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趙久然甜糯玉米

趙久然甜糯玉米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2 02:13:43

趙久然甜糯玉米?來源:經濟日報2021年11月3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迎來30多年科研人生中的高光時刻――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國家科技獎勵大會,憑“高産優質、多抗廣适玉米品種京科968的培育與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京科968”是他帶領團隊選育的100多個玉米良種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高産、優質、多抗、廣适、易制種,種植面積連續多年超2000萬畝,累計推廣超1億畝,增産超100億公斤,是目前我國玉米生産主導品種之一,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趙久然甜糯玉米?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趙久然甜糯玉米(玉米團長趙久然)1

趙久然甜糯玉米

來源:經濟日報

2021年11月3日,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趙久然迎來30多年科研人生中的高光時刻――在人民大會堂參加國家科技獎勵大會,憑“高産優質、多抗廣适玉米品種京科968的培育與應用”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京科968”是他帶領團隊選育的100多個玉米良種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個,高産、優質、多抗、廣适、易制種,種植面積連續多年超2000萬畝,累計推廣超1億畝,增産超100億公斤,是目前我國玉米生産主導品種之一。

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研究中心,記者見到了這位言談舉止中透出幾分憨厚氣的育種高手。聊起玉米,趙久然會興奮地挑動濃眉、身體不自覺地前後搖擺。提到微信中“玉米團長”這個昵稱,他呵呵一樂,自認很是貼切。“我是研究玉米的,‘團長’頭銜不大不小,領導一個團隊還是可以的。”

1962年,趙久然出生于北京平谷熊兒寨魏家灣村。他從小就知道餓的滋味,“那時白薯吃得反酸水,玉米面是奢侈品”。

1979年,他考上農學院,成為恢複高考後鄉裡第一個大學生。1986年研究生畢業留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工作的他,主動提出到相對艱苦但卻是京郊玉米主産區的延慶蹲點搞科研。

此後6年,他走遍了延慶所有鄉鎮,在中低産田開發、旱作農業、保護性耕作、地膜玉米栽培等領域積累了豐富經驗。這段跟農民打成一片的經曆,讓他深刻感受到,良種是農民最容易接受和推廣的技術,不增加投入不改變種植習慣,每畝就能夠增産幾百斤。

回到農科院後,趙久然轉向育種研究。1997年,院裡成立玉米研究中心,他成為中心主任。初建時,中心隻有4名技術人員和3名後勤人員,4畝試驗田、幾間臨時辦公室就是全部家當。

“玉米中心近乎從零起步,沒經費就借錢買設備,缺少種質資源就連别人喂鴿子的玉米也抓回來研究。”趙久然坦言,育種的過程是創造和發現變異,再選出好的變異遺傳下去,需要專業知識和實幹巧幹。他帶着幾個剛畢業的年輕人一頭紮進試驗田。2000年,他們選育的“京科2号”“京早13号”通過了審定,開始大面積示範推廣,靠科技成果轉化自我造血,挺過了最初的艱難時期。

此後,“京科糯2000”成為我國種植範圍最廣、面積最大的鮮食玉米品種,并走出國門;“京農科728”突破了黃淮海夏玉米區機收籽粒技術瓶頸,首批通過我國直收籽粒玉米品種國家審定……

目前,北京市農林科學院玉米中心已自主創新選育大田籽粒玉米、鮮食玉米、青貯玉米三大系列,100多個玉米新品種通過國家審定并大面積推廣應用,居全國同行之首。

培育良種多多,趙久然卻把“中國玉米标準DNA指紋庫構建及應用”視為得意之作。早在下鄉蹲點時,他見到農民因假劣種子減産甚至絕收,就萌生了研究一種簡便方法鑒别種子真僞的想法。從最初的同工酶生化标記到RAPD、SSR分子标記,再到SNP新一代分子标記,不斷技術升級,實現了“理論技術化,技術标準化”。作為最早提出構建玉米标準DNA指紋庫并付諸實施的科學家,自2005年他一直擔任該項目主持人、首席專家。

目前,指紋庫已儲存了10萬多個玉米品種的“分子身份信息”,成為全球數量最大的玉米标準DNA指紋庫。在分子水平上給每一個玉米品種建立了“分子身份證”,為品種審定、品種權保護、品種真僞司法鑒定、維護農民利益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多年攻關研究,他既培育了品種,也培養了人才。團隊中的王元東、盧柏山、王鳳格等分别在大田玉米育種、鮮食玉米育種、DNA指紋構建等領域獨當一面。如今,他帶起一批更年輕的學生,要再培養一批育種能手。

“我認為,有價值的人生是看你為社會貢獻過什麼。貢獻越多,價值越大。”如今,這位與玉米結下不解之緣的“團長”,仍在帶領團隊勇毅前行。(經濟日報記者 楊學聰)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