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彭強 北京報道
伴随着海外氣價的上漲,國内多地天然氣價格開始上浮,浙江省近期天然氣門站價漲幅超七成。
網傳一份文件顯示,11月17日,浙江省發改委下發關于調整供暖季天然氣省級門站價格的通知。通知指出,浙江浙能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向各城市燃氣企業(或城市管道運輸企業)銷售天然氣的門站價格從2.26元/立方米調整為3.99元/立方米,下浮不限。執行的日期從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3月22日。
此外,浙能天然氣管網有限公司向天然氣發電企業銷售天然氣的門站價格從2.38元/立方米調整為4.11元/立方米;執行時間為2021年11月1日至2022年3月31日。以上價格不含天然氣發電直供和增量部分。
浙江省上述兩部分天然氣價格上調幅度分别為76.5%和72.7%。
通知指出,各地居民用氣終端銷售價格此次不作調整,對于城燃企業因未調整居民用氣産生的購銷差價虧損,由市縣财政酌情補貼。
浙江省發改委在通知中指出,各地要按照《浙江省城鎮燃氣價格管理辦法》的規定,合理确定配氣價格,在合同氣量内根據上下遊聯動機制調整本地非居民用氣終端銷售價格,對合同外氣量采購價格高于省級門站價的差額部分,原則上不予疏導。
目前該通知尚未在官網進行公示,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多次聯系浙江省發改委相關負責人員未果。
今年以來,由于天然氣價格的上漲,多地自非采暖季起就開始調整了天然氣的銷售價格。據《中國經濟周刊》報道,主要集中在今年4-5月與9-10月份期間,國内重慶、青島、石家莊、唐山、保定、邯鄲、貴陽、聊城、威海等多個城市都相繼上調了居民天然氣價格,但整體上浮并不明顯。
10月28日,北京市發改委上調非居民天然氣銷售價格,漲幅為0.35元/立方米。
據貴州省發改委官方網站消息,10月22日,貴州省發改委下發調整貴陽市城區及與其共用同一配氣管網區域居民用氣價格的通知。貴州省發改委在通知中指出,由于上遊長輸管道供氣企業上調居民用氣門站價格5%,其它管道氣和LNG氣源也出現不同程度上漲,其中LNG價格大幅上漲,為理順價格關系,保障天然氣安全穩定供應,貴州省發改委自2021年11月1日起,将屬于省級定價的貴陽市城區及與其共用同一配氣管網區域居民用氣第一、二、三階梯價格分别上調0.1元/立方米,調整後價格為2.61元/立方米、3.06元/立方米和3.80元/立方米。
從全球範圍内來看,由于上遊投資削減、産量增長不足以及夏季極端天氣導緻的天然氣需求飛速增長,下半年開始各地天然氣價格開始普遍上漲,歐洲市場受之影響最大,當地多處電價猛烈上漲,天然氣資源的短缺也導緻不少能源、化肥工廠限産甚至停産。
近期,由于德國暫停審批俄羅斯新建的北溪2号天然氣管道,以及白俄羅斯與歐盟因為難民問題引發的糾紛不斷,歐洲天然氣市場再次經曆漲勢。
招商證券指出,通過上下遊聯動機制,國内部分地區非居民用氣的平均價格較淡季上調了約16%左右;鑒于上遊價格壓力持續上漲,山東、湖南等省份已經推出了順價政策。
國金證券表示,天然氣消費逐步進入旺季,歐洲LNG進口量明顯擡升,但歐洲天然氣庫存持續維持低水平;近期美國LNG出口明顯上升,美國天然氣庫存還處于相對低位,後續出口量或将受到美國國内供需平衡的影響。
在11月16日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玮表示,受前期全國大範圍寒潮天氣影響,一些北方地區提前供暖,11月7日以來全國天然氣日供應量達到10億立方米以上,比去年同期增加約1億立方米。
目前北方地區已開始進入供暖季。受當前全球天然氣供需形勢緊張、氣價暴漲影響,今年供暖季全國天然氣供需總體緊平衡,高峰時段部分區域供需矛盾可能較為突出。
業内人士指出,由于此前價格走高對下遊需求産生抑制,國内LNG需求在不斷下降,國内LNG價格也不斷走低。北方全面供暖後,國家發改委與國家能源局,以及三桶油等主要資源供應企業相繼采取多項措施,增加天然氣供應。
孟玮指出,将充分發揮各有關部門和企業已經建立天然氣保供日調度機制,确保天然氣合同嚴肅執行、組織全力增産增供,加強重點地區的資源保障,穩定民生用氣價格。此外,國家發改委還組織各地和相關企業紮實開展“壓非保民”預案演練,制定可實操的壓減工作方案,堅決做到“壓非保民”、“限氣不關閥”。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