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數學怎樣畫一幅思維導圖

數學怎樣畫一幅思維導圖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0 13:22:13

數學怎樣畫一幅思維導圖?“畫數學”意在讓學生的思維過程由内隐到外化,借助思維可視化發展學生高階思維,從知識建構、解題分析和學習體驗的角度畫出數學的思維軌迹,我來為大家講解一下關于數學怎樣畫一幅思維導圖?跟着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吧!

數學怎樣畫一幅思維導圖(在畫圖中生長思維)1

數學怎樣畫一幅思維導圖

“畫數學”意在讓學生的思維過程由内隐到外化,借助思維可視化發展學生高階思維,從知識建構、解題分析和學習體驗的角度畫出數學的思維軌迹。

畫圖能使抽象的語言信息變得形象生動,這一形式是思維外顯的腳手架。然而,現有教材在培養學生畫圖能力方面存在斷層現象,如線段圖在中、低年級并未紮實教學,六年級卻要作為難題解答的主要支架,導緻學生無法駕馭,而且已有的畫圖教學基本是“教師講解”的手段,而不是學生學習的方法。

基于這樣的背景,從2012年開始,我們開展了“畫數學”教學的研究與實踐,着力于破解以下問題:

思考如何從“我會畫”的視角強化教材已有畫圖内容的教學?如何尋找數學思維發展的生長點,探索畫圖教學斷層填補的有效方法與策略?

如何有效訓練學生的畫圖技能,讓學生的數學思維看得見,進而在大腦中形成“畫像”,達到“腳手架收放自如”甚至“不需要畫”的程度,促進學生數學核心能力的發展?

如何通過全程化、系列化的小學“畫數學”課堂教學設計,豐富數學教學的内容與形式,推進數學畫圖教學的變革?

掃描斷層,探尋學生“畫力”的生長點

人教版教材呈現了大量示意圖,意在借助直觀幫助學生習得新知,對比“畫數學”的畫圖能力目标,人教版各年級教材内容在圖示編排和利用上出現了斷層。以線段圖為例,線段圖作為分析數量關系的重要載體,發現有兩大問題:一是圖示基本用來當作教師分析題意的抓手,在課堂上“出現”過,并沒有後續課時讓每個學生嘗試并學會繪制;二是縱使“出現”也是薄弱的散點,如五年級兩個學期就沒有出現過線段圖,畫圖能力的培養沒有形成一條線展開進階式練習。

因此,通過對各年級“畫力”的斷層掃描,分析存在的問題,并尋找填補與生長的策略,這是建構“畫數學”新課堂的基點。

在實踐中我們探索應用了以下策略:

一是運用“補點成線”的層級式填補策略,畫出“解題分析”。通過掃描“畫力”斷層,抓住畫圖能力培養的幾條主線,進行“補點成線”。僅以線段圖為例,就能發現不少斷層需要填補(見圖)。

二是運用“畫圖成鍊”的支架式填補策略,畫出“知識建構”。在教學中借助知識樹、概念圖、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把零散的知識有層次、有條理地鍊接在一起,從而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達到自主學習、獲得可持續發展的教學目的。但是,教材欠缺這方面的内容設計,需要填補。

在知識建構方面,各年級“畫力”斷層與生長的填補點分析如下:一二年級沒有知識整理的圖示,低年級學生需要有所感知,在完成單元學習的時候,需要學畫知識樹的作業;三四年級缺少複習整理的圖示學習,缺少概念分析整理體現進階的圖示學習,需要補學簡單的概念圖,簡單的思維導圖及作業;五六年級缺少單元複習、知識塊複習整理的圖式學習,需要繼續補學概念圖、思維導圖及作業。

三是運用“以畫入境”的具身式填補策略,畫出“學習體驗”。引導學生創作數學繪本,是以更柔和、更多元的方式呈現數學,尋找數學與學生實際經曆的重合點。創作數學繪本可以從簡單的數學四格漫畫、數學連環畫起步,掌握基本的以故事情境表達數學知識的方法。

進階剖析,分解“畫數學”的操作要點

在“畫數學”教學中,必須根據年級差異進行操作指導:

一年級重點是畫出原生态。如畫出數學故事場景,理解特定符号意義所在。通過創設問題,讓學生從表達生活故事起步。比如,在回答“我們學過的解決問題中,哪些可以用加法計算,哪些可以用減法計算”這一問題時,無論是畫出簡單的關系,表征“兩部分合起來”或“總數裡面去掉一部分”,還是畫出問題的基本結構,從信息和問題的角度用上大括号、問号表示兩個數學信息和一個數學問題,或者是較為老練地畫出圖文結合故事,都有一個從模仿到得心應手的過程。

到了二年級則要畫出辨析味。二年級學生會在“求比一個數多(少)幾的數的問題”中見到類線段圖——直條圖。這類題的出錯率較高,甚至到了高年級仍有學生會被“略有變化的表述方式”困擾,所以在起始階段學會畫圖分析就顯得極為重要。而辨析則是二年級學生學會畫圖、提升畫力并發展思維的重要手段。

三四年級重點畫好線段圖。線段圖從三年級開始呈現,成為學生後續解題的重要支架。在學“畫”線段圖之前,學生首先要學會“看”線段圖。一幅完整的線段圖包括信息、數量關系和問題,除此之外,還要讓學生知道線段圖通過線段的長短來表征數量之間的關系。

到了五六年級要求學生畫出建構力。五六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推理能力和建構能力,面對問題鼓勵學生選擇與設計合理的圖示幫助解題。

着眼素養,優化“畫數學”的教學設計

教師要具備“畫數學”的技能,隻有在“畫圖”中才能學會畫圖。在簡單的問題中學會“畫圖”,将來才能用“畫圖”來解決較為複雜的問題,“畫圖”才會成為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與策略。

瞄準思維品質,進行“畫數學”教學的問題探究設計。高階思維的一大特點是能反省外顯化,要評估思維能力,需要一直介入思維,以思維質量标準為參考來考查思維。就數學思維而言,需要關注思維的清晰性、準确性、關聯性以及深度、廣度和邏輯性。

我們在設計中特别注意以下要素:具體化,畫出思維的“清晰性”;重細節,畫出思維的“準确性”;重推導,畫出思維的“邏輯性”;思聯系,畫出思維的“廣度”;破難點,畫出思維的“深度”等。

比如學完工程問題,可以設計這樣的問題:工程問題難在哪裡?解決工程問題的關鍵是什麼?請舉例說明,畫圖分析。

學生從已知“路長20米”有具體數據的工作總量入手,用舊知解決工程問題→自己假設工作總量為“1”解決問題→對比溝通,用線段圖将假設“1”解決的分數問題與原來的整數問題進行方法上的溝通并驗證,歸納出解決工程問題的關鍵方法→拓展到更難的問題,變形題,分步解決。

呈現這樣的思考過程,學生思維的深度可見一斑。在教學中,要多問“難點”在哪裡?解答的“關鍵”是什麼?

強化技能訓練,形成“畫數學”教學的具體方法設計。“畫數學”教學的根本目标是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發展學生的數學核心能力。以七大數學核心能力為出發點,進行具體方法的設計、訓練技能,是“畫數學”教學的重要内容。實踐中我們通過以下舉措進行設計:一是塗塗畫畫,培養數感和符号意識;二是圈圈連連,突破難點,形成運算力;三是借助草圖,形成表象,發展空間觀念;四是“線”“條”變化,增強數據分析能力;五是畫思結合,發現規律,提升推理能力;六是圖式歸納,解剖問題,發展模型意識。

從“畫數學”到“數學化”,目的是更好地讓兒童形成符号意識,促進其數學思考,使他們學會數學建模,完善知識結構,從“具象——表象——抽象”的過程中創造世界。

雙線并進,“畫數學”教學的實施路徑

“畫數學”教學的實施有兩條路徑:課堂教學與課後作業。從教材已有内容的授課到原創填補的練習、複習整合課,再到畫圖作業,落腳點非常明确。新授課重在直觀感知,分析理解;整合課重在填補斷層,整合練習課和複習課時間發展畫力;畫圖作業是學生獨立畫圖表達思考的結果呈現,既助力技能鞏固,也促進學法提升。

有畫圖能力發展點的教材新授課,可以從新授課例題示意圖的呈現方式和功能出發,基于“畫圖”視角重新設計,改進教法,借助思維可視化發展思維能力。課題組積極開發原創填補課,關注畫力“斷層”補充畫圖素材,設計發展畫力的原創課例,利用和整合練習課、複習課進行教學,提升“畫”的技能,發展思維。如作圖技能類,強化作圖的規範性和創造性。此外,還關注畫圖作業,以作業為載體鞏固畫圖技能,展現思考過程,有畫圖分析作業,讓思考過程可視化;有畫圖說題作業,讓畫圖分析方法共享化;有畫圖繪本作業,讓思維個性表達平台化。

“畫數學”使兒童長期積累下積極的情感體驗,對數學所承載的意義也有更豐富多元的理解,同時,學生通過訓練養成了善于運用圖形來表征數學問題的良好習慣。之前,學生一旦遇到不會解答的問題,往往就會自動“舉手投降”;現在,學生即使碰到“攔路虎”,也會不自覺地嘗試用“畫”來解決。

通過系統的“畫數學”訓練,還讓學生掌握了“學習策略”這種程序性知識。如通過“畫數據”解讀隐含的有用信息,通過“畫推理”提供清晰的思維路徑,通過“畫對比”辨析直觀的通聯差異,通過“畫驗證”培養可視的逆向思維等,最終形成“畫像”,達到“不需要畫”的境界。

從8年前的試點研究,到今天面向區域内外的立體式推廣,研究從課堂走向作業——以作業變革推動學習方式變革的經驗,正在不斷推廣到其他學科,有效推動了畫圖教學的變革,課題的學術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專著《把數學畫出來——小學畫數學教學實踐手冊》已由教育科學出版社正式出版。

(作者系數學特級教師、浙江省甯波市奉化實驗小學教師。本文為教育部全國十三五規劃課題《發展高階思維的小學數學探究性作業的設計與應用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立項編号:FHB180591。)

專家點評| 唐彩斌

畫數學,讓思維可見

從課堂變革的視角而言,劉善娜提出“把數學畫出來”,就是要找到一種适合兒童學習數學的“教與學”的方式。

新課程改革以來,我們一直緻力于學習方式的改變。但事實上,在日常課堂中依然存在着“講講練練”“機械記憶”等狀況。讓學生動手畫出數學,就是改變傳統意義的學習方式,讓學習真實發生,讓思維流淌。

在關注學科核心素養的當下,“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已成為基本共識。那麼,什麼是數學的語言呢?是文字、是算式、是符号,是學生的“畫”。在學生的“畫”裡,融入了學生對數學概念的理解、對數量關系的分析、對空間幾何的表象、對數學方法的創意。也許有時學生列不出算式,解不出答案,卻能看懂“畫”,能“畫”出正确的結果。“畫”常常是學生個性化解決問題的方式。“畫”讓每一個孩子的思考變得與衆不同,讓每一個孩子的思考躍然紙上、呈現畫中,讓思維可見。

“畫數學”拓展了作者的研究視域。劉善娜曾帶領各地一線教師一起踐行“探究性作業”,如今又有了系列研究“畫數學”,從課堂的後端開始延伸到了前端,從知識技能的鞏固期延伸到了學生概念生發的關鍵期,為素養本位的數學學習提供了整體解決的參考方案。

(作者系特級教師、浙江省杭州市時代小學校長)

《中國教師報》2020年05月13日第4版

作者:劉善娜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