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涅是德國傑出的革命民主主義詩人,被稱為德國古典文學的最後一位傑出代表。他出生于德國一個猶太家庭,經曆了拿破侖戰争。1821年開始寫詩,并陸續發表。1830年自我流放于巴黎、英國、意大利等地,并從寫作轉向了具有現實意義的政治活動。這段流亡經曆為他的寫作提供了不少的素材,也奠定了他革命現實主義的詩歌風格。1856年在巴黎離世。
海涅的代表作品大都收集在《詩歌集》中,其他零碎作品有《德國,一個冬天的童話》《西裡西亞織工之歌》《你像一朵鮮花》《孤獨立着的一棵蒼松》《我在夢中哭泣》《美麗的五月》《每逢注視着你的眼睛》。
《詩歌集》是海涅的代表作,該作品思想深刻,語言生動優美,集中體現了詩人的舉世才華。後世的學者認為海涅不僅是一位詩人,更是一位哲學家,他把哲學和詩歌很好地融合在了一起。他的詩歌讀起來不費力,但是卻給人一種哲學意義上的深思,這種力量是其他同時代的德國詩人無法比拟的。但我們也應該看到,海涅的思想帶有一定的時代局限,他太過于重視和贊揚資産階級,對于無産階級和下層勞動人民,他給予的關注度和同情度不夠。
從海涅的大部分作品看,他詩歌的前期主要圍繞愛情、理想及信念為主題,具有浪漫主義特點。比如《我在夢中哭泣》,内文如下:我在夢中哭泣,夢裡,你長眠于土地; 醒來時, 順着臉頰滑下的,是我滾滾的淚滴。我在夢中哭泣,夢裡,你離我而去;醒來時, 我依然抽泣,哀傷得無法自已。我在夢中哭泣,夢裡,我安享着被你守護的甯靜; 醒來時,才發覺,幸福的淚水并不止步于夢裡。
而後期則主要偏重于社會現實和革命思潮,運用誇張的諷刺、離奇的譬喻、民間的傳說、個人的幻想、風趣的對話等創作手法,使詩的思想性和藝術性達到完美的統一,成為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結合的範例。比如著名的《西裡西亞織工之歌》,内文如下:憂郁的眼睛裡沒有淚花,他們坐在織機旁咬牙;德意志,我們織你的裹屍布,我們織進三重咒詛——我們織,我們織!一重咒詛将上帝咒罵,我們在饑寒交迫時求過他;希望和期待都是徒然,卻被他戲弄、揶揄、欺騙——我們織,我們織!一重咒詛給富人的國王,他毫不關心我們的痛癢,他刮去我們僅有的分币,把我們當作狗一樣槍斃——我們織,我們織!一重咒詛給虛僞的祖國,這兒到處是無恥和堕落,好花很早就被采摘一空,黴爛的垃圾養飽了蛆蟲——我們織,我們織!梭子像在飛,織機咯吱響,我們織不停,日夜多緊張——老德意志啊,織你的裹屍布,我們織進了三重的咒詛,我們織,我們織!
《西裡西亞織工之歌》寫的铿锵有力,有力地揭露了當時德意志的堕落和麻木,同時也無情地批判了資産階級的為富不仁以及荒淫無恥的嘴臉。這首詩非常具有代表性,從各個側面體現了海涅的現實理想和藝術風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