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
春困秋乏夏打盹
睡不醒的冬三月
你有沒有和小編一樣的感覺
困倦乏力會在午飯後達到巅峰
有時候甚至懷疑自己的胃是不是連着睡眠系統
最近我們在後台也收到了用戶這樣的留言
問
最近換了個工作,中午沒有午休時間,本來挺習慣的,但最近我午飯後總是犯困,不打個盹兒就沒精神。請問,為什麼飯後容易犯困?我不會是得了什麼病吧?
不是腦缺氧也不是堿中毒
很多人都覺得這是因為吃完飯後全身的血液都集中到消化系統,幫助胃腸蠕動和消化,造成大腦供血不足,讓大腦缺氧了,才會覺得困。
但事實可能并非如此,因為如果是大腦缺氧,那麼感受到的不是困意而應是暈。
人體的自我調節機制是很靈活的,大腦作為我們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身體會首先保證大腦的血液供應,根本不會因為消化這種小事就動用尊貴的大腦供血。
有研究發現,飯後大腦的血流量不僅沒有變少還增多了,所以大腦缺氧的說法站不住腳。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大腦!
還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是飯後“堿中毒”。
說是吃完飯後胃液大量分泌,氫離子大量釋放,就會有相應量的HCO3-離子進入血液,造成體内輕微堿中毒,從而讓人犯困。
但還是那句話,人體的自我調節機制是很靈活的,血液中的PH和我們的體溫一樣,也會維持在一個穩定的範圍内,正常人體内pH值為7.35~7.45,是不會吃頓飯就讓身體處于失衡的堿性狀态的。
可能和吃的東西有關系
獲得大量實驗證明的理論解釋是:腸道神經和激素的自調節反應,可能直接作用于控制睡眠的神經區域。簡單點說就是,吃完飯後身體會分泌一些激素,這些激素直接作用于腦部,讓人疲乏昏昏欲睡。
吃得太油膩
膽囊收縮素
美國的研究人員發現,膽囊收縮素可能與餐後的睡意有關。研究人員測試了吃飯前後受測者膽囊收縮素的分泌量和睡意量表分數,發現兩者成正相關。如果吃的食物太油膩,膽囊收縮素大量分泌,這可能是飯後覺得困的原因。
另外,一般脂肪含量越高,膽囊素水平會更高,睡意會更濃。
吃得太精細
食欲素、胰島素
研究發現,米面谷物、蛋糕甜點這類中國人愛吃的精制碳水化合物吃了會迅速分解成葡萄糖,這可能會引發更突然和明顯的疲勞。
這是因為人體進食後,食物在消化吸收的過程中,餐後血糖會升高,同時抑制體内食欲素的分泌。食欲素是一種調節清醒和食欲的神經遞質。食欲素含量降低人體就容易犯困、不想動彈,食欲素含量較高,人體也會較清醒且活躍。
飯後食物中的葡萄糖被人體吸收,胰島素就會分泌出來,幫助控制血糖;胰島素會促進蛋白質合成,人體中所含的色氨酸會增多,在腦内先形成5-羟色胺,可進一步形成褪黑素,從而讓人體産生睡意。
此外,胰島素還會促進人體中鉀離子從血液中進入細胞内,若人體處于輕度低血鉀狀态,身體也會出現疲勞和困意。
也可能是這些疾病的征兆
平時身體累,飯後困乏,這其實是年輕人比較常見的一種亞健康狀态,大家可以先從生活方式進行調節,健康飲食、适度運動,條件允許可以飯後直接小憩一下。
但人到中年,經常飯後萎靡不振,也可能是身體本身出現了問題。
肝不好
肝髒是重要的代謝器官,出現病變,其解毒、調節水電解質平衡等功能會有所降低,向身體其它器官輸送的養料也會減少,就易引發身體乏力,總感覺力不從心。
若是肝髒出現了問題,除了困乏,還可能出現臉色發黑、黃褐無華、粗糙、唇色暗紫等症狀。
血糖不好
人進食後,血糖會有所升高,糖尿病患者相比較健康人群,餐後血糖更高,對身體分泌食欲素的抑制作用更強,所以糖尿病患者更容易飯後犯困。假如持續很長時間飯後犯困建議您查查血糖,嗜睡也是糖尿病的常見症狀之一。
如果你有過這樣的經曆:吃了較多高碳水、高升糖反應的食物,比如白米飯、各種粉面餅等主食、蛋糕甜點、餅幹薯片、含糖飲料之後,容易犯困,那麼你可能是血糖控制比較不穩定的那部分人,所以要少吃主食和甜食。
心腦血管不好
如果血液供應不足,就會導緻大腦缺氧,從而導緻神經系統活躍性降低,具體的表現就是睡不醒。經常出現犯困症狀,說明心髒收縮功能可能出了問題,要進一步檢查确定病因。
腦血管病如腦梗塞、腦萎縮、腦血栓等腦血管疾病會導緻腦組織缺血、缺氧,也會有犯困的表現。
認知功能不好
尤其要當心的是,頻繁犯困或看着電視就睡着,常常是認知障礙症,也就是俗話說的老年癡呆的早期表現,必須引起高度注意。
其他慢性病
如慢性腎炎、糖尿病、甲狀腺機能減退等,會降低新陳代謝的速率,導緻其體内有毒的代謝物不能順利地排出體外,進而影響到植物神經的調節功能,也會出現整天犯困、睡不醒、多汗等症狀。
年輕人如果想保持精神飽滿的工作狀态,午飯一定不要吃得太油膩,清淡為主,然後少吃高碳水化合物的主食,這樣中午可能就不會那麼困了。
如果發現家中老人經常犯困,不要疏忽大意,及時到醫院做對應的檢查,找出病因并盡快治療。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