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琏和王熙鳳的女兒——賈巧姐,是金陵十二钗中年齡最小的侯門千金小姐。這朵蓓蕾初綻的花兒要落入誰家?《紅樓夢》後續本說,王熙鳳病死,賈琏出遠門探望病重的父親,邢夫人聽了巧姐兒舅父王仁的話,同意把她嫁給一個外藩做偏房,實際是王仁、邢大舅、賈環、賈芸得了好處,準備把巧姐兒賣給外藩王爺家。劉姥姥碰巧走進賈府,與平兒商議,将巧姐兒打扮成青兒的模樣,偷偷轉移到鄉下,設法與回賈府的賈琏父女團聚,最後嫁給周姓大地主家做媳婦。
高鹗的續筆違背了曹雪芹的創作原意。《金陵十二钗判詞·巧姐》寫道:“勢敗休雲貴,家亡莫論親。偶因濟劉氏,巧得遇恩人。”判詞前二句寫巧姐在賈府勢敗後被“狠舅(王仁)奸兄(續書作者寫成賈芸,周汝昌認為是賈蓉,劉心武認為是賈蘭)”所賣。奸兄是誰?第八十八回裡寫道:賈芸帶上禮品去見王熙鳳,要求承辦營建修繕陵寝工程,被拒絕;巧姐見了賈芸,像是見了前世的冤家,啞的一聲哭了,伏後來賈芸夥同王仁、賈蓉賣巧姐的勾當,頗有道理。他們将巧姐賣在了什麼地方?曹雪芹善于運用詩詞當谶語,暗示人物的結局和命運。甄士隐注解的《好了歌》有句“擇膏粱,誰承望流落在煙花巷!”(本想為女兒找一個富貴婆家,誰料想會流落到煙花柳巷)。紅學家蔡義江據此認為巧姐被王仁等人賣給了妓院。判詞後二句寫巧姐為劉姥姥搭救。王熙鳳幹了許多損陰德的事情,也曾兩次周濟過上門的貧婆子劉姥姥。劉姥姥花盡積蓄,設法從煙花巷鸨兒那裡贖來巧姐,是為了報答鳳姐的周濟之恩。“留餘慶,留餘慶,忽與恩人;幸娘親,幸娘親,積得陰功。勸人生,濟困扶窮。”(《紅樓夢》曲子《留餘慶》)
巧姐兒原來叫做大姐兒,劉姥姥二進榮國府時,王熙鳳要她給自己的女兒取一個壓得住命的名字。劉姥姥得知大姐兒是七月初七生的,就按以毒攻毒的辦法,取名為巧哥兒,“姑奶奶一定要依我這名字,他必長命百歲……或一時有不遂心的事,必然是遇難成祥,逢兇化吉,卻從這‘巧’字上來”(第四十二回)。庚辰本在此處有一條脂批:“從谶語,以影射後文。”“巧”字一語雙關,既是湊巧、碰巧之意,又指代巧姐,其命運與一個“巧”字相連。民間過乞巧節,有些家長為了女兒長大後像織女那樣心靈手巧,取名時多用“巧”字。賈寶玉神遊太虛幻境時,看到《金陵十二钗圖》畫着“後面又是一座荒村野店,有一美人在那裡紡績。”紡績,即紡紗,既說明了巧姐的結局是成為一名村婦,又以“織女”的形象暗示了巧姐的名字。織女就是以帝孫的高貴身份下嫁給勤勞、老實、善良的牛郎的。巧姐的身上有織女的影子。
第十四回寫道:王熙鳳、賈寶玉等将秦可卿的靈柩寄放到鐵檻寺,在鳳姐弄權的當兒,賈寶玉和秦鐘在村莊裡轉悠,一個漂亮的少女紡線給他們看。護花主人王希廉就此段情節評點說:“寫鄉村女子紡紗等事,直伏巧姐終身。”這段暗示了王熙鳳女兒的歸宿:由侯門小姐淪落為從事家庭紡織的村姑。
巧姐被劉姥姥贖出來後,嫁給了誰?當然不是王孫公子,而是劉姥姥的外孫子——闆兒,他曾經跟随劉姥姥兩次進過榮國府,與巧姐兒有緣分。第四十一回寫道:“忽見奶子抱了大姐兒來,大家哄他玩了一會。那姐兒因抱着一個大柚子玩的,忽見闆兒抱着一個佛手,便也要佛手。丫鬟哄他取去,大姐兒等不得,便哭了。衆人忙把柚子與了闆兒,将闆兒的佛手哄過來與他才罷(脂批:伏線千裡)。那闆兒因玩了半日的佛手,此刻又兩手抓着些果子吃,又忽見這柚子又香又圓,更覺好玩,且當球踢着玩去,也就不要佛手了。”(脂批:柚子,即今香橼之屬也,應與緣通。佛手者,正指迷津者也。以小兒之戲,暗透前回通部脈絡……)闆兒與巧姐兒交換了佛手與柚子,這表明他們有緣分,賈府抄家後,是劉姥姥帶着闆兒救出了巧姐兒,在鄉下過起了男耕女織的生活,雖然不是錦衣玉食,但也是自食其力。“荒村野店”即是闆兒破敗的家,與牛郎的茅屋毫無二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