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話說老北京兔兒爺

話說老北京兔兒爺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9 20:29:31

兔年春節的兔兒爺實在太受歡迎了,按“老禮兒”本該是中秋請回家的吉祥物,臘月就被提前接到家了。

除夕前夕,北京泥彩塑第五代傳承人張忠強把20多隻兔兒爺帶到了前門大栅欄的非遺文化展上,他也隻剩這些非賣品了,年前為過節準備的近千隻兔兒爺,在除夕前已經全部售罄。兔年到了,專門找張忠強買兔兒爺的人很多,“最多的時候,上百隻兔兒爺一天内就被人請走了”。

“請兔兒爺就是請平安,送兔兒爺就是送吉祥,還有玉兔治病消災的傳說。”而這些年來,兔兒爺已不僅是中秋節的節日民俗品,更成了北京的一個文化符号。張忠強說,自己最高興的是看到很多年輕人接受老手藝制作出的兔兒爺,這是文化的傳承。

話說老北京兔兒爺(老北京兔兒爺兔年受熱捧)1

1月20日,張忠強在前門附近展示技藝。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翻閱大量資料,精心設計癸卯兔年兔兒爺

左手握着兔兒爺,右手用毛筆在兔兒爺上寫了一個金燦燦的“福”字,為癸卯兔年量身定制的一款“連年有魚”兔兒爺就算完成了。

“左邊這條鯉魚已經躍出水面,盡管它遇到許多困難,仍然努力躍過龍門;右邊這棵桂花樹生在廣寒宮,樹下就是搗藥的玉兔。小兔子活潑可愛,桂花樹生生不息,代表着我們能在癸卯兔年裡過上更好的生活。”張忠強捧着一隻“連年有魚”兔兒爺,介紹每一個元素背後的寓意。為了設計好這款“連年有魚”,張忠強翻閱了大量資料。

兔兒爺是北京泥彩塑傳統手工藝的其中一種,也是北京地區特色的民俗吉祥玩具。“臉蛋上沒有胭脂,而隻在小三瓣嘴上畫了一條細線,紅的,上了油;兩個細長白耳朵上淡淡地描着點淺紅;這樣,小兔的臉上就帶出一種英俊的樣子”,這是京派作家老舍代表作《四世同堂》中對兔兒爺的描述,很多人知道兔兒爺也是從這段話開始的。

張忠強表示,随着越來越多的人的認可與喜愛,如今兔兒爺不再僅是中秋節的節日民俗商品,更成了北京的一個文化符号,寓意健康、平安。

話說老北京兔兒爺(老北京兔兒爺兔年受熱捧)2

張忠強制作的兔兒爺。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小店十幾平方米,每天被擠得滿滿當當

張忠強在楊梅竹斜街和琉璃廠經營着兩家“老北京兔兒爺”店。店面不大,但大大小小、形态各異的兔兒爺琳琅滿目,店裡的兔兒爺采用傳統的制作工藝,保持着過去兔兒爺的味道。春節前一個月,就開始有人陸續找到張忠強,想要請一隻兔兒爺回家過年,十幾平方米的小店,每天都被擠得滿滿當當。

1月20日,張忠強帶着兔兒爺參加一場非遺文化展,兔兒爺愛好者還追到了展覽現場。“以前春節也有人買兔兒爺,但沒有今年這麼多,兔年到了,兔兒爺也跟着火了。一天最多能賣到一百多隻。”幾天前,張忠強為春節準備的近千隻兔兒爺就已經賣光了,後來再找他買兔兒爺的,大多空手而歸,但也有格外誠懇的,會将自己請隻兔兒爺的緣由娓娓道來,實在難以拒絕的,他便隻好把工作室裡的“自留款”拿出來。

兔兒爺是北京彩塑的一種,已有400多年曆史,原型是封神演義中的長耳定光仙,兔首人身,身穿金甲,或着官服,背插小旗,憨态可掬,又不失威嚴。張忠強在賣兔兒爺的同時,會耐心地為每一位慕名而來的消費者講解這背後的傳統和文化。

在他看來,兔兒爺身份的轉變,也代表着傳統文化的回歸。古老的民間文化受到消費者的認可,大家願意來買兔兒爺,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

話說老北京兔兒爺(老北京兔兒爺兔年受熱捧)3

張忠強正在制作兔兒爺。新京報記者 王穎 攝

年輕人認同中華傳統文化,“比賣出兔兒爺更讓我開心”

先制泥,再制坯,最後彩繪……張忠強說,兔兒爺的制作流程并不複雜,但每個環節的講究都不少。就拿制泥來說,要在泥土中混合一定比例的棉花。至于棉花占比多少、黏性達到什麼樣的狀态最合适,就靠手藝人的手和眼對泥料狀态的感知了。

在傳統兔兒爺形象的基礎上,張忠強也在融入一些創新元素。他說,近幾年國潮快速崛起,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的認同逐漸提升,兔兒爺也受到年輕人的喜愛。1月20日展覽現場,便有一位專門從亦莊趕來的年輕顧客,想趕在春節買隻兔兒爺送朋友。“我一直都很喜歡兔兒爺,家裡擺了不少。”

當天,張忠強帶到現場20多隻兔兒爺,其中還有幾隻定制款。在他看來,越來越多年輕人開始認同中華傳統文化,覺得這很時尚,并從中感受到自信和力量。“這是比賣出多少兔兒爺都更讓我開心的事情。”張忠強說。

新京報記者 曹晶瑞

編輯 白爽 校對 吳興發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