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數學中的“等量關系”?很好的問題,重點在理解。小學數學數量關系基本都是等量關系式,可以從生活中的跷跷闆情景導入。好的教與學必須注重概念的理解。老師少說,多要引導孩子聯系生活實例進行獨立思考;學生多講,在于表述出整個思考過程,講出來就是理解的過程了。我是王老師,專注于小學數學!解應用題,不管用方程,還是算術方法,找對等量關系都是最關鍵的一步。
等量關系① 導入:跷跷闆 → 數量相等關系
跷跷闆每個小朋友小時候都玩過,上上下下很好玩。
我們這次讓家禽玩下跷跷闆,它們嘗試了很多次,最後跷跷闆水平停住了。這說明什麼呢?兩邊的重量相等了才能使跷跷闆水平平衡。你能通過圖片描述下嗎?
一隻鵝的重量=兩隻鴨的重量 一隻雞的重量。這就是等量關系。
② 去發現等量關系
理解後就要舉一反三多去帶着探索的眼光,尋找生活中的實例,拓寬概念認知範圍。我們也可以通過具體題目中找關鍵詞,利用公式,畫圖輔助等方法找題目中的等量關系。多從不同角度表述,這樣才能真正理解。
比如爸爸今年36歲,媽媽年齡比爸爸年齡大1歲。
→ 媽媽年齡-爸爸年齡(36歲)=1歲
→ 爸爸年齡(36歲)=媽媽年齡-1歲
→ 媽媽年齡=爸爸年齡(36歲) 1歲
歡迎關注王老師頭條号及數學專欄
學習更多好玩有趣的數學幹貨知識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