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商品保價在哪看?“雙十一”即将來臨很多商家推出保價承諾來吸引消費者,然而,保價真的靠譜嗎?據江蘇省消保委調查,結合往年經驗,商品有保價承諾也不保險有消費者發現自己購買的商品降價了,向商家尋求補償時被拒客服的理由通常是,店鋪和平台優惠券、限時活動以及贈品等均不在保價範圍内也有商家為了規避保價規則,下架原商品,重新上新的購買鍊接或者隻是更改商品名稱,接下來我們就來聊聊關于雙十一商品保價在哪看?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參考一二希望能幫到您!
“雙十一”即将來臨。很多商家推出保價承諾來吸引消費者,然而,保價真的靠譜嗎?據江蘇省消保委調查,結合往年經驗,商品有保價承諾也不保險。有消費者發現自己購買的商品降價了,向商家尋求補償時被拒。客服的理由通常是,店鋪和平台優惠券、限時活動以及贈品等均不在保價範圍内。也有商家為了規避保價規則,下架原商品,重新上新的購買鍊接或者隻是更改商品名稱。
“雙十一”已然成了購物節的代名詞。作為“促銷節”,價格是最重要、最關鍵的。故很多商家提供了保價承諾,為的是讓消費者有顆“定心丸”。這種保價承諾不應是糊弄消費者的花架子,而應多些真誠,少些套路。
根據以往的操作經驗,很多電商平台提前十多天就開始了價格戰。為了能夠讓消費者下定決心早點購買商品,而不是等到“雙十一”當天再購買商品,多數商家推出了所謂的15天甚至30天的保價承諾和服務,即消費者購買商品後在保價期間内,商品降價的,由商家承擔“買貴退差”服務,确保消費者不會因此“花高價”,進而打消人們顧慮,讓其不必非得等到“雙十一”再搶購商品。
理論上,這種保價承諾對消費者非常友好。譬如,11月1日花100元購買的商品,在一個月内降價為90元,消費者可獲得10元的賠付,讓其不至于有“冤大頭”的感覺。但是,商家的承諾很美好,現實卻很殘酷。正如一些報道所指出的那樣, “買貴退差”保價服務并非是毫無條件的承諾,而是附帶着令人眼花缭亂的條件。如很多商家規定,店鋪和平台優惠券、限時活動以及贈品等均不在保價範圍。甚至有商家為規避保價規則,下架原商品,重新上新的購買鍊接或者隻是更改商品名稱。
可以說,在商家紛繁複雜的“套路”之下,一些消費者根本享受不到任何“買貴退差”的保價服務。這種顯而易見的套路已經涉嫌違法,屬于欺騙消費的行為。如根據《禁止價格欺詐行為的規定》,使用欺騙性或者誤導性的語言、文字、圖片、計量單位等标價,誘導他人與其交易的;采取價外饋贈方式銷售商品和提供服務時,不如實标示饋贈物品的品名、數量或者饋贈物品為假劣商品的;帶有價格附加條件時,不标示或者含糊标示附加條件的;虛構原價,虛構降價原因,虛假優惠折價,謊稱降價或者将要提價,誘騙他人購買的;有價格承諾,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的,都屬于價格欺詐行為。
其實,要想讓消費者真正地得到實惠,保價服務就應多些真誠,少些套路。其中,起決定性的價格應當是大部分消費者實際支付的價格(排除臨期商品等法定降價情形),而不應設定各種令人眼花缭亂的條件。要知道,在當前的技術條件下,監管部門和電商平台完全有能力監控、篩查這種玩文字遊戲的保價承諾,進而對捉弄消費者的行為作出處罰,确保消費者真正地享受到價格優惠和保價服務,不至于需要比拼智力來辨識各種價格促銷,卻最終仍難逃雲裡霧裡的“價格陷阱”。(史洪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