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義:最有價值的道理其實是最樸素的道理,複雜表面形式和現象終會歸于簡單的規律,把複雜冗繁的表象層層剝離之後就是事物的本質。
出處1.出自《周易·系辭》:
幹以易知,坤以簡能;易則易知,簡則易從;易知則有親,易從則有功;有親則可久,有功則可大;可久則賢人之德,可大則賢人之業。易簡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有三義:簡易、變易、不易。易簡而天下之理得,此為“大道至簡”之理。
2.出自老子《道德經》:“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
大道至簡案例1.中國古代便用陰陽五行八卦認識分析事物,簡單到“萬物不出陰陽五行八卦”,但是其中的奧妙又是非常複雜的。
2.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一個簡單的共識及概括和連通了物質和能量,時間和空間這兩對一直以來難以統一關系。
大道至簡的思維:拉哥尼亞思維、費米思維、奧卡姆思維一、拉哥尼亞思維
簡練才是真正的豐富,隻有最簡單的東西才具有最大孕育性和想象空間,也才最符合“拉哥尼亞”思維法則。
二、費米思維
簡單化才是最經濟、最優化,費米思維一種最簡單、最省力、最準确的思維法則,具有普遍的适用性。任何問題的複雜化,都是因為沒有抓住最深刻的本質,沒有揭示最基本規律與問題之間最短的聯系,隻是停留在表層的複雜性上,反而離解決問題越來越遠。最簡單的往往是最合理的。
三、奧卡姆思維
奧卡姆思維就是舍棄一切複雜的表象,直指問題的本質。這種思維的可貴之處,是因為它直戳現實中的這麼一種病态:今天的人們,往往自以為掌握了許多知識,而喜歡将事情往複雜處瞎鼓搗。
大道至簡與博大精深大道至簡意味者“少而精”,博大精深意味着“多而廣”,大道至簡與博大精深是一對矛盾,是一體的兩面。大道至簡與博大精深是可以轉化的,大道至簡往往要博采衆長,與其他專業融會貫通。僅僅融會貫通又會造成新的“博大精深”,融貫中西、博采衆長隻是基礎,還不是大道至簡,大道至簡必須再整合創新,跳出原來的框框,去粗取精,抓住要害和根本,揮動奧卡姆剃刀,剔除那些無效的、可有可無的、非本質的東西,融合成少而精的東西。所謂“為學日增,為道日減”就是這個道理。
大道至簡與學習大道至簡源自老子的道家思想。道,即道理,即理論。大道,是指事物的本源,生命的本質。大道至簡的含義就是最有價值的道理其實是最樸素的道理,很重要的道理其實是很平常的道理。大道至簡應是一種境界,就像讀一本書,初讀,是從簡單到複雜,再讀是從複雜到簡單,讀熟了就隻剩一個綱了,這就是簡。大道至簡也是一種哲學,無論是做人還是做事都會給人以指導。在當今這個層層疊疊的大千世界中,我們要學會把複雜變成簡單,用智慧創造“簡單”,在變遷中不斷的升華。
大道至簡感悟“如果你簡單,這個世界就對你簡單”。
簡單生活才能幸福生活,人要自足常樂,寬容大度,什麼事情都不能想繁雜,心靈的負荷重了,就會怨天憂人。要定期的對記憶進行一次删除,把不愉快的人和事從記憶中擯棄,人生苦短,财富地位都是附加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簡簡單單的生活就是快快樂樂的生活。
大道至簡定律之言1.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德經》
2.“萬物之始,大道至簡,衍化至繁”——《道德經》
3.一陰一陽之謂道——《易傳·系辭上》
4.舍棄一切複雜的表象,直指問題的本質
5.“真傳一句話,假傳萬卷書”。
6.複雜表面形式和現象終會歸于簡單的規律,最有價值的道理其實是最樸素最簡單的道理。
大道至簡的方法論1.化繁為簡。去粗取精,剔除那些無效的、可有可無的、非本質的東西,抓住要害和根本,融合成少而精的東西,化繁為簡。
2.回歸本質。大道至簡,簡單并非是貧乏,看起來簡單,但本質的來源卻錯綜複雜。舍棄一切複雜的表象,直指問題的本質。要求人們能掌握事物的形式和現象,以洞察和探索事物的本質。
3.堅持簡單到複雜,再從複雜到簡單的認識規律。簡單認識到複雜認識,再從複雜認識到簡單結論,再用簡單結論去認識複雜的世界(注意結論存在及應用條件)。
道家哲學的“道”道,是中華民族為認識自然為己所用的一個名詞,意思是萬事萬物的運行軌道或軌迹,也可以說是事物變化運動的場所。
因一切事物非事物,不約而同,統一遵循某種東西,無有例外。它即變化之本, 不生不滅,無形無象,無所不包,其大無外,其小無内,過而變之、亘古不變。其始無名,故古人強名曰:道。
道,為中華哲學獨有的哲學思想,對哲學理念、社會政治文化軍事等各個領域影響甚巨。道家的道,哲學含義豐富而複雜,在不同情況下所說的道含義往往不同。道字的最初意義是道路,後來引申為做事的途徑、方法、本源、本體、規律、原理、境界、終極真理和原則等等。老子在《道德經》開篇就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
大義是說:道,可以說,可以名,義不是我們所說的一般有名有象事物,因為那不是永恒的道。大道産生於天地之先,是開辟天地之始;大道産生於萬物之前,是生育萬物之母。所以這個“道”,難以徹底講述出來,隻可以直觀體驗。
中華定律之五行定律
國學堂之刺猬法則:彼此生疏,何隙何畔?釁隙之生,由于晚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