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鋼琴音樂會宣傳高級感朋友圈

鋼琴音樂會宣傳高級感朋友圈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5-01 01:56:02

由“95後”鋼琴家萬捷旎領銜的先鋒跨界藝術之旅《15°——萬捷旎的鋼琴與數字印象》,于2021年9月至12月在保利院線展開10場全國巡演。這場音樂會突破了傳統古典樂的表演方式,與現代數字媒體藝術同構,将藝術家演繹的情感訴說可視化。12月8日,萬捷旎将登台北京中山公園音樂堂,為聽衆帶來聲、光、影完美融合的沉浸式體驗。

萬捷旎3歲開始學習鋼琴,15歲以專業第一名的成績考入慕尼黑音樂與戲劇大學,獲得美國耶魯大學音樂學院及慕尼黑音樂與戲劇大學雙碩士學位,以及德國音樂演奏專業最高學位演奏家文憑。20歲時,她作為獨奏家與世界著名指揮大師祖賓·梅塔及克裡斯托弗·艾森巴赫合作;23歲時,她已與三十多個國内外著名交響樂團合作演出。喜歡追求新鮮事物的她除了對古典樂演奏拿捏到位,也一直在推廣鋼琴藝術的道路上前行。

鋼琴音樂會宣傳高級感朋友圈(鋼琴家萬捷旎中山音樂堂辦)1

這一次,她和數字媒體藝術家們共同策劃了一場别樣的數字音樂會《15°——萬捷旎的鋼琴與數字印象》。萬捷旎表示,“我一直都很喜歡中國的傳統文化,希望能将中國傳統文化與我擅長的古典音樂相結合。同濟大學設計創意學院的範聖玺教授對于中國的節氣也很有研究。在這種契機之下我們一起策劃了這次音樂與自然相融合的演出,将音樂可視化,帶給聽衆視覺和聽覺的雙重享受。”

演奏會取名15°。對此,萬捷旎透露,“是因為音律中的‘15°’包含了二十四個音符,而在自然的二十四節氣中,太陽運動軌迹以每15°為一個節氣。本次音樂會呈現的15首曲目都是我精心挑選的,以自然季節為題,按歲月編排組織,每一個章節中都有中西作曲家對于不同季節的诠釋,包括肖邦、格裡格、德彪西、李斯特、譚盾、丁善德等中外作曲家的經典樂曲。能把西方經典名曲與中國傳統文化結合起來,讓觀衆感受到中西文化的交流。我覺得非常有意思,也很有意義。”

除了鋼琴家萬捷旎的美妙演繹外,通過新媒體技術呈現出的絢麗光影舞台也是本場音樂會的一大亮點。因為熱愛自然、喜歡傳統文化,創作團隊以鋼琴音樂會之名重提24節氣,在大數據時代做了一次全新的嘗試,運用了交互式動畫、算法動畫、動作捕捉、3D掃描等數字媒體技術,為每一首樂曲量身定做視覺化表現,以視覺聯動聽覺,延續傳遞音樂蘊含的情感,從而營造出聲景相融的感官意境,帶來“沉浸”而“可見”的音樂感受。

“這是一次不同于以往的鋼琴演奏會,也區别于音畫結合的新媒體音樂。此次音樂會創新之處就在于它是數字媒體技術和藝術與音樂融合的再創造,是鋼琴與數字印象的有機體。用個形象的說法,就好比風吹樹搖,風通過樹發出聲音,樹因為風而搖動,聲音的強弱,樹搖晃的姿态,是渾然一體的。” 擔任音樂會藝術總監的上海同濟大學教授範聖玺介紹。

鋼琴音樂會宣傳高級感朋友圈(鋼琴家萬捷旎中山音樂堂辦)2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為更好還原曲中意境,萬捷旎和數字媒體團隊多次進行實地取景。據數字媒體團隊的工作人員介紹,在新媒體動畫生成過程中,數字藝術家先要提取自然節氣中的一系列參數。為了表現《春之旅組曲》,數字媒體團隊的工作人員研究了數十種屬于春天節氣的花朵,并提煉出花朵的抽象圖案,将不同植物的花期結合音樂旋律,一朵朵虛拟之花就躍然眼前。在“冬”單元的《雪之舞》演奏中,飛舞的雪花随音樂頻率進行律動,為了呈現這一自然科幻形态,工作人員特意前往江南古鎮,用3D掃描技術采集了樹木與假山石數據,才有了夢幻的演繹。從數據采集,到最終與鋼琴演繹的融合,這個過程花了有一年之久。

演奏會中,舞台大屏幕上還将出現一個夢境中的萬捷旎,與鋼琴一側的萬捷旎的夢幻聯動,這也是數字媒體成果的精妙展現。萬捷旎說:“我和數字媒體工作人員花了3天時間進行數據采集,他們給我全身戴上數據采集器和傳感器,就像科幻片一樣,仔細捕捉我的每一個動作,還要有專業的舞蹈藝術家指導我的肢體動作。整個過程很有趣但也具有很大挑戰性,我第一次戴着傳感器在鋼琴上演奏,其實和想象中的還真不一樣。整場演出下來,更像是我與自己的對話,那個虛拟的自己與真實自己通過3D技術、人工智能等最前沿的音影處理模式結合在一起,再通過視覺化的數字影像呈現,真正诠釋出了我内心對24節氣和四季變化的共鳴。”

文/北京青年報記者 田婉婷

編輯/劉江華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