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豬糧比正常值

豬糧比正常值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30 11:20:57

豬糧比正常值?本報記者 | 程 晖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全國生豬出場價格為14.18元/公斤,主要批發市場玉米價格為2.90元/公斤,豬糧比價為4.89,豬糧比價連續九周進入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豬糧比正常值?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豬糧比正常值(說說豬糧比的那些事)1

豬糧比正常值

本報記者 | 程 晖

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監測數據顯示,截至4月20日,全國生豬出場價格為14.18元/公斤,主要批發市場玉米價格為2.90元/公斤,豬糧比價為4.89,豬糧比價連續九周進入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區間。

豬糧比價是如何計算的?為什麼要監測豬糧比?此輪生豬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如何防範和應對生豬價格過度下跌?日前,記者采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農産品處處長王雙正。

本報記者:為什麼要測算和發布豬糧比價這個指标呢?

王雙正:當前,豬肉價格已成為政府密切關注、業内普遍關切、老百姓十分關心的熱點話題。豬糧比價是指全國平均生豬出場價格與全國主要批發市場二等玉米平均批發價格之比,即“豬糧比價=生豬出場價格/玉米批發價格”,生豬出場價格和玉米批發價格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每周監測、彙總、計算得出。

為了建立保障生豬生産穩定發展的長效機制,切實維護廣大養殖戶利益,國家發展改革委、财政部、農業農村部等六部門早在2009年1月9日就發布實施了《防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調控預案(暫行)》。此後,有關部門考慮生豬産業發展實際情況和形勢變化,對生豬預警指标、預警區間、預警措施等方面進行了幾次修訂完善,先後制修訂和出台了《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緩解生豬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調控預案》《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等。按照2021年發布的豬肉儲備預案要求,從豬糧比價這個預警指标變化來看,當豬糧比價分别低于5處于5低于6時,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分别發布生豬價格過度下跌一級、二級和三級預警;當豬糧比價分别高于121、連續兩周處于101~121、高于91時,由國家發展改革委分别發布生豬價格過度上漲一級、二級和三級預警。

本報記者:除了豬糧比價之外,生豬市場調控還有其他預警指标嗎?

王雙正:判斷未來生豬生産和市場形勢,豬糧比價是非常重要的預警指标。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參考指标,比如,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包括月度同比和月度環比)、36個大中城市超市集市精瘦肉日均零售價格等,這些指标分别從生豬養殖源頭環節和豬肉銷售終端環節反映市場形勢變化,各個指标之間彼此聯系、相互驗證,有利于為政府決策和調控提供更加科學精準的支撐。

本報記者:怎樣根據豬糧比價判斷生豬養殖盈虧呢?

王雙正:實際上,根據豬糧比價判斷生豬養殖盈虧的平衡标準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近年來,我國生豬生産和市場形勢發生深刻變化,生豬養殖規模化、标準化程度不斷提高,加之飼料糧價格也在持續變化,豬糧比價關系及其盈虧平衡點發生了新變化,需要對預警區間、盈虧平衡點進行重新調整和合理設置。在2012年、2015年、2021年預案中,不斷調整和優化全國生豬生産合理的豬糧比價設置,即從61調整為5.51~5.81,再到約71,經曆了一個不斷調整和優化的動态過程,使之更加貼近生豬生産實際情況和反映市場客觀變化。

本報記者:這輪生豬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王雙正: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價格監測中心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生豬價格持續下跌,到3月下旬以後逐步回升,但生豬價格水平仍偏低,4月第四周全國生豬出場價格為15.22元/公斤,比年初下跌10.26%,比上年同期下跌37.31%,比2018年以來最高點下跌61.76%。相應地,全國豬糧比價從2月下旬以來已連續九周跌破51,4月第四周恢複至51以上(5.251),但仍比年初下跌14.50%,比上年同期下跌37.72%,比2018年以來最高點下跌73.88%。究其主要原因,一方面,生豬産能出現階段性過剩。截至2021年末,全國生豬存欄44,922萬頭,比上年末增長10.5%,比非洲豬瘟發生前的2017年增長1.7%。據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全國生豬出欄量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長23.6%、8.2%。另一方面,豬肉季節性消費需求下降。元旦春節期間是豬肉消費旺盛階段,春節過後節日因素影響在減弱,加之随着天氣轉熱,豬肉消費呈明顯下降趨勢。

本報記者:生豬價格過度下跌将會産生什麼不利影響?

王雙正:古人雲:“天地人和千古訓,豬糧安定天下明。”一方面,生豬價格過度下跌直接影響廣大養殖戶(企業)積極性和實際收益。據測算,目前平均一頭生豬養殖虧損約二、三百元,養殖戶(企業)虧損嚴重,養殖積極性受挫,發展信心不足。特别是若生豬價格過度下跌持續時間較長,導緻一些中小養殖戶血本無歸直接退出,并有可能帶來下一階段生豬供給不足和價格明顯反彈,不利于豬肉市場平穩有序運行和生豬産業持續健康發展。另一方面,豬肉價格大起大落會帶動CPI波動。與牛羊肉、雞蛋等農副産品相比,豬肉在CPI中的權重相對較高,豬肉價格大幅波動對CPI影響較大。據國家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全國豬肉價格分别比上年同期下降41.6%、42.5%、41.4%,分别拉動CPI下降約0.96、0.95、0.83個百分點。但也要看到,如果後期生豬和豬肉價格周期性上漲,特别是一旦漲幅較大,對CPI影響會由促降因素轉化為促升因素,擡升CPI漲幅。

本報記者:為了防範和應對生豬價格過度下跌,需要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王雙正: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豬産業發展和豬肉市場調控。從短期來看,可考慮采取有力措施提升養殖戶(企業)積極性和發展信心,有序調整和合理優化養殖結構,避免恐慌性集中出欄,統籌做好豬肉儲備投放和進出口調節等。按照《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2021年)要求,當豬糧比價低于51,則發布生豬價格過度下跌一級預警,啟動臨時儲備收儲;另外,若能繁母豬存欄量單月同比降幅達到10%,或能繁母豬存欄量連續3個月累計降幅超過10%時,也要發布一級預警并啟動收儲。為此,近期有關部門已先後進行了6次中央儲備凍豬肉收儲工作,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市場需求,也向市場釋放積極信号,有利于更好地引導和穩定市場預期。尤其在當前部分地方疫情多點散發的情況下,要進一步暢通物流運輸,加強輿論宣傳引導、政策解讀和市場監管,加強節假日和關鍵時段豬肉價格監測預警,促進生豬及豬肉價格基本平穩。

從長遠來看,要認真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建立完善生豬生産逆周期調控機制和生豬産能分級調控責任制,科學合理規劃各地生豬産能布局,更加注重做好“兩個結合”——規模養殖和散戶養殖相結合、加大政策扶持和依靠科技進步相結合;抓好種豬品種改良、生豬疫病防控、淘汰低産母豬、生豬屠宰加工、豬肉儲備調節等重點環節,進一步完善生豬養殖抵押貸款、政策性保險、環境保護等相關措施,有效防止生豬生産大起大落和豬肉價格暴漲暴跌,持續推進生豬産業現代化和形成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