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夜放花千樹
文/席志遠
火樹銀花不夜天,
玉壺光轉舞蹁跹。
你方唱罷我登場,
人如潮水逐浪翻。
鑼鼓敲起來,
秧歌扭起來,
唢呐打嘟噜,
衆人笑開懷。
家鄉褲裆街“雙橋子”是扭秧歌的主場地,前一撥兒剛走,後一撥兒就接踵而至。新來的隊伍還需重新開辟根據地。于是打頭的人開荒似地帶着口音高聲吆喝:“踩腳(jue)踩腳(jue)!
這番景象,是我年少時家鄉過元宵節的熱鬧場面。
元宵節,對于家鄉小城的每個人來說都十分期待。一方面,秧歌迷們憋足了一年的勁兒,就等着這一天大顯身手,使勁得瑟過把瘾。看秧歌的人則來者不拒,越熱鬧越好,況且又能見到久違的扭神偶像們和“不亦樂乎”的節日氛圍。
看呐!衛生系統秧歌隊走過來了,她們不踩高跷,俗成“地蹦子”。青一色的窈窕淑女,挑着花籃裝飾的彩燈。喇叭聲浪,鑼鼓铿锵,燭光搖曳,人面桃花相映紅。
糧食系統秧歌隊踩着高跷走來了,隊員多數是男扮女裝,長裙蓋腳、花冠高聳,濃妝豔抹,手持燈籠、動作勁爆、舞姿潇灑,翻筋鬥、“鹞子翻身”是他們的拿手好戲。最亮的看點是他們的舞獅表演。
商業系統秧歌隊的特色在于耍龍燈、跑旱船、小媳婦騎毛驢兒。
教育系統秧歌隊走來了……
工業系統秧歌隊走來了……
正月十五元宵夜,家家戶戶挂燈籠,燃放爆竹,街上則萬人空巷,滿城燈火通明。真個是:看秧歌、打燈謎、吃元宵、啃凍梨休閑娛樂一條龍。
烏泱泱滿街桶子人頭攢動,我這小身子骨經怎得住他們擠,隻好搶占有利位置,趴杖子上樹站窗台,可呆久了又覺得“高處不勝寒”。
轉眼幾十年過去了,元宵節這位“大衆情人”已芳蹤難覓。此一時,彼一時也!時過境遷,好多事已成過眼雲煙,回憶回憶也很甜蜜。這讓我想起了宋代大詩人辛棄疾的一首詞,象極了我家鄉過元宵節時的情景: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衆裡尋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作者簡介】姓名,席志遠,男,熱愛文學,綏芬河市作家協會航帆文學社成員,在黑龍江電祝台《極光夜讀》《金土地》《今日頭條》有作品發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