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孟子為什麼說人人都可以做賢者?》中,孟子告訴我們要舍魚取熊掌,舍生取義。為什麼呢?那是因為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這便是我們從心選擇的結果。
今天讓我們來看看《魚我所欲也》的下半部分内容。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一碗飯,一碗湯,得到就可以活着,得不到就會死。
但是如果你盛氣淩人地呼喝着給别人,路上饑餓的行人是不會接受的;如果你用腳踢着給人,那麼路上的乞丐也會因為覺得被輕視而不要。
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高官厚祿不分辨是否合乎禮儀就接受,那麼高官厚祿對我有什麼好處呢?
難道是為了房屋宅院的華麗,妻妾的殷勤侍奉,我所認識的貧窮人家感激我嗎?
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與 通 欤;鄉 通 向;辟 通 避)
從前有的人甯願死也不願意接受不合禮儀的高官厚祿,現在卻為了華麗的屋舍接受了;
從前有的人甯願死也不願意接受不合禮儀的高官厚祿,現在卻為了能有妻妾的侍奉接受了;
從前有的人甯願死也不願意接受不合禮儀的高官厚祿,現在卻為了讓認識的窮苦人家感激我接受了;
這樣的行為是不是可以停止了?這就叫失去了他們的本心。
在這裡,我們看見了賢者:生死攸關之時,一點食物和水就可以活命,但是如果沒有尊嚴,那麼他們甯死也不願意接受。
我也看見了不賢:曾經的賢者如今卻為了華美的房屋,妻妾的侍奉,别人的感激,忘記曾經堅持大義。
每個人都要比生命更想要的東西,有比死亡更厭惡的東西。如果遵從自己内心本來的聲音,做出選擇,我們就是賢者。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全憑你的選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