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健康

 > 吃米飯和吃饅頭哪個比較有營養

吃米飯和吃饅頭哪個比較有營養

健康 更新时间:2025-02-03 13:19:26

米飯和饅頭在主食界各有崇高的地位,誰也不讓誰,每次吃下一碗香噴噴的米飯,那内心都是滿滿的充實感,吃不完的米飯還能做粥、做炒飯,而饅頭柔軟飽滿,一口咬下那是實實在在的充實感。其實不管吃哪一種主食,最後都能吃飽,但既然大家想知道哪一種更健康,那今天就來好好說一說。

兩名男子一個愛吃饅頭,一個愛吃米飯,誰的身體更健康?

錢先生是江蘇人,從小的飲食習慣就是低油低鹽,每天一碗精緻的白米飯,搭配兩三個炒蔬菜,一兩盤葷菜,一碗蔬菜湯,就夠一家四口人吃了。他們家午餐都是米飯,早晚則是各種各樣的米粥,這個習慣很多年都沒變過。

而錢先生的朋友李先生則是山東人,家裡的主食基本上是饅頭,很少看到吃米飯,晚餐經常是大蔥和饅頭。兩個人都是四十多歲,平時很注重身體,前段時間體檢錢先生一切良好,但是李先生血糖高了一點,醫生叮囑他好好控糖。

吃米飯和吃饅頭哪個比較有營養(吃饅頭和吃米飯相比)1

米飯和饅頭都是碳水比較豐富的食物,但是從飽腹感這個方面來說,吃米飯的人占有優勢,農村有句俗話叫“二兩米半斤飯,二兩面三兩馍”,由此可見,米飯的飽腹感是比較強的

另外,愛吃米飯的人很少幹吃米飯,還會炒幾盤小菜搭配。錢先生每天攝入的果蔬、肉食種類比較豐富,經常購買時令蔬菜,所以他的綜合營養比較全面平衡。而吃饅頭的李先生經常為了省事直接就點鹹菜、大蔥就這麼吃了,飲食種類沒有錢先生豐富。

既然李先生要控制血糖,他就要适當調整主食,減少饅頭食用量,增加糙米、全麥面食的攝入量,降低碳水攝入,同時還要搭配綠葉菜、瓜類、水産、豆制品,這些食物的熱量和糖分比較好,對控制血糖有利。還要改掉重油重鹽的習慣,吃食材自己的味道。

吃米飯和吃饅頭哪個比較有營養(吃饅頭和吃米飯相比)2

類比西方的“地中海飲食”,找到了适合國人的飲食模式,那就是“江南飲食”

也就是江浙滬等地區的飲食習慣,正宗的江南飲食主食多是粗糧糙米,但是現在生活條件變好,很多人的飲食發生改變,出現了像錢先生這樣以米飯為主食的習慣,而且米飯占比越來越高。

如果平時愛吃米飯,要學習錢先生科學搭配,葷素都有,還有蔬菜湯,原則上低油低鹽,精緻小份,每餐不要吃太撐,多吃新鮮食物,少吃腌制品。如果錢先生适當減少米飯比例,增加粗糧和全谷物,那就更健康了。例如闆栗、芋頭、紅薯、豌豆、花生等,煮一鍋放在一起也能當作主食。

吃米飯和吃饅頭哪個比較有營養(吃饅頭和吃米飯相比)3

這樣的飲食習慣好在哪裡?

腸道負擔小

中國消化系統腫瘤病例多,很多問題都和吃有關,尤其是結直腸癌,占了56.5%,而增加果蔬粗糧的攝入比例後,腸道負擔減少,食物中的粗纖維、水分能減少腸黏膜受損,維生素等成分有助于抗炎、修複。

不容易肥胖

熱量比較低,攝入的大多是優質脂肪,而且碳水總量得到控制,脂肪和糖分都比較少。食物大多是以清蒸水煮的方式烹饪,食用油、鹽分用得少,身材不容易胖。再者粗糧通便對代謝有利,代謝變快體脂下降速度也會變快。

吃米飯和吃饅頭哪個比較有營養(吃饅頭和吃米飯相比)4

愛吃米飯的人,這三件事要少做

不要淘洗太多次

一般簡單淘洗到第三遍就可以了,不一定要清澈見底,力氣太大還會出現碎渣渣,簡單淘洗能夠保留更多的營養。

不要吃顔色偏黃的大米

一買就是一大袋,有時家裡吃飯的人少了,一袋米吃好久,等到再吃的時候就發現它顔色不太對勁了,可以和新買的米對比看看,顔色是不是偏暗,也可以聞一聞,有沒有黴味。

一般變質的米會變脆,用指甲蓋可以把它按碎,摸在手裡不是滑溜溜的而是發澀的,不建議繼續吃。

吃米飯和吃饅頭哪個比較有營養(吃饅頭和吃米飯相比)5

少吃加油加鹽的米飯

炒飯很多人愛吃,但是爆炒時若想不粘鍋就要放很多油,無形中增加了熱量,而加了油後米飯的味道就發生變化,沒有原味香甜的口味,為了更好吃又會加上鹽、醬油、雞精等調料,這種飯不适合糖友們吃,高血壓患者也要少吃,還有肥胖人士平時也要少吃炒飯。

饅頭放在冰箱裡,超過3天就不能吃了?

以饅頭為主食的人,每次都會蒸好幾籠,一天肯定是吃不完的。這時大家會選擇把它放到冰箱裡,但是放久了又會擔心它會變質。

澱粉類食物放在冰箱裡要注意不能進水,需要用幹淨的袋子裝好别透氣,不要直接裸放在冷凍中,如果沾到水汽産生水珠就會失去口感,而且風幹後非常難吃。

超過3天能吃,因為冰箱溫度很低,但是最好在1個月内吃完,不吃的饅頭不要經常拿出來,溫度一旦升高到30度以上容易滋生細菌。

綜上所述,從适合國人的飲食模式來看,吃米類主食是更健康的,但是結合現代人容易出現的慢性病等問題,建議大家做适當調整,在米中添加雜豆、谷物、薯類等食物,降低它的GI指數。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健康资讯推荐

热门健康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