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将是決定性的一兩年",這種論斷成為與會代表的主流聲音。2016年5月20日,在三網融合越刮越猛的風口下,對廣電系統有着重要意義的第五屆DVB+OTT融合創新論壇在長沙拉開帷幕,無論是政府主管部門,還是行業重要機構和企業,均步調一緻地傳遞了對行業危機的重視和對轉型提速的呼籲。
中信國安廣視G-1項目啟動
三網融合的大形勢下,廣電系統要實現轉型,目前已然經受了市場檢驗、比較成熟的方案當屬DVB OTT模式,也被整個行業寄予了無限期望。因而,此次長沙論壇上,中信國安廣視聯手有線運營商,正式發布了旗下首款DVB OTT全新高清智能機頂盒G-1,迅速成為業内焦點,它承載着構建DVB OTT廣電生态鍊的示範重任,能夠實現廣電網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
不過,對于整個廣電系統來說,受制于舊有觀念、管理模式等樊籬,産業相關各方如果沒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勇氣,盡早統一利用DVB OTT模式在互聯網時代搶占有利位置,在未來的市場競争中就将極為被動。
危機:隻能"看"的電視就像台老爺車
曾經輝煌無比的諾基亞手機,因為未能及時轉型,最終倒在了智能手機普及的開局之際。對于廣電系統而言,這種危機并非危言聳聽,而是已經在逼近。
過去,電視作為人們日常重要的娛樂生活方式,為廣電系統積累了數量龐大的用戶。數據顯示,截止2015年底,中國有線電視用戶數達到了近2.4億戶,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為98.77%,這是一組值得驕傲的數據。如果不是新技術的出現,整個廣電行業有足夠的資本躺在這個功勞簿上睡大覺。
中信國安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中信國安信息産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孫璐簽到
互聯網技術的日益滲透,把潛在的危機逐漸擺在了從業者的桌面上。借助新技術實現的"三網融合",人們就可以在手機上看電視、上網,在電腦上打電話、看電視,而在電視上打電話、上網,電信網、廣播電視網、互聯網三大網絡之間的邊界被模糊化,這也意味着這三個領域原先的平衡被打破。近年來,電視陣地正逐漸被IPTV、網絡視頻等新興娛樂産品入侵。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信息化發展局局長徐愈做主題演講
對此,在今年主題為"新形勢下的DVB 0TT新模式"的DVB OTT融合創新論壇上,中信國安廣視總經理廖小同給與會者分享了一些數據,顯示出有線電視增速放緩和IPTV迅猛崛起的趨勢。全國IPTV的覆蓋人數從2008年的約174萬,已經增長到2015年的逾7000萬,年增幅最低為24%,最高則達到了204%,反觀有線電視用戶數,僅從2011年的約2.2億增加到2015年的2.4億左右。廖小同還分地區展示了有線電視與IPTV的用戶數量與增長趨勢,部分地區IPTV增長勢頭甚至已經超過了有線電視網絡。
中信國安廣視總經理廖小同為中央電視台副台長張華山做産品介紹
這些冰冷的數據釋放出的信息,就是雖然目前有線電視依然坐擁用戶規模之利,IPTV尚無法抗衡,但在下一階段的發展趨勢上,IPTV已經呈現出咄咄逼人的增長勢頭。IPTV所代表的是一種全新的娛樂方式,隻能"看"的電視就像老爺車一樣,落伍于時代,電視要能用來"玩"。
有線電視網絡傳統的推廣策略、盈利模式、管理模式等,都面臨着電信運營商統一主導的IPTV/OTT的全面挑戰,其數十年來形成的單一收視費理念已經大大落後,市場化創新嚴重不足,緻使在激烈的競争中用戶逐步開始流失。這也是DVB OTT模式産生并漸次發展的動力,意識到危機的廣電系統并不想坐以待斃,這一模式被視為廣電系統在"互聯網 "時代奪得市場主動權最具希望的方案。
機遇:大屏客廳娛樂的需求不減反增
在危機四伏的形勢下,廣電系統也有着穩定軍心的核心優勢:市場調研表明,客廳大屏依然占據着家庭生态的重要地位,即使在移動終端碎片化閱讀大行其道的今天,大屏依然是以家庭為核心的重要信息傳播渠道。
換言之,用戶的客廳大屏娛樂需求并沒有減低,而是有着更高層次的需要。這就意味着,2億多龐大的有線電視用戶群依然是廣電系統的優勢資産,隻不過需要轉變思路,加快投入到三網融合的懷抱中,用新技術、新模式去滿足市場和用戶提出的要求。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楊傑在現場發表演講
本次論壇上主管機構給DVB+OTT新模式帶來的依然是積極信号。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信息化發展局局長徐愈在發言中,強調了加強廣電網與互聯網融合創新的重要性,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科技司副司長楊傑則明确提出,要在廣電發展的十字路口,加快廣播電視網基礎設施升級改造,利用移動互聯網大力開發智能融合終端。同時,國家層面"智慧廣電"路線以及"電視 "行動和"寬帶廣電"戰略核心路徑的提出,也給DVB+OTT模式的發展增強了驅動力。
中信國安廣視網絡有限公司總經理廖小同在論壇上發表演講
DVB+OTT模式能夠成為廣電系統最具希望的發展利器,核心在于它大膽擁抱了互聯網技術和思維,基于用戶需求出發,基于大數據分析運營,不論是在内容輸出還是在運營方式上,都有着大膽變革,足以讓傳統的有線電視網絡煥發出新的生命力。
首先,DVB+OTT模式能給用戶提供範圍和廣度遠超電視的内容覆蓋、娛樂形式。這一點,作為典型應用的全新高清智能機頂盒G-1身上,有着鮮明的體現。國安廣視通過與CIBN、芒果、SITV等多家内容提供商合作,共彙聚了十萬小時以上的節目内容,涵蓋了電影、電視劇、綜藝、紀錄片、4K體驗等多個品類的視頻資源。同時,它還提供了G遊戲、G教育、G商城、G生活、G社區等在内的特色增值服務,讓用戶在家就能完成學習、遊戲、購物等多種互動。
其次,DVB+OTT模式通過跨區域大數據的采集和彙聚,并進行精準分析,回饋市場,從而指導運營,真正實現大數據的價值。國安廣視創建了一個大數據智能營銷平台,聯手有線運營商充分利用各自的優勢,實現DVB到OTT的流量導入與流量運營,并為用戶實現智能推薦和跨業務智能推薦,最終實現個性化産品組合與個性化定價。這種基于大數據分析,以提升用戶體驗為出發點的思維,必将幫助廣電運營商改善和豐富既有的運營模式,實現高效低成本高收益的雙赢局面。
再次,DVB+OTT模式秉承了互聯網的開放性,引入優質的技術系統、數據分析、廣告運營、内容引入等合作平台,增強競争力。國安廣視從成立至今,對人才、技術體系、商務模式等保持開放态度,同秒針、亦非雲、YUME等多個行業夥伴進行了參股合作,并且未來還會基于廣視DVB OTT商業模型,進一步開拓,搭建一個全面、便捷的平台。
可見,客廳大屏娛樂需求是廣電系統決勝的基礎環境,而DVB+OTT模式則是廣電系統适應家庭娛樂新生态的一把利劍。
挑戰:廣電系統分散割據的體系和環境
船小好掉頭,船大自然掉頭也難。DVB+OTT模式已經顯示出它的優勢,但對于已經運行了數十年的有線電視網絡這架龐大的機器,要靠着某一家企業或機構的一己之力去扭轉方向,殊為不易。
DVB+OTT模式以及此次國安廣視發布的全新産品G-1,已經為廣電系統的互聯網之路指明了一條道路。但是,DVB+OTT模式能否最終推動廣電系統步入新的時代,在與IPTV等新生勢力的競争中占上風,仍然有着亟待解決的大命題。
論壇現場
在2014年的DVB+OTT融合創新論壇上,秘書長曾會明就總結過有線電視網絡面對的最大困難,是來自于體制機制與互聯網模式下的發展沖突。傳統有線電視網絡已經形成了十分封閉的技術體系,各個地方的有線網絡處于各自為陣、單打獨鬥的分割态勢。
如果要突破困境,就必須在危機意識之下,各自抛棄一部分局部利益,抱團取暖,實行統一的标準化的技術和運營體系,創新業務形态并落地,給用戶以最佳的娛樂體驗,才能迎來規模效益和産業升級。各方為此都在嘗試,國安廣視提出的"投資全網智能終端、DVB和寬帶收入不動、OTT部分運營分成"合作模型,就是一個有益的探索,能保障各個有線網絡的利益。國安廣視也本着"開放、合作、共赢"的理念,在長沙等地成功進行了落地實踐,各方反響良好。
論壇現場
顯然,廣電系統在互聯網大潮中已然在慢慢蘇醒,開始意識到危機所在,然而在技術和商業一日千裡的發展速度面前,這種蘇醒的速度遠遠不夠,一旦IPTV等競争陣營真正形成了大的氣候,有線電視網絡再想挽回局面的機會就大大減小了。可以說,三網融合的當前,市場和業界對廣電系統的期待就是:何時這個龐大的體系能夠形成合力,在"互聯網 "中成功轉身?
我們期望G-1可以成為廣電網高速發展的助力,在政策的鼓舞下,加速廣電網與互聯網的融合創新。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