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女性來說,乳房不僅僅是性别的标志,更是母愛的源泉,女性自信驕傲的所在。擁有一對傲人的乳房,是很多女性的夢想。但是,有這樣一群女性,她們因為疾病,乳房遭到了切除。
沒錯,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那些被切除了乳房的乳腺癌患者!
殘缺的身體,意味着不再完整?
這是2張描述乳腺癌患者切除乳房後的油畫,類似的油畫總共有52幅,是由油畫藝術家根據52位乳腺癌患者進行創作的。
油畫上這一道道觸目驚心的傷痕,并不是油畫藝術家的藝術創造,而是真實出現在那些進行了乳房切除的乳腺癌患者身上。
心靈創傷,隐秘而持久乳房手術不同于腹部或者胸腔手術,乳房作為體表器官,每日與之相處的是患者本人,期間冷暖隻有患者自知。心理和身體一樣重要。
很多接受全切的患者會門診哭訴:術後每次看到自己的身體都覺得自己不是一個完整的女人,更無法面對自己的愛人。
這是知乎一名用戶的提問,被浏覽了70多萬次,有283個人進行了回答,其中不乏很多讓人感動的故事。然而,這個問答的存在,不是向我們求證外界是否會對乳房切除的女性存在偏見,而是在證實乳房切除的女性被自己的心理所困。
随着乳腺癌患者的年輕化,要使患者治療後生活正常化,乳腺癌患者的性生活是一個無法回避且重要的問題。
然而,現實卻是殘酷的。
某機構曾對227例早期乳腺癌患者,進行1-3年的跟蹤調查,結果發現:性吸引力下降占比54%,對性生活不感興趣占比44%,性生活頻率減少占58%。國内調查結果有58%的患者完全停止性生活,對198例術後一年至一年半患者進行問卷調查顯示有79%術後未有過性生活。
她們沒有辦法和正常人一樣生活,可能有人會覺得時間能抹平這一切。當然,手術、化療和放療對性功能是存在影響的,随着治療結束,她們會慢慢回到正常生活軌道上來。
但是患者的心理陰影卻可能遠超我們的想象,某機構曾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乳腺癌患者失去乳房後,93%有心理抑郁,離婚率也達到62%。
冷冰冰的數據告訴我們,切除乳房帶給大部分女性的傷害并沒有消除,而是在疊加。
乳腺癌患者一定要切除乳房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事實上,現代醫學對于乳腺癌的治療方式有很多種,例如保乳術、乳房重建等,切除乳房并非唯一選項。
而且保乳術早在30年前就出現了,相比于傳統治療方法,它能夠在很大程度上保證女性乳房的完整性。而且2015年12月的聖安萊思東尼奧會議上,荷蘭的研究團隊明确指出保乳 放療的效果大于傳統根治術。
也有權威數據表明,保乳術 放療的治療方案在5年生存率上超過了90%,乳房保持良好率達到90%。
但事實上,乳癌患者接受保乳手術的病例并不多,目前國内數據大約是20%~25%。
原因主要有以下三個:
首先是因患者的從衆心理。很多乳腺癌患者本可以接受保乳手術,可看着身邊的其他患者接受的是乳房全切手術,便擔心保乳手術會贻誤治療,增加複發的幾率,因此也果斷決定一切了之,放棄保乳機會。
第二,由于保乳手術要結合放化療,經濟費用比根治手術要相對高些,因此很多患者迫于經濟壓力,放棄了保乳手術。
第三,大部分乳腺癌患者發現時已是中晚期,失去了保乳手術的最佳機會。尤其很多女性沒有定期乳房檢查和預防乳腺疾病的保健意識,等到病變出現症狀時,從保乳角度上講已經為時過晚。
對于保乳術,專家怎麼說?有專家表示:乳腺癌患者擔心保乳術會增加複發的幾率完全沒必要。具體來說,保乳手術就是乳腺病竈的局部切除,加上腋窩淋巴結清掃,切除範圍距腫瘤的邊緣1~3厘米不等,以術中病理切片邊緣無殘留為準,術後加以放化療。不過,要取得與根治術同樣的療效,必需嚴格掌握手術适應症。
保乳術适應症
所以,乳腺癌患者能否進行保乳手術,也不是患者一廂情願的事,醫生會根據上述情況綜合考慮,給患者适合的治療建議。
作為一款成熟運用于醫療領域的人工智能産品,Watson能幫助腫瘤醫生為乳腺癌患者制定規範的治療方案。Watson在全球知名的紀念斯隆凱特琳腫瘤中心(MSKCC)接受嚴格培訓,學習了超過330種醫學期刊、250本腫瘤專著及超過2700萬篇論文研究數據,給出的治療方案與MSKCC專家團隊方案符合度高達89%-100%。
Watson龐大的數據庫,就相當于一個專業的醫學團隊,腫瘤醫生借助Watson為患者診治,相當于為患者進行了一次專業的MDT。
Watson聯合輕松籌以及中國紅十字會共同發起的,以AI抗癌·Watson全國10000例免費捐贈公益活動仍在進行中。
另外,為幫助更多的患者科學、科學理性對抗癌症,我們組建了以AI抗癌患者社群,幫助大家解答癌症治療過程中遇到的難題。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