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古詩詞三首15夜望月

古詩詞三首15夜望月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05 19:48:55

古詩詞三首15夜望月?山坡羊·潼關懷古張養浩,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古詩詞三首15夜望月?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古詩詞三首15夜望月(九下之24.5詩詞曲五首之山坡羊)1

古詩詞三首15夜望月

山坡羊·潼關懷古

張養浩

張養浩畫圖

走進詩人:

  張養浩(1270年-1329年),漢族,字希孟,号雲莊,又稱齊東野人,濟南(今山東省濟南市)人,元代著名政治家,文學家。生于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卒于元文宗天曆二年(公元1329年)。

  一生經曆了世祖、成宗、武宗、英宗、泰定帝和文宗數朝。少有才學,被薦為東平學正。曆仕禮部、禦史台掾屬、太子文學、監察禦史、官翰林侍讀、右司都事、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等。後辭官歸隐,朝廷七聘不出。天曆二年(1329年),關中大旱,出任陝西行台中丞。是年,積勞成疾,逝世于任上。

  元文宗至順二年(1331年),追贈張養浩摅誠宣惠功臣、榮祿大夫、陝西等處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柱國,追封濱國公、禮部侍郎、禮部尚書、中書省參知政事,谥文忠。尊稱為張文忠公。

  張養浩是元代重要的政治、文化人物,其個人品行、政事文章皆為當代及後世稱揚,是元代名臣之一。與清河元明善,汶上曹元用并稱為"三俊"。代表作品有《三事忠告》,散曲《山坡羊·潼關懷古》等。

背景簡介:

張養浩在“關中大旱,饑民相食”之時寫的這首《山坡羊》。當時關中大旱,饑民相食,災情十分嚴峻。經曆過宦海浮沉的張養浩本已厭倦官場生活,棄官歸養;但得知關中百姓外境危困,毅然受命,出任陝西行台中丞,赈濟災民,因此途經潼關。後因積勞成疾,客死任所。

結構脈絡:

《山坡羊·潼關懷古》結構脈絡

主旨感悟:

這首曲借憑吊潼關古迹來抒懷,表達了作者悲憤傷感之情,揭示出人民悲慘命運的根源所在,表達了作者關心百姓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知識點歸類:  

1、這首曲的作者是 。前三句寫潼關的雄偉氣勢。以“_________”字形容潼關在重重山巒的包圍之中,以“________ ”字形容黃河之水奔騰澎湃,寫出了潼關的險要,然後用“山河表裡”一語收住,暗示它是曆來兵家必争之地,由此自然引出下一層的感慨内容。(3分)

張養浩 聚 怒

2、如何理解“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一句?(2分)

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豪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難;一個朝代滅亡了,在戰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意思對即可)

3、給這首詩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意。

……潼關路 ‖……做了土‖……百姓苦。

第一層:描寫了握關的險要形勢。

第二層:寫作者的感慨。

第三層:歸結全将主旨。

4、“峰巒如聚,波濤如怒”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有什麼作用?

對偶。寫出了潼關的險要地形,一句寫山,一句寫河,也是“山河表裡”之意。

5、為什麼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兩句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興”,必大興土木,百姓受其害;“亡”,則戰争頻繁,百姓遭殃。表達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疾苦生活的同情。

6、對這元曲理解不正确的一項是:(D)

A、起句“峰巒如聚,波濤如怒”,氣勢飛動。作者縱筆酣寫山川的壯美,賦予它以強烈的感情。沉郁的聲調,産生悶雷滾動般的效果,使人心靈震撼。

B、“山河表裡潼關路”,突出寫潼關的險要。這裡是曆代兵家必争之地,多少次關系着興亡的戰鬥在這裡展開。

C、“傷心秦漢經行處”兩句,是說遙望那片秦代人、漢代人乃至曆代人曾經走過的土地,不禁感慨系之。詩人感到,曆史在他面前一頁頁地翻開,無情地宣示王朝更替不可避免的現實。

D、“興,百姓苦;亡,百姓苦。”這四個字,鞭辟入裡,精警異常,恰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聩,使全曲閃爍着耀眼的思想光輝。

6、作者是如何從“潼關路”聯想到朝代興亡的?

潼關,地勢險要,扼守“西都”要道,為兵家必争之地,關系着關中建都的那些封建王朝的興亡。因此,當詩人在“潼關路”上望“西都”的時候,自然就想到朝代的興亡了。

7、“興,百姓苦;亡,百姓苦”蘊含了作者哪些情感?

對封建統治者的批判;對百姓的同情。

《山坡羊·潼關懷古》書法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