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競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
一個小女孩不知犯了什麼錯誤,被父母教育後情緒激動地回到自己屋裡。
媽媽跟在她身後喋喋不休地問:
“你今天的事情是錯的還是對的?”
“錯了改不改?”
“該不該得到教訓?”
即使在小女孩承認錯誤後,媽媽依然步步緊逼:
“你的态度怎麼這麼不端正?”
視頻中的女孩明顯已經處于情緒崩潰的邊緣,她聲嘶力竭地反問:
“怎麼樣?”
“那又怎樣?”
短短兩分鐘的視頻中,她咆哮着說了7次“怎麼樣?”
女孩的情緒已經開始崩潰,可父母沒意識到問題在哪兒。
一次次“耐心”地說教,卻一次次引來孩子愈演愈烈的反抗。
這中間到底哪兒出問題了?
2
心理學上,有個“情緒耐受窗”理論,意思是:
隻有當我們的情緒在承受範圍之内,才能維持理性思考。
試想一下:在你悲傷至極或者暴跳如雷的時候,有人對你滔滔不絕地講道理,你能聽進去嗎?
即使他說得再正确,估計你也想讓他趕緊閉嘴。
一個成年人尚且如此,更不用說對情緒控制力遠不如我們的孩子了。
對于孩子來說,他們的感性思考遠大于理性思考,這是由生理基礎決定的。
研究表明,人類大腦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神經區域:杏仁核和新皮層。
杏仁核屬于原始腦和邊緣系統的一部分,主要功能是處理我們的情緒和情感,又稱“情緒腦”;
新皮層是指大腦皮質的外側,它掌管着分析、計算、推理、決策等高級神經活動,又稱“理性腦”。
目前大多數腦科學研究認為大腦大約在25歲左右完成發育。
法國思想家盧梭在他的教育學著作《愛彌兒》中反複提到:“世上最沒用的三種教育方法,就是發脾氣、講道理和刻意感動。”
小競對這句話的解讀是:不是完全否定或者讓父母不能發脾氣or講道理。
而是當孩子處于負面情緒中時(如害怕、緊張、焦慮、壓力、恐懼等),父母講道理也好、發脾氣施壓也好,都隻會讓孩子大腦的杏仁核警報升級,接收更大的壓力以及更無法清晰、專注的思考。
3
演員孫俪曾在微博上分享過教育孩子的心得體會。
她說:
“當孩子有不滿,憤怒,悲傷的情緒發生,他需要的隻是你的一個擁抱。
不要說教,站在他的角度理解他,支持他,鼓勵他,那些大道理等他們情緒好的時候再去說吧。”
小競認為,更重要的是,我們不該覺得孩子發脾氣就是不對的、就要嚴厲制止,而是應該及早重視孩子的情感要求并對孩子情緒做出正确的引導,幫助孩子認識、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緒,學會理解他人,即為孩子做好“情緒管理”,讓孩子從小就擁有優質的情商!
同時,教育孩子學會聆聽别人談話、欣賞别人優點、對待生活中得失等。
這不但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還會有助于提高孩子的人際關系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而這一切,也是奠定孩子成功人生的基礎。
兒童在6-12歲時,應該學會需要調節自己的情緒,開始使用一定的策略來掩飾自己的情緒,掌握了簡單的表現規則。
小競根據競思的心理認知方法 情緒管理訓練經驗,為大家分享3個建議。
1
教會孩子理解和接納情緒
管理情緒的第一步,就是能識别出自己的各種情緒。
我們可以随時指出孩子的各種情緒:激動、失望、自豪、孤獨、期待等等,不斷豐富孩子的情緒詞彙庫。
現在很多家長都能有意地去跟孩子共情。
其實,共情的一個功能就是幫助孩子認識到自己當時的具體感覺。
需要提醒的是,有時當孩子很生氣時,他會對這種情緒識别也很反感,完全不聽。我們可以先讓他自己冷靜下來,等孩子平靜後,再回過頭來跟他聊聊剛才的感受。
孩子能識别出的情緒越多,他就越是能清晰地表達出來,而準确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這就是處理情緒的開端。能表達,他才能溝通,才能想辦法。有時,隻需表達出來,情緒就解決了。
我們要教會孩子,每個人都應該為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負責,你的感受是你的,别人的感受是别人的。
這樣當你有情緒的時候,你就不會習慣性去指責别人帶給你情緒。
傳統教育的方式下包括我們自己常常指責别人讓我們自己不快樂、痛苦、難受。“都是因為你我才這麼不高興”“都是因為這件事,我才這麼難受”等等這些話我們經常都能聽到。其實我們自己才是自己情緒的主人,我們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調整自己的情緒。
2
教會孩子如何正确表達自己的情緒
如何正确的表達自己的感受?
比如當孩子的玩具被搶了以後,我們可以教孩子跟對方說:剛才我的玩具被你搶了,我心裡很難受,這是我最心愛的玩具,希望你以後要玩的時候,請先跟我說一下。
這樣給人的感覺自然就舒服很多,全部都用到第一人稱,而不是都是"你拿了我的東西,你讓我很難過",焦點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在别人身上。
有一個前提是我們需要告訴孩子當你表達完以後,别的孩子不一定會馬上改正。
對方改不改是對方的問題,而我們隻要做到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就可以了。
我們應該刻意地多去關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這樣給自己增加積極的元素。具體該怎樣做呢?品味美好,有很多方法。
比如,随時給孩子指出值得品味的各種細節。生活中的點滴很容易被忽視略過,我們指給孩子看,就是在延長這些瞬間、擴大這些細節。
比如:每天放學時,可以常常看夕陽的顔色。有時是粉紅的,孩子認為是草莓味的;有時是金黃色的,孩子就認為是橙子味的,一起感受夕陽。把這些點滴的美好存到心裡。品味美好的另一個方法是,存儲記憶,延長美好。就是說,給好事拍照、錄像、寫日記記錄、存檔,經常跟孩子一起看,回顧這些美好的瞬間。
3
引導孩子通過其他方式表達情緒
如果不會表達的孩子,就教孩子學會把情緒通過文字寫出來,或者是唱歌,或者是轉化為動能。
以前的孩子沒有那麼多壓抑的情緒,就是因為他們經常在外面玩耍,很多情緒都通過肢體釋放出來了。
引導孩子正确表達自己的情緒,教會孩子如何理解和感受自己的情緒變化,一個會說自己喜怒哀樂、表達自己愛恨情仇的孩子,會擁有更加精彩的人生體驗。
最後小競想說:如果孩子無論用什麼技巧都無法較好的管理和控制情緒,親子溝通教育非常困難,那麼不妨考慮讓專業老師來指導孩子,效果更佳。
或是進行科學訓練,如競思腦電生物反饋訓練來鍛煉大腦前額葉皮層,讓孩子的“理智腦”更為強大,學習做事就可以更加專注和高效,家長育兒也更省心省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