圈裡他們去迪士尼浪,可惜我沒趕上...
4、總算混進大公司了
第四份工作就是在菜鳥的實習了,其實菜鳥也是一個創業公司,但是由于背靠阿裡這個幹爸,跟在集團的感覺差不多。在大公司裡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因為有業務場景、有基礎設施,做的工作可以快速落地,接入流量真正用起來。有人使用就會有各種反饋,在運營的反饋中系統不斷完善,這個過程鍛煉的不僅是技術,也是對業務思考的能力。一個實際問題,可能有80%的情況很好處理,但是剩下的20%就是很難,如果一個産品給100個人用,有一個人用得不方便也無所謂,運營搞定就好,但是如果是給一億個人用,1%就代表着100萬人,而他們遇到的bug可能又各不相同。所以擰一個真火箭的螺絲,有時候就是比造一個玩具火箭更複雜。
入職以後,有對校招生的技術培訓,有新人培訓,學東西是次要的,主要是通過活動認識了很多人。大概率上來說,大公司的員工都很厲害,辦事靠譜而且素質高。有時候就得服氣,跟周圍人比,自己在學曆上能力上沒有優勢,其他人都會做的很好,隻有做好自己才能不掉隊。這種環境下壓力還是比較大的,經常要學新東西,而且随着年齡與職級的增長,壓力可能會越來越大,對于剛畢業的人來說還好,但是時間久了可能也會想換換環境。畢竟對大部分人來說,個人對于公司都是渺小的,在這個環境裡就要遵循這裡的遊戲規則,所以會有很多 P7P8 跳槽到小公司當主管總監CTO,P9、P10出去創業,互聯網中幾家大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都是30歲左右。但是不管做什麼,相信優秀的人都不會混得太差,這麼多前輩在前赴後繼,肯定是有一定道理的。
我目前所經曆的公司就這些了,一些體會也隻是個人想法,不能代表整體。但是我感覺道理是相通的,無論是體制裡,還是創業公司、小公司、大公司,對于想要做點事情的人來說,都不輕松。每一個群體裡都有很厲害的人,任何一個行業做到頂尖都是很難的。隻不過不同的圈子各有各的特點,需要賺錢了就去錢多的,想給經曆鍍鍍金就去大公司,想實現自己的idea就去找合适的團隊,想要業餘時間就找個歲月靜好的體面工作,不是說哪個一定是好的或者一定是壞的,适合自己就行,而到底是不是适合的,自己最清楚。很好的一點是,人的适應能力是非常強的,可能除了少部分職業非常适合與少部分職業真的不适合外,大部分選擇結果都是不錯的,所以不用太擔心,廣泛聽取别人的意見,結合自身的情況,自己做決定。follow your heart~
p.s. 除了這些,我還比較好奇一些非常優秀的人創立的小公司,人數少但整體素質很高的那種,雖然對于大衆來說沒什麼名氣但是在行業内知名度很高,而到底裡面怎麼樣呢,或許隻是靠大佬挂名的PPT公司,或許真的是敏捷高效,在做着改變世界的事情。沒經曆過,不好評論,等有機會了再深入了解一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