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課視頻
說課稿
把握度量本質,深化量感培養
勒流中心小學 黎敏芝
以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體積單位》為例,說說我在量感教學中的探索。下面将 從說研究、說教學兩個方面進行課前說課。
一、說研究,明方向
(一)說聯系
在“圖形與幾何”的領域,度量的内容貫穿始終。在本課前,學生已經學習了長度單位、 面積單位、體積和容積,為本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也為後續學習立體圖形的體積計算搭建了 橋梁,對提升學生的度量意識,發展量感起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二)說學情
共性學情:在日常的生活經驗中,學生對物體的體積大小有一定的感知,但大多數學生 隻有模糊的印象。
個性學情:為了摸清學生真實的學習起點。我通過課前調查,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已經掌 握了體積這一度量對象的概念,有單位累加的意識。
(三)說目标
1.知識與技能目标: 認識體積單位(厘米³、分米³、米³),能對常見的物體選擇合适的體 積單位進行合理估測和度量。
2.過程與方法目标: 在操作交流中,經曆體積單位的建構過程,感受 1cm³、1dm³、1m³的 實際意義,進一步體會度量的本質,深化量感。
3.情感态度與價值觀目标: 體驗成功的樂趣,養成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學習習慣,實踐 拓展,樹立民族自豪感。
(四)說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體積單位(厘米³、分米³、米³)。
教學難點:能正确用體積單位估測和度量常見物體的體積。
二、說教學,展思路
(一)說教材處理
為了更好地解決重難點,我研讀了不同版本的教材,發現人教版和蘇教版都直接揭示體積 單位的定義,而北師大版則是用學生已有的度量經驗和方法,遷移類推到體積單位的學習上。在尊重教材、活用教材的基礎上,我将更多的時間給予學生“做單位”,同時,還借鑒了蘇教版 在認識體積單位後,加入單位累加的環節,更突出知識的整體性與結構性。
(二)說教學過程
本着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新課标理念,設計了以下四個教學環節
針對所拟定的重難點,下面重點說說以下兩個片段。
片段一:遷移類推,喚醒量感
從學生的認知結構入手,引導學生通過長度單位、面積單位的遷移類推,自主建構出體積 單位,喚醒量感,體會所有的度量,就是在數“單位”的數量。
1.導入環節:先出示兩個大小不同的長方體,引導學生思考,怎樣判斷體積的大小。
2.喚醒舊知:通過線動成面,面動成體,回顧長度單位和面積單位的建模過程,并激活學 生已有單位累加的經驗。
3.遷移類推:結合面積單位的定義,遷移類推出體積單位的定義,有助于學生構建度量單 位的完整體系。
4.初步感知:以 1 立方厘米為标準,把長方體切割成 6 個 1 立方厘米的小正方體,即長方 體的體積是 6 立方厘米,初步感知度量的本質。
片段二:操作體驗,内化量感
量感的建立必須以操作體驗為基礎。課堂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感知材料,通過思維參與、 形成表象、内化新知,建立體積單位與現實世界之間的聯系,解決重點。基于以上思考,我設計了以下活動:
活動一:認識 1 立方厘米
1.找一找:請在學具中,找出體積是 1 立方厘米的物品。
2.切一切:用橡皮泥切出一個 1 立方厘米的正方體。
3.比一比:用切出的橡皮泥與 1 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比一比。(讓學生在“找、切、比”的活動中,感知 1 立方厘米的大小。)
4.搭一搭:搭出一個體積為 8 立方厘米的圖形。(在單位累加的過程中,感受 8 立方厘米的大小,體會形狀不同,但體積相同。)
活動二:認識 1 立方分米、1 立方米
1.做一做:利用學具做一個 1 立方分米和一個 1 立方米的正方體。
2.拟一拟:模拟出 1 立方分米的空間。
3.站一站:1 立方米的空間可容納多少名同學。(從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發展空間觀念。)
活動三:建立現實模型,理解體積單位的累加
1.建立标準: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的體積是 1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和 1 立方米?
2.回顧問題:課前的兩個長方體,“你現在知道它們的體積大小嗎?”
3.引導思考:如何選擇合适的體積單位進行度量。
4.教具驗證:讓學生體會到計算體積的大小,就是體積單位的累加。
(三)說練習處理
1.課内練習
(1)選一選:加深對體積單位的理解;
(2)填一填:強化對體積單位實際意義的理解;
(3)數一數:深化度量的本質。
2.課外作業
北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同時舉辦冬奧會和夏奧會的城市。冬奧會時,冰壺項目就在水立方 場館進行。請查閱關于水立方的資料,并了解它的體積大約是多少?
(四)說教學評價
1.運用激勵性語言
2.積分獎勵制度
3.課堂評價量表
(五)闆書設計
闆書設計清晰呈現從線到面到體,實現了一維、二維到三維的有效跨越。縱觀本課,基于 度量本質,幫助學生建構度量單位的完整體系,讓學生在實踐、體驗中不斷發展和完善量感。
附 1:課前調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