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會上,幼兒園老師表揚了小寶,小寶媽很高興。私下談天,小寶媽卻表現出心酸和焦慮:老師領小朋友到室外遊戲,小寶要尿尿,一溜小跑回教室樓的衛生間,突然小寶看見牆上電閘箱冒煙冒火,他也顧不上尿尿了,趕緊跑到室外報告。可小寶有口吃,加上緊張、尿急,見到老師時,隻見他拼命努嘴、吐舌、瞪眼、蹬腿,可就是說不出一個字,小寶急得滿頭大汗。老師見狀,靈機一動:“小寶,你用手勢吧!”孩子手指指教室,拉着老師就往裡跑……後來,老師建議小寶媽,帶孩子到醫院看看。在醫院的“兒童行為中心”,我接待了小寶一家。
原來小寶斷奶後,就被送到了鄉下,由奶奶帶着。小寶生性頑皮,稍大時就常跟村裡的孩子們一起野了,到河邊溪澗玩水摸蝦。奶奶無奈,就叫同村的伯伯手執闆斧,裝成門神樣吓唬他,小寶常被弄得驚恐萬分,口不能言,久而久之,說話就開始結巴了。口吃最怕被人恥笑,越怕口吃越厲害。去村裡小商店買吃的,小寶得憋上老半天,非要重重地一跺腳,才能說出“阿……阿……阿……阿姨!”每次跺腳時,聲震四座,常惹得大夥直樂,總要小寶重新叫一次“阿……阿……阿……阿姨”才給東西他吃,往往弄得小寶羞愧難當。村裡有位伯伯也患口吃,小朋友和小寶常圍着他取樂,結巴似有分工,小寶是一句話的開頭結巴,這位口吃伯伯卻剛好相反,是語末結巴,比如罵取樂的小朋友:“滾你們的蛋……蛋……蛋……蛋噢”為了那最後一個“噢”字,非要結巴三次不可。小寶跟着學,這樣下來,小寶4歲時,口吃更嚴重了。
我了解到小寶幼時生長發育正常,無重大軀體疾病史,家族無類似病史,體格及神經系統檢查亦無陽性體征,口腔、咽喉檢查正常。他儀态整齊,接觸好,與孩子交談中,我發現小寶有明顯口吃,主要表現在講話的開頭和結尾,吐詞尚清晰,智能好。我告訴小寶媽,孩子診斷為口吃當無疑問。
“咋弄出這種毛病呢?”小寶媽不由地自言自語。我讓小寶自己到遊戲間玩耍,然後對小寶父母說:“口吃是一種頗為常見的語言障礙,約占兒童的1%~2%,男孩多于女孩。常發生于1。5~9歲,尤以2~3。5歲及5~7歲為發病的高峰年齡。口吃分為病理性和生理性兩大類,病理性口吃是指從語言内容到言語表達的轉換過程失調,發音-呼吸器官的緊張性痙攣,導緻語言節律失調,在情緒恐懼、激動、興奮緊張時,口吃加重。在發育過程中,正常兒童可出現一過性的輕度口吃現象,這屬于生理性口吃,主要表現為重複地添加一些輔音音節,這是由于孩子此時的思維能力已有較快的發展,而語言的發展卻滞後于思維的發展,孩子的詞彙量也還很少,所以往往跟不上表達的需要,同時,孩子控制肌肉的能力也落後于心理過程表達的需要,因而出現說話躊躇和重複。約40%的正常兒童可出現此現象,但這種現象隻是短暫的,一般而言,随年齡的增長,孩子語言的逐漸成熟,其思維也越來越有組織性,家長若能正确引導,生理性口吃大多能自行好轉;反之,家長若處理不當,就會使一些孩子真的患上口吃。”
小寶媽很急切地問道:“有哪些處理是不當的呢﹖我們平時可得多加注意才是。”
我詳細地說道:“主要有以下幾點:
1。不注意及時糾正模仿。像小寶一樣,他經常模仿同村伯伯的口吃,或看到有口吃的動畫形象,便有意無意地模仿,而家長又忽視了這一問題,久而久之,就會使孩子形成真正的口吃,到時糾正起來也會很困難。
2。不注意引導急躁的孩子不緊不慢地表達。有的孩子性格急躁,說話時總是急于表達自己的意思,不能心平氣和地講話,同時卻沒有足夠多的詞彙來利用,所以隻好巴巴結結地重複說他們知道的那幾個詞。
3。家長要求太高。如孩子很小的時候,家長便要求其背這誦那,一旦孩子達不到要求,家長就表現出很生氣的樣子,甚至批評孩子笨,不如某某小朋友等等,這樣常使孩子感到緊張不安、膽小而不敢說話,從而更易出現口吃現象。
$SplitPage$
4。恐吓和懲罰孩子。正如小寶一樣,一頑皮就受到驚吓、刺激,容易造成情緒緊張,進而發生口吃。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偶然的口吃就遭受嘲笑,更易造成孩子的自卑、羞怯、焦慮和退縮等負面情緒,從而更害怕說話或說話時更膽小畏縮,而所有這些反過來又會進一步加重口吃症狀。另外,最近有研究認為口吃也可能與左腦某些功能區域的‘優勢剝奪’有關。”
聽完,小寶父母追根究底問道:“醫生,小寶現結巴成這個樣了,該怎麼辦?”這時,從隔壁遊戲室傳來了孩子的吵架聲,小寶跑了進來,我問孩子:“小寶,那裡發生了什麼事﹖”小寶張了好幾次嘴,就是說不出來,小寶爸急了,一巴掌落在小寶屁股上,這時小寶才面紅耳赤、伸頸昂頭,結結巴巴說開了……
我想從這一細節開始,就事論事,針對指導,效果會好些。“哦,這可不好,”我說,“不管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原因,口吃的孩子大多具有膽小、敏感、易緊張的心理特點,因而消除說話時的緊張和恐懼是治療的關鍵。孩子說話口吃時不要打斷,不要指責,也不要提醒,更不要說‘你怎麼又結巴了’等。尤其不能打孩子,這樣做的結果隻會适得其反。在嚴厲批評下,孩子往往會對說話産生恐懼和反感,口吃就可能更加嚴重,甚至不敢說話了。當孩子出現口吃時,千萬不要模仿他們說話,那樣會使他們認為是對其口吃的肯定,對矯治很不利。相反,家長給孩子創造輕松、自由和信任的說話環境;鼓勵結巴的孩子多與同齡正常兒童交流;父母與孩子面對面地交談,對孩子的話要有應答;跟孩子說話時自己不能急躁,應多采用‘兒化語’;鼓勵孩子在講話時放慢速度,随心所欲地講,同時注意孩子講話的節奏和語調,增加其語音的韻律性和輕松感。
“對于口吃的孩子,誘導其單詞的第一個字的發音很重要。可以先輕輕地發出該字的聲母,然後再與韻母拼合,拼出字音,再慢慢地向第二個字音滑動。這是矯治口吃的一個很好的方法。矯治兒童口吃也不必要求孩子一定要做到一字不錯,隻要心理因素糾正了,口吃基本都能消除,矯治也就算成功了。
“在這個過程中,父母的耐心是非常重要的。父母應該耐心地教育幼兒,發現他們點滴的進步,同時給予他們鼓勵,給予積極的正強化。”
此時,小寶爸接上話題:“那有沒有什麼秘方可以矯治結巴﹖”我肯定地回答:“沒有!不要相信治療口吃有秘方之說,治療口吃,歸納起來最主要是注意以下三點:減輕壓力,克服心理障礙和進行語言訓練。”
聽完我的解釋與建議,小寶一家感激地離開了診室。
幾月後,電話中,小寶爸高興地告訴我,小寶說話慢了,結巴也沒那麼厲害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