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職場

 > 國家對口援藏會議

國家對口援藏會議

職場 更新时间:2024-12-31 01:27:50

西藏林芝市波密縣人民醫院急診科内,急促的電話鈴聲響了三聲,接線員抓起電話:“一起車禍!”快速記錄下事故發生地和傷員情況,5分鐘内急救車出動。

國家對口援藏會議(山河表裡援藏路)1

醫護人員的迅即行動、規範操作,讓廣州援藏醫療隊隊長、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楊智感到欣慰。原來,這是楊智與波密縣人民醫院院長商議後組織的一場模拟演練。

“以前碰到急診,人們會漫不經心。經過教育,他們逐漸繃緊了‘救命如救火’這根弦。”楊智笑言:“培養起了急救意識,即使為期一年的援藏項目結束,我們也不會擔憂波密縣醫院的反應力。”

“扶貧事業短期靠項目,中期靠産業,長期靠教育”,這是廣州援藏工作組實踐經驗的結晶。在項目支持、産業幫扶的基礎上,工作組通過引進博士人才、助推當地教育,将先進理念的“種子”深植于雪域高原。

引導村民治病不再“扛”

8月初的一天,波密縣人民醫院來了一百多個就診兒童。這天,是廣州援藏醫療隊幫助當地建起兒科中心的首日。

“縣醫院沒有建立起兒科之前,從波密縣到林芝市就診需要至少5個小時車程。”廣州援藏醫療隊隊員、波密縣人民醫院兒科主治醫師于生友表示。

國家對口援藏會議(山河表裡援藏路)2

剛成立不到半個月,兒科科室就迎來了當地一位家長贈送的錦旗。這位家長的孩子,是一名8個月大的重症肺炎嬰兒。于生友回憶,送至醫院時,他已經奄奄一息。

此前,該嬰兒曾在家裡持續發燒一周。“眼看實在不行了,家人才送去就醫。”于生友回憶,由于營養缺乏,該名嬰兒十分瘦小。後經援藏醫療隊員們全力救治,該嬰兒康複出院。

為病人康複欣喜的同時,于生友也發現了當地的健康隐患。由于長久以來醫療條件較差、人們衛生意識薄弱,即使嬰兒生病,家人也普遍寄希望于其通過自身免疫力“扛過去”。

此外,當地居民還常因飲食問題而罹患膽囊炎。楊智、于生友等援藏醫師為此時常下鄉做健康宣講。“我們會帶上B超設備進村,為當地百姓篩查。”楊智談道:“我會告訴他們,廣州援藏醫療隊來了,你們可以去做膽囊炎手術了。”

培養病人就診習慣的同時,援藏醫療隊也在打磨當地的救治水平。曾有藏族群衆擔心,一旦廣州援藏醫療隊離開,波密縣的醫療診治會“被打回原形”。

“這邊全麻手術一個月最多10台,本地醫護人員難有實操的機會。相比之下,廣州市第一人民醫院一個麻醉師,一天就有至少5台全麻手術。”楊智說:“在波密縣學不到實戰技巧,我們就出資選派本地醫師去廣州學習,讓他們學成後把廣州的技術帶回來。”

“輸血”的同時也要“造血”。廣州援藏醫療隊還會與藏族醫師簽協議,每位援藏大夫會帶兩位藏醫徒弟。2016年至今,當地已有80位藏族醫生“畢業”。

國家對口援藏會議(山河表裡援藏路)3

百小時通話記錄迎來博士團隊

雲鎖重巒,松林屹立。波密縣渺無人煙的荒山野林裡,滿腳是泥的仇全雷博士蹲在地上撥弄着土壤。今年4月1日,林芝市剛解除疫情隔離措施的第二周,西南林業大學天麻研究院副院長的仇全雷博士帶着專家團隊進藏,考察了波密縣天麻資源和投資環境。

促成仇全雷博士團隊進藏的,是廣東省第九批援藏工作隊波密工作組組長、廣州市援藏工作組組長、波密縣委常務副書記鄒勇剛。“西藏波密産出的天麻中,天麻素含量是其他地區的5倍!但是,波密藏天麻名聲響、産業弱,隻依賴政府投入的模式,何時是出路?”鄒勇剛決定,創新當地産業發展思路。

國家對口援藏會議(山河表裡援藏路)4

邁過青藏高原,來到雲貴高原,鄒勇剛帶隊前往全國著名的烏天麻種植地雲南省昭通市開展靶向招商。春節戰疫的同時,波密工作組團隊仍以100個小時的通話記錄,與昭通意向企業深入溝通進藏事宜。

“他們專業敬業的工作精神、高效務實的工作态度、堅定不移的援藏情懷讓人起敬。”仇全雷說。僅用時35天,仇全雷博士團隊組建的西藏波密高原藏天麻産業開發有限公司簽約注冊;用時88天,公司第一期500畝野生撫育面積全部種植完成。

神速落地的背後,是廣州援藏工作組的多方協調。援藏隊促成了公司辦公區、專家工作站、實驗室等建成并投入使用。

“截至8月,公司直接帶動當地農牧民增收209.8萬元。我們開出的用工時薪超30元,比我工資都高。”仇全雷笑着說:“本地百姓争相報名前來工作。”

與此同時,公司依靠西南林業大學和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的技術支撐,以“公司 科研 市場 專業合作社 專業種植戶”為産業模式,由博士專家提供菌種、麻種、銷售和技術等服務,破解了農牧民面臨的技術缺乏以及市場風險問題。

“波密天麻品種優質,不愁沒有市場。我們要做的是發掘本地的養殖力量。”仇全雷指出。目前,由博士主講的天麻野生撫育“田間課堂”,已開班45班次,培訓225人次。

國家對口援藏會議(山河表裡援藏路)5

農牧家庭走出重本大學生

作為波密縣最大的鄉鎮,玉許鄉一度面臨着尴尬的教育症結:有些村子未曾走出一名大學生。2003年起在玉許鄉工作的鄉長索朗次仁道出了辛酸的現實:“有村民認為,小孩天生就是養牦牛的。”

今年高考錄取分數線公布後,玉許鄉一戶農民的女兒,考上了重點本科院校。

“誰說種青稞養牦牛的農戶人家走不出大學生?”索朗次仁指出,自2016年黃埔區開展玉許鄉對口幫扶工作以來,當地教育情況的改善并非偶然。2019年,玉許鄉就走出了62名大學生,創了曆史最佳紀錄。

國家對口援藏會議(山河表裡援藏路)6

黃埔區教育局有關負責人曾赴玉許鄉考察調研3批次,該區采取了多形式、多渠道對玉許鄉兩所小學進行教育教學幫扶。2018年3月29日,黃埔區與玉許鄉簽訂了教育對口幫扶協議書,确立開展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幫扶活動,實現共建共享。

今年升入初中二年級的索朗曲珍感到了村裡教育條件的改善。“我的姐姐之前在林芝市一中就讀,弟弟在縣城讀初一。我去了廣東省珠海四中讀書。黃埔區給我提供路費、生活費補助。”

來到大城市求學的索朗曲珍體會了與村裡大相徑庭的教育模式。在大城市生活的孩子從小即可享受優質的素質教育,很早便接觸了美術、音樂等方面的熏陶。索朗曲珍小學在玉許鄉就讀,她提到:“剛到珠海時,我的英語有點跟不上,後來就好多了!”

“玉許鄉的小學生考上内地初中班,這在2017年之前是沒有過的。經過黃埔區幫扶,我們鄉已經連續4年有學生走出大山,考上内地西藏班了。”索朗次仁介紹,目前全村小學生入學率達100%。

根據幫扶協議書,玉許鄉學校定期選派教師到黃埔區小學學習,黃埔區則将選派管理幹部、骨幹教師等到玉許鄉開展培訓。黃埔區還創造條件,促成轄内小學與玉許鄉學校結為友好對口幫扶學校,建立“智力援藏”長效幫扶機制。

國家對口援藏會議(山河表裡援藏路)7

觀察

“精神脫貧”力千鈞

無論是援藏醫療隊的定期扶貧項目,還是産業企業的引進,廣州市在對口幫扶波密縣的過程中,都注重“寓教于扶貧”。巍巍雪域高原物華天寶,更擁有脫貧攻堅的先決條件。發掘好當地資源,根源在于人們的脫貧思路。

例如,在鄒勇剛的提議下,廣州援藏工作組依托318國道和旅遊景觀大道,打造了林芝東大門的“大愛318•波密正芳華”黨建文旅品牌,并大力提升沿線村級組織活動場所的使用率和旅遊服務水平,創設“芳華驿站”,便于廣大騎行、徒步、自駕等遊客進藏。

此舉既能彰顯黨委政府的人文關懷和黨建号召力,又為當地旅遊創收鋪設了“緻富路”。坐擁獨特自然禀賦的波密縣,正在廣州援藏工作組的對口幫扶下,以開闊的思路培育起與時俱進的産業意識、文化意識,實現“精神脫貧”,從而找到适合本地境況的發展方法。

【南方日報、南方 記者】李鵬程

【作者】 李鵬程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來源:南方 - 創造更多價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職場资讯推荐

热门職場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