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上,有這麼一種果樹,它的價值幾乎已經要被人類給榨幹了,人類沒有放過它的果實,也沒有放過它的花,更沒有放過它的樹皮。
俗話說“人争一口氣,樹活一張皮”。
皮對樹來說,那可能生命的糧道。但就是這麼個“糧道”,不知道什麼時候被人類給發現了它的食用價值,古人居然把這類樹的樹皮當作香料搬上了餐桌。
其實我也沒有太想明白,第一個發現這類樹皮能當香料的人,到底對樹皮做了什麼
大概……也許……就是聞着它太香了?
這種讓人連樹皮都不放過的果樹就是肉桂!
被人類榨幹的肉桂肉桂,又有玉桂、 牡桂、 辣桂等名字,它原本是樟科樟屬的一種常綠喬木,但後來成了一種“渾身都是寶”的經濟樹木。
大家都知道的“肉桂”是肉桂的樹皮,通常這種樹皮被剝下來後當作香料用,最常見的用途是拿來炖肉。
肉桂的樹皮是真的香。
但肉桂樹可不僅僅是樹皮香,它渾身都散發着“香味”。樹皮、葉、“桂花”(初結的果)均有濃烈的肉桂氣味,而應用最多的樹皮卻并非香氣最濃,按照肉桂味濃淡排序應是“桂花”>花梗>樹皮>葉。
肉桂從頭到尾都被人類給開發了一遍。
肉桂子
肉桂的果實曬幹後叫“桂子”,肉桂的葉柄曬幹後叫“桂丁”,肉桂的花曬幹後叫“桂蠱”,肉桂的幼嫩枝條還可以曬幹成“桂枝”.......
這些統統被人類拿來藥用了。
可以說,肉桂的價值幾乎已經被人類榨幹了。
錫蘭肉桂是奢侈的美味
在全球市場上,最為知名的肉桂品種有2類,一個是原産于我國的“中國肉桂”,一個是原産于“斯裡蘭卡”的錫蘭肉桂。
錫蘭肉桂是真的“太貴”了,可以說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奢侈型樹皮。
錫蘭肉桂是當今行業公認的“高奢肉桂”。
在行業評判标準中,通常來說,肉桂的顔色越淡預示着品質越好。
錫蘭肉桂的樹皮呈現淺棕色,質地較薄,帶有濃郁的香氣,還有一股子“甜中帶橙味”的芳香。
為什麼錫蘭肉桂這麼奢侈呢?除了品質出色,其複雜繁瑣的制作工藝也是原因之一。
最初,錫蘭肉桂樹以野生為主,直至1776年由荷蘭人在斯裡蘭卡開始系統栽培。
錫蘭肉桂樹從種植到開始第一輪收獲需要經過5年時間,農戶會在不影響肉桂樹繼續生長的情況下,以特定角度砍掉肉桂樹的樹枝。
砍下的樹枝需要先用水浸透,待枝條足夠濕潤,種植肉桂的農民會将最外層的肉桂皮剝下,為了制作足夠薄的肉桂棒,他們往往還需要花上幾個小時的時間剝掉肉桂樹薄薄的内皮。
這樣制作出來的錫蘭肉桂才能稱之為“頂級的錫蘭肉桂”,業内稱為頂級阿爾巴肉桂。
即便是足夠熟練的工人,一天也隻能剝出一公斤的頂級肉桂棒。
而熟練的工人不是那麼好培養的,一名合格的頂級肉桂剝皮師往往需要練習好幾年的時間。
以這樣的生産量,錫蘭肉桂僅能共少數人享用,很長時間以來,錫蘭肉桂都是進貢王公貴族的貢品。
而目前錫蘭肉桂的價格在國際上也非常奢侈。
中國肉桂是不可或缺的生意錫蘭肉桂是一種奢侈的樹皮,而與之相對的中國肉桂更像是一種不可或缺的生意。
中國肉桂主要盛産于廣西、廣東等地區,一般生長在平均氣溫20℃的以上的地區,溫度太低則會被凍死。
不同于錫蘭肉桂的奢侈型,中國肉桂相對來說是“量大管飽”。
與錫蘭肉桂相比,中國肉桂樹皮更厚,顔色更深,香味濃烈、口感較辣
中國肉桂制作起來簡單很多,隻需将樹皮劃成矩形剝下,曬幹再切成小片即可進行銷售。
從2013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一大肉桂産區。目前,肉桂在全世界的種植面積有684萬畝,中國的種植面積達到了485萬畝,巨大的肉桂産量,讓中國肉桂能走進千家萬戶,不再是奢侈的樹皮。也多虧了中國肉桂産量豐富,才能讓我們能夠在炖肉的時候毫不心疼地加入肉桂調味增香。
中國肉桂已經成了不可或缺的生意。
很多人以為隻是在炖肉的時候才會用到肉桂。
但作為古老的香料,肉桂的作用可不僅僅是炖肉。肉桂有一個很大的作用,是提煉肉桂油,在很多食品、飲料、化妝品中目前都會加入肉桂油。說一個比較常見的例子,大家都喝過可樂吧?
肉桂油是可樂原材料中的重要一環,幾乎所有的可樂都要加入肉桂油來調香。
所以,沒了肉桂,很多食品都沒了滋味。
被剝皮的肉桂樹會死嗎?很多人會好奇,肉桂樹被剝皮後會不會直接死掉,還有很多人覺得被“剝皮而死”的肉桂非常可憐。
實際上,在商業化的肉桂種植中,肉桂被剝皮後不一定會死。
肉桂有2種皮,一種是原生皮,一種是再生皮。
比如,有的肉桂樹種了五六年,然後直接砍了剝皮,這種剝下來的樹皮是原生的肉桂皮。有的則是種了五六年,在肉桂的樹上剝了一層皮,但剝皮的時候比較科學,然後噴了樹皮再生劑之類的藥劑,從而讓被剝了皮的肉桂樹也能繼續活下去,而且在被剝去皮的地方,樹皮還能繼續長回來。這種叫“再生皮”。
也就是說,肉桂分兩種,一種是死剝,一種是活剝。
由于肉桂樹種植不易,在商業化上,目前很多人推崇的剝皮方式是“活剝”,當然了“活剝”更加的費時費力,不如“死剝”那麼簡單幹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