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界畫(五)——畫與建築
中國建築的曆史非常久遠,它所展示的建築美曾使無數的人為之傾倒。詩人們贊美它“如鳥斯革,如翚斯飛”,象一隻振翅欲飛的雉鳥,充滿了生命與激情;哲人們感歎它“美輪美奂”,想象與理性達到了和諧的統一;而畫家則用最為直觀的藝術語言--界畫,表現了它嚴謹工麗、端莊雍容的魅力。
在東晉顧恺之的《論畫》中,就第一次出現了“台榭”的說法。隋唐時又被稱為“台閣”、“屋木”“宮觀”, 到了宋代郭若虛的《圖畫見聞志》中,便有了“界畫”一詞。
界畫一詞也見于北宋李誡編修的《營造法式》。自宋代起,它既是指中國畫的一種技法,也成為了中國畫的一個獨立門類。作為中國畫技法,界指界尺,是建築繪圖時專供毛筆畫直線的工具,界畫是套用了建築中界劃的意思。而作為中國畫畫種,界畫是指繪畫中采用這種界筆直尺、用界劃的方法所繪的畫。界畫與其他畫種相比,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要求準确、細緻地再現所畫對象,分毫不得逾越。雖然界畫難工,卻往往不為文人所重。其實界畫形象、科學地記錄下古代建築以及橋梁、舟車等交通工具,較多地保留了當時的生活原貌,其意義已突破了審美的範疇。中國建築以木構為主,可惜木質易損,滄海桑田,一些傳說中的瓊樓玉宇我們已無緣親見,幸好建築也是中國畫,尤其界畫是重要的題材,人們可以自界畫的畫卷間稍窺其風采。
早期的界畫,專指以亭台樓閣為主要表現對象,用界尺引筆畫線的表現方法。但随着時間的推移,界畫的内涵都有了一些變化。界畫的表現對象,從廣義上來說它包括宮室、器物、車船等;從狹義上講,它則專指亭台樓閣。界畫的表現形式,從廣義上來說應包括用界尺畫線和不用界尺畫線,但又相對工整的兩種方法,而界畫則僅指以界尺引筆畫線的方法。
根據史料記載,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馳騁中原,命工匠将被滅六國的那些巍峨精美的建築,一一描摹下來,可以想象漢代畫工張開絹素,沉思案前,準備創作《甘泉宮圖》、《漢麟閣圖》的情景。界畫藝術便誕生于地位并不顯赫的工匠與畫工之手。《洛陽伽藍記》曾記錄了北魏時期洛陽地區盛極一時的宗教建築。“雕梁粉壁,青缫绮疏,難得盡言。”數萬間佛寺便是數萬個創作粉本,顧恺之、姚昙度、張善果、陸探微等一批畫家浏覽其中,得到的自然是創作的沖動。一批批以宗教建築為題材的作品如《白馬寺台樣》、《靈嘉寺塔樣》等陸續問世。今天尚能見到的顧恺之《洛神賦圖卷》中,用界畫方法繪制的輿車與龍舟,就足以讓我們感歎其技巧之高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