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八吃什麼有什麼講究?臘八節的早晨,筆者剛打開微信,就被朋友圈臘八節的祝福刷屏了在老家,有過臘八的習俗,小時候家裡雖然窮,但是每個臘八節,母親都會做臘八米飯,吃了臘八米飯,就意味着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有首《過了臘八就是年》的民謠,描述的便是鄉村臘月的景象:,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臘八吃什麼有什麼講究?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臘八節的早晨,筆者剛打開微信,就被朋友圈臘八節的祝福刷屏了。在老家,有過臘八的習俗,小時候家裡雖然窮,但是每個臘八節,母親都會做臘八米飯,吃了臘八米飯,就意味着拉開了過年的序幕。有首《過了臘八就是年》的民謠,描述的便是鄉村臘月的景象:
小孩小孩你别饞,
過了臘八就是年。
臘八粥,喝幾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黏;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炸豆腐;
二十六,炖豬肉;
二十七,殺公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說起鄉村臘月,那熱鬧的景象及壯觀的場面,是平常的日子裡沒有的。因為這個時候,忙碌了一年的人們在冬季閑暇下來,都為過春節做着準備。在此,筆者就扒出幾個活動來說說鄉村臘月的熱鬧和忙碌。
首當其沖就是殺年豬。小時候家裡養豬,盡管隻有父親和弟弟妹妹吃肉,我跟母親不沾,母親還是養了的。殺年豬是有講究的,一般都是要選擇日子的。記得自家那時候殺年豬,父親都要拿過老皇曆,選擇一個吉日,再請專門的屠夫在選定的日子來殺豬。
殺豬不是一兩個人的事,這是個體力活,在宰殺的時候,得好幾個人按住豬。殺豬也是有程序和分工的,燒熱水、燙豬毛、拔毛、掏内髒、卸軀體、摘油、剁肉等等,都會有條不紊地進行。
當然,殺年豬免不了主人家要宴請幫忙的人。女主人等新鮮的肉被割下的時候,挑選幾大塊,切碎包成包子或者炒成肉菜,再拿出幾瓶好酒,來犒勞幫忙的人。看着吃過包子的嘴油油的,女主人的心裡滿是成就感,等幫忙的人走的時候,給他們家裡的人帶上主人家做的吃的,甚至還割點肉帶着。
小時候,我家殺了年豬,在父母親的安排下,我給莊前屋後、左鄰右舍的大爺奶奶們沒少去送吃的。
再要說說大掃除。俗話說,“辭竈辭竈,年節來到”。大掃除一般在臘月二十三之後進行,俗稱掃灰灰。以前上學的時候,不管是在外求學還是在家鄉上學,臘月放了寒假,我們都會回到家中。家裡大掃除的時候,全家一齊上陣。那時候住的是土窯洞,我們把窯裡能挪動的東西全部搬到院子裡,拿着大掃把,踩着凳子或者梯子,站在上面掃。這一般是母親或者父親做的,我們孩子就幫忙把搬到院子裡的壇壇罐罐用抹布擦幹淨。
記憶中,大掃除我最不喜歡幹的事,就是幫母親拉氈。不知道是什麼禁忌,炕上鋪的氈平時是不拿出去抖上面的灰塵的,直到大掃除的時候,才把它從炕上拿下來,弄到院子中,一頭一個人擡着,另一頭一個人一手擡着,另一手拿個長木棍敲打氈上的灰塵,有時候父親忙其他的事,這事就是我幫母親做的。
大掃除的習俗是源于堯舜時代,從古代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中演變而來的,一直流傳到今。雖然當下社會生活富裕了,人們漸漸離開了窯洞住進了磚瓦房或者樓房,但是這個大掃除的習俗還是延續的。
最後要說說辦年貨了。雖說已經殺了年豬,但許多過節用的東西,都是要從市場上或者超市裡買回來的,俗稱辦年貨。那時候,基本上都是買賣家彙聚在一起,形成一個自由市場,選購需要的年貨。不像現在有了超市,讓置辦年貨變得格外方便。
小時候,孩子們最喜歡幹的事,就是跟着大人去辦年貨。因為,家長會置辦一些平時較少吃到的零食,同時,小孩還可以央求大人給自己買平時喜歡的玩具和新衣服。每當跟着大人置辦年貨後,莊前屋後、左鄰右舍的孩子們總免不了聚在一起,相互炫耀,其實,那時物資匮乏,年貨的品種并不多,但是大家都覺得很快樂。
還有很多在臘月進行的鄉村活動,就不在這裡一一贅述,年在《臘八過了就是年》的民謠中很快來到,筆者就此擱筆,祝願鄉親們新春快樂,幸福吉祥,日子越過越紅火。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