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杞人憂天文言文234段翻譯

杞人憂天文言文234段翻譯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4-19 18:06:53

【原文】

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①,身亡所寄②,廢寝食者。又有憂彼之所憂者③,因往曉④之,曰:“天,積氣耳,亡處亡氣⑤,若屈伸呼吸⑥,終日在天中行止⑦,奈何憂崩墜乎?” 其人曰:“天果積氣⑧?日月星宿,不當墜邪⑨?”曉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積氣中之有光耀者,隻使墜⑩,亦不能有所中傷⑪。”其人曰:“奈地壞何⑫?”曉者曰:“地,積塊耳⑬,充塞四虛⑭,亡處亡塊,若躇步跐蹈⑮,終日在地上行止,奈何憂其壞?”其人舍然大喜,曉之者亦舍然⑯大喜。(選自《列子•天瑞》)

杞人憂天文言文234段翻譯(文言短文精講系列之八十七)1

【注釋】

①崩墜:崩塌,陷落。

②身無所寄:沒有存身的地方。亡,同“無”。寄,依附,依托。

③又有憂彼之所憂者:又有一個為他的憂愁而擔心的人,第一個“憂”是“為……擔憂”,為動用法。

④曉:勸說,開導。

⑤亡處氣:沒有一處沒有空氣。

⑥若:你。

⑦天中行止:天空氣體裡活動。行止,行動和停留。

⑧果:果然,果真。

⑨邪(yé):疑問語氣詞,嗎。

⑩隻使:即使。

⑪中(zhòng)傷:打中擊傷。

⑫奈地壞何:那地壞了(又)怎麼辦呢?

⑬地積塊耳:大地是土塊堆積成的罷了。

⑭四虛:四方。

⑮躇(chú)步跐(cí)蹈:泛指人的站立行走。躇,立。步,走。跐,踩。蹈,踏。

⑯舍然:釋然,放心的樣子。

【評析】

今天這個故事,特别想在這裡說說。其實,我覺得這個故事的根源與中西文化的差異有關。怎麼說呢,我們國家古代四周有高山環保,氣候大多溫暖濕潤,适合農作物生産。所以老祖宗就定居在這裡,從事農業生産,自給自足。也就是說,他不用向外面去尋求生活資料,手邊的物産就夠用了。這樣的話,世世代代就形成了一種注重實用,看重人際關系,相對比較保守,樂天知命的生活狀态。

西方文明來自于海洋,他們的土地資源匮乏,農業生産養活不了那麼多人口,于是他們就向海洋要資源,用貿易來養活自己,這樣就形成了勇于冒險的精神。在大海之上,他們需要和自然搏鬥,于是他們更多關注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

其實東西方文明的差異也并不是由來就有這麼大的差别,我們的祖先聰明智慧,在早期科技文明一點也不落後,比如《墨經》中就有很多科技思想,《列子》中也記載有兩小兒辯日的故事,隻是因為注重實用,曆代重視經學,對科學技術重視不夠,所以才逐漸落在了後面,被人趕超。

反觀影視作品,我們是家長裡短,談情說愛居多,人家是探索宇宙,外星生命居多。我們認為杞人憂天中的杞人這種探索和質疑精神,特别值得肯定。他的看法是對人類生存星球的長遠思考和探索,大多數都低頭看地,很少有人擡頭看天的,他就是那少數幾個能看天的人。

因為杞人的思想太超遠了,所以被那些隻看眼前的人不理解而加以嘲笑。夏蟲不可語冰,他們本不在一個頻道,不必争個誰對誰錯。杞人在那個不發達的年代能研究天體運行,很不簡單。他的憂慮與人類的未來有關,試看今天的航天技術的發展,正在為人類的明天探索新的生存空間,嘲笑杞人憂天的人可以閉嘴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