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國内商業Wi-Fi網絡綜合服務提供商邁外迪已經賣身,被萬達集團收購。
工商資料顯示,邁外迪運營實體公司在2016年11月曾完成一次股權變更,萬達網絡金融與萬達旗下電商飛凡網出現在了邁外迪的股東名單之中。此外,邁外迪的注冊資本有所增加,由此前的1353萬元增加至2338萬元。
今年2月,萬達網絡科技集團總裁曲德君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表示,萬達網絡集團旗下包括飛凡信息、快錢支付、網絡信貸、征信、海鼎、邁外迪、ETCP等一系列公司。在邁外迪的最新董事名單中,曲德君的名字也名列其中。
公開資料顯示,邁外迪成立于2007年9月,是一家商業Wi-Fi網絡綜合服務提供商。其官網顯示,邁外迪Wi-Fi目前覆蓋國内21個大型機場、與超過500個連鎖品牌的全國12萬餘家門店;每天網絡用戶超100萬人次。
在與萬達接觸之前,邁外迪曾獲得多輪融資:2013年邁外迪獲得小米數千萬元B輪投資,2014年獲得騰訊、大衆點評3億元C輪投資。
2014年8月,萬達曾練手騰訊、百度宣布成立合資公司,投資50億元打造萬達O2O電商。然而兩年後的2016年7月,有媒體爆料“騰百萬”聯盟散夥,萬達O2O品牌“飛凡網”則是燒錢不斷。
此後,飛凡網表示,騰訊、百度此前并未實際出資。“騰百萬”聯盟本身即不存在,更像是三者向阿裡等潛在對手放出的一顆煙霧彈。
作為線下通往線上的一大通道,商業Wi-Fi曾被視為是O2O行業的重要入口之一。但伴随着O2O行業的整體趨冷,與運營商流量套餐的集體提速降費,商業Wi-Fi的入口價值正在逐漸降低。
但商業Wi-Fi依然具備其存在的價值,尤其是對于線下資源豐富,線上擴展乏力且不差錢的萬達,選擇投資邁外迪仍然可以視作其在O2O市場的一記閑棋。成,則美事一樁;敗,亦無足挂齒。
在萬達集團2016年年會上,王健林曾宣布飛凡的活躍用戶數達到1.5億。但有媒體爆料,這其中大部分用戶都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注冊飛凡的——隻要連接了邁外迪的Wi-Fi,便會自動成為飛凡的會員。這也被外界視作是萬達收購邁外迪的原因之一。
由此可見,萬達确實将邁外迪當作了線下引流的入口。隻不過,飛凡的這一引流策略過于簡單粗暴,一味追求用戶數量,卻忽視了用戶的轉化率。
飛凡網脫胎于萬達網絡旗下的萬彙網,成立多年來經曆了多次高層變動,整體戰略上也多次轉變。飛凡網,這個起初希望整合萬達客流,進行O2O領域探索的産品最終成為了一個開放平台,同時服務于B端、C端用戶。
對于萬達網絡集團,王健林早有定論,萬達不做電商,不走淘寶京東模式,将會打造一個完全創新的産品。
2014年,騰訊投資邁外迪,為微信帶來了方便易用的“微信連Wi-Fi”功能。而現在,萬達注資邁外迪,如果僅僅是為了擡高注冊量,則顯得有些大材小用。在未來,萬達與邁外迪将交出怎樣的答卷,則考驗着雙方的智慧與實力。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