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乳少也會引起母乳性黃疸嗎?黃疸是一種常見的症狀與體征,表現為皮膚呈黃色,而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病症,它由很多種病因産生,有一種是母乳性黃疸,那麼母乳性黃疸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如何預防母乳性黃疸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下文吧,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母乳少也會引起母乳性黃疸嗎?以下内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黃疸是一種常見的症狀與體征,表現為皮膚呈黃色,而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病症,它由很多種病因産生,有一種是母乳性黃疸,那麼母乳性黃疸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呢?如何預防母乳性黃疸呢?感興趣的朋友請看下文吧。
引起母乳性黃疸的原因
1、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
母乳性黃疸患兒媽媽母乳中含有孕3α-20β二醇抑制了肝髒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
2、母乳中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
母乳性黃疸患兒媽媽母乳中不飽和遊離脂肪酸的含量增高,對肝髒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産生抑制。
3、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高
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的活性大大高于牛奶及配方奶,使已結合的膽紅素再分解,小腸重吸收增加,至腸-肝循環增加。β-葡萄糖醛酸苷酶在其中起主要作用。
如何預防母乳性黃疸
1、媽媽在懷孕期間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品,不可濫用藥物。
2、為了減少本病的發生,鼓勵增加新生兒早期乳汁攝入量,能讓新生兒體内熱量增多,降低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
3、堅持多次少量喂奶原則,增加大便次數,減少腸道對膽紅素的吸收,可降低黃疸發生率。
4、要給予患兒以保暖、增加熱量、預防感染等支持療法,防止加重黃疸。
5、寶寶出生後,宜密切觀察皮膚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
新生兒黃疸的原因
黃疸是新生兒時期常見的症狀,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1、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所特有的一種現象,由于胎兒在宮内低氧環境下,血液中的紅細胞生成過多,且這類紅細胞多不成熟,易被破壞,胎兒出生後,造成膽紅素生成過多,約為成人的兩倍;另一方面,新生兒肝髒功能不成熟,使膽紅素代謝受限制等原因,造成新生兒在一段時間出現黃疸現象。
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是在第2D3天開始,這時皮膚呈淺黃色,鞏膜(白眼珠)以藍為主微帶黃色,尿稍黃但不染尿布,第4D5天黃,足月兒在第10D14天消退,檢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結合膽紅素增加。早産兒的生理性黃疸會出現得較早、較高,也持續較久,可延遲緻3周D4周消退。雖有黃疸,但孩子沒有什麼不适,一般情況好。生理性黃疸屬于正常生理現象,不需治療。
2、母乳性黃疸
因吃母乳新生兒發生黃疸稱為母乳性黃疸,這是一種特殊類型的病理性黃疸。少數母乳喂養的新生兒,其黃疸程度超過正常生理性黃疸,原因還不十分明了。其黃疸特點是:在生理性黃疸高峰後黃疸繼續加重,如繼續哺乳,黃疸在高水平狀态下繼續一段時間後才緩慢下降,如停止哺乳48小時,黃疸明顯下降,若再次哺乳,黃疸又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它可以抑制新生兒肝髒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緻使血液中的膽紅素不能及時進行代謝和排洩,于是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增加,出現新生兒皮膚和鞏膜的黃染。
出現母乳性黃疸後,一般不會影響小兒的健康,也無發燒和食欲不好的症狀。如及時停止喂母奶,黃疸大約在2D4天内減弱,6D10天内全部消失。對于母乳性黃疸,一般不會引起神經系統的傷害。對于母乳性黃疸也不必驚慌,停母乳時可用牛奶暫時替代,待黃疸好轉後可以繼續用母乳喂養。
3、溶血性黃疸
溶血性黃疸常見原因是ABO溶血,它是因為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親血型為O、胎兒血型為A或B多見,且造成的黃疸較重;其他如母親血型為A、胎兒血型為B或AB;母親血型為B、胎兒血型為A或AB較少見,且造成的黃疸較輕。據報道,新生兒ABO血型不合溶血的發病率為11。9%。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的特點是生後24小時内出現黃疸,且逐漸加重。早期可進行換血療法,如果是ABO血型引起的輕微症狀,隻要采用光照療法即可。
4、感染性黃疸
感染性黃疸是由于病毒感染或細菌感染等原因,使得肝細胞功能受損害而發生的黃疸。病毒感染多為宮内感染,以巨細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常見,其他感染有風疹病毒、EB病毒、弓形體等較為少見。細菌感染以敗血症黃疸多見。黃疸的特點是生理性黃疸後持續不退或生理性黃疸消退後又出現持續性黃疸。
5、阻塞性黃疸
阻塞性黃疸多由先天性膽道畸形引起的,以先天性膽道閉鎖較為常見,其黃疸特點是生後1D2周或3D4周又出現黃疸,逐漸加深,同時大便顔色逐漸變為淺黃色,甚至呈白陶土色,這種黃疸一般B超檢查即可确診。
結語: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對母乳性黃疸的相關知識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了呢?以上小編介紹了母乳性黃疸是有什麼原因造成的,媽媽們可要注意哦,以上小編還介紹了預防母乳性黃疸的方法,這個更要牢記哦。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