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儒家精神的内涵可以解讀為

儒家精神的内涵可以解讀為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5-18 14:18:45

儒家精神的内涵可以解讀為?儒家英雄主義精神——儒家藝術精神的當代啟示(四),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儒家精神的内涵可以解讀為?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儒家精神的内涵可以解讀為(儒家英雄主義精神)1

儒家精神的内涵可以解讀為

儒家英雄主義精神

——儒家藝術精神的當代啟示(四)

作者:中國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四川省社科院二級研究員 李明泉

正是由于儒家積極入世,勇于開拓的現實主義态度,造就和突現了儒家英雄主義精神。這一精神繼承了原始人頑強生存的人性力量,以及春秋戰國時強調人的主體作用,在社會與自然的複雜情态中艱苦奮鬥,實現自我價值的民族精神傳統,并在漫長的曆史長河演變中形成了儒家獨特的理性精神。

從相傳為伊耆氏的《蠟辭》開始,人類無不相信自己的力量,指揮自然服從人的願望:“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禮記·郊特性》)在古代神話中,如《山海經》所記載的精衛填海、誇父逐日的神話(見《北山經》《海外經》《大荒北經》),生動反映了原始人在實際生活中同自然作鬥争的堅決意志。他們在勞動的經驗中堅信人的力量,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喪失戰勝困難的信心。其他如女娲補天、後羿射日、鲧禹治洪水、黃帝擒蚩尤等神話,同樣是人格的意志化反映,顯示出人類所具有的英雄主義氣概。

儒家總結了人的自強不息,這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基本精神。《周易大傳·彖傳》說:“需,須也,險在前也。剛健而不陷,其義不困窮矣。”“大有,其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又雲:“大畜,剛健笃實輝光,日新其德。”《彖傳》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健,含有主動性、能動性以及剛強不屈的意思。“剛健”與“自強”的思想駁斥了依賴上天拯救的奴化觀念,充分尊重和發揮人的内在意志和人格精神。這在民族精神史上如躍上地平線的太陽,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為真理為理想為人生前赴後繼,壯懷激越,無畏進取。

《周易大傳》是戰國時代儒家有關《易》的思想彙集。“剛健”雖非孔子提出,但他确實比較重視“剛”的精神氣質和力量。《論語·公冶長》載:“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剛?”鄭玄注雲:“剛謂強志不屈撓。”《子路》篇中又載孔子雲:“剛毅木納近仁。”可見剛健之說實淵源于孔子。

孟子把“剛健”思想衍化為一種“大丈夫”精神,即英雄主義人格。他在《孟子·滕文公下》中說:“以順為正者,妄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這種“大丈夫精神”鄙視“以順為正”,蔑視無道君主,強調人格獨立,無私無畏,頂天立地。“自苦英雄多磨難,從來玩袴少偉男”,這是對曆史的簡明總結。孟子對此見解卓越:“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因此,他提倡英雄主義的“浩然之氣”,說“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是集義所生者,非義襲而取之也。”(《孟子·公孫醜上》)“浩然之氣”構成了儒家特質,不僅培育了許多以死報國的民族英雄,也鼓舞了那些勇于反抗傳統的叛逆者。如李贽“甯義而餓,不肯苟飽;甯屈而死,不肯幸生。”(《與城老》)這是一個有趣的現象:自家的精神被反對者所接受,繼而成為反對自己的武器,光憑這一點,足以說明儒家仁學思想的開放性。

司馬遷非常贊賞孔子的“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推崇建功立業、揚名後世的思想,倡導儒家主張的砥砺名節、慎于死生、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精神。他在《報任少卿書》中說:“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用之所趣異也。”又說:“夫人情莫不貪生惡死,念父母,顧妻子,至激于理義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因此,他筆下的人物多為悲劇式英雄,但大都具有一種豪邁進取、積極奮發、建功立業的精神,為中華民族的英雄史烙下了慷慨悲壯、豪邁輝煌的刻痕。

中華民族在長期實踐中培育和形成了獨特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既有有崇仁愛、重民本、守誠信、講辯證、尚和合、求大同等思想,也有自強不息、敬業樂群、扶正揚善、扶危濟困、見義勇為、孝老愛親等傳統美德。指出:“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賴以維系的精神紐帶,是一個國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礎。如果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魂無定所、行無依歸。”因此,走進儒家天地,飽汲英雄甘露,是使當代藝術乃至人文精神避免萎縮的必要途徑。

“英雄”的内涵在今天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發展,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中都湧現出了時代的英雄和榜樣。因此,我們的藝術創作應彰顯信仰之美、崇高之美,通過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文藝作品,書寫和記錄人民的偉大實踐、時代的進步,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鼓舞全國各族人民朝氣蓬勃地邁向未來。(李明泉)

【系列評論鍊接】

儒家民本主義精神——儒家藝術精神的當代啟示(一)

儒家人道主義精神——儒家藝術精神的當代啟示(二)

儒家現實主義精神——儒家藝術精神的當代啟示(三)

來源: 光明網-文藝評論頻道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