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性在剛艾灸一段時間後,就反饋說身體會出現了各種各樣的小狀況:月經不規律了、白帶異常了、外陰瘙癢了……
這些都啥情況啊?
到底是治壞了還是快好了?
還能不能繼續灸了?
我們都知道,艾灸之後,會産生3種反應:
1、症狀治愈或減輕;
2、症狀加重或出現新症狀;
3、沒有反應。
這3種反應中,以第2種最為常見,也就是我們俗稱的“排病反應”。
那麼,為什麼有“排病反應”呢?因為“氣沖病竈”!在此過程中,會經曆3個階段:找病→翻病→退病。
1找病
艾灸加速氣血運行,但當體内能量尚不足以沖開病竈時,氣血便會自動改變運行路線,若另一條路線受到阻滞,便會再次改變路線,如此不斷循環,這樣的後果是:
一方面,将體内可以沖開的小病竈(氣滞點)全部疏通;另一方面,把由于能量不足而暫時沖不開的病竈一個個地暴露出來。
2翻病
找病過程使絕大部分經絡變得暢通,自身能量得到增強,便會直接沖向已找到的病竈,以更大的力度加以沖擊,使各種病竈的症狀顯得更加突出,各種過去所患的疾病和舊傷就都被翻了出來。
翻病過程,患者常感到明顯不适,病情甚至有加重的反應。很多患者由于對艾灸機理的不了解,往往在這個階段放棄艾灸,導緻半途而廢,實在是可惜。
3退病
堅持艾灸後,體内正氣逐漸壓制住邪氣,進而将病邪驅逐出體外,身體逐漸好轉,這就是退病的過程。
排病反應,有兩種表現形式
排病反應,是體内正邪二氣“拉鋸戰”的表現。通常,它有兩種表現形式:驅邪外出;培補正氣。
1驅邪外出
這裡的“邪”主要指實邪,就是體内的濕氣、痰濁、瘀血等垃圾,驅邪就是給身體瀉實。實邪最主要的排出通道就是人體九竅以及皮膚。其中,九竅以進口(口)和出口(二陰)反應最為劇烈。
進口常出現的症狀就是:打嗝、咳嗽、吐痰;出口常出現的症狀就是:放屁、大便、小便、月經、白帶。
2培補正氣
上面說的都是實邪,也有一種情況,就是艾灸之後,身體不會出現明顯的瀉實反應,但整個人會蔫了吧唧的,非常懶散。
表現在身體上,就是新陳代謝節奏變慢;表現在精神上,就是疲憊、犯困、嗜睡。
女性艾灸後,最常出現3種情況
女性艾灸後,最常出現以下3種排病反應,遇到說明距離好轉就差一步了,此時千萬要沉住氣哦~
1
經期延後、經量變少、經血發黑或有褐色分泌物
這種現象與以下幾個因素相關:
(1)寒邪過重
原先體内寒邪過重,而艾灸為身體培補了陽氣,将瘀阻于體内的瘀血排出,經血中就會有黑色血塊、褐色分泌物。
(2)方法有誤
經期延後、經量變少甚至閉經,與隻灸腰腹不灸腿有關。人體是個圓,腰腹部是上半圓,腿是下半圓,如果不灸腿,氣血隻在上半圓打轉,就不能形成完整循環,氣血不下行,經量當然會受影響。
所以,建議女性每次都要艾灸腿部。
(3)艾灸過量
艾灸過量就會補氣太過,氣有餘便是火,就會傷津耗血,經期延後、經量變少乃至閉經等現象也會出現。
調理建議:
1、謹慎停灸
此時停灸,極有可能前功盡棄。艾灸是在改善身體的内環境,内環境正常了,月經自然也就正常了。
所以,切忌停灸,如果實在擔心,可以适當減少艾灸時間或艾灸力度。
2、酌情加灸
比如,足三裡,增強脾胃的氣血生化能力;然谷,主治月經不調,升清降濁,平衡水火;複溜,腎水不足,内火亢盛;湧泉,引血歸源。
3、飲食調理
針對津液損耗的情況,可在艾灸前後适當補充溫水,多吃山藥等補益脾胃的食物,增加氣血轉化。
2
崩漏,常伴有血塊
這種現象說明患者體内有寒邪,寒則凝,凝則瘀,瘀血阻滞沖任,血不歸經。
艾灸之後,體内陽氣增多,陽氣具有溫煦作用,将體内寒邪悉數化開,瘀血就會大量排出,以血液或血塊形式出現。
調理建議:
1、切忌服藥
尤其是寒涼固澀的藥物,一來招緻寒邪入體,并可緻瘀;二來艾灸前功盡棄。
2、堅持艾灸
崩漏說明體内瘀血很多,因此治療理當以化瘀為先,瘀血去則血自止,因此隻要出血量在患者可承受範圍内,建議堅持艾灸,促進氣血運行,讓體内瘀血盡快排出。
3、調理沖任
若出血量實在過大,導緻體虛,建議酌情艾灸以下穴位:命門,培元補腎;關元,調沖任、理氣血;氣海,益氣助陽、調理沖任;血海,調經統血、健脾化濕;三陰交,健脾理血、益腎平肝。
當然,不要忘了灸斷紅和隐白止血。
3
白帶異常、外陰瘙癢
這種現象說明兩個問題:
(1)濕熱過重
灸後陽氣增強,在正邪相争的過程中,一旦濕熱邪侵襲胞宮,就會引起白帶異常,同時細菌會暫時滋生,出現炎症。
(2)任脈失固,帶脈失約
“帶下俱是濕症”,任脈帶脈皆起于胞宮,濕熱侵入胞宮,就會累及任脈和帶脈,使任脈失固,帶脈失約,導緻白帶異常。
調理建議:
1、切忌服藥
切忌服用消炎藥,容易将寒濕邪封藏在體内,不利于拔出病根。
2、健脾補腎
一般而言,任脈失固、帶脈失約是由于脾虛腎虛所緻,因此針對任脈失固、帶脈失約引起的白帶異常,必須健脾補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