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喝牛奶的親們都知道,一般去專賣店或者超市的時候想要挑選新鮮牛奶,店員們都會推薦“巴氏殺菌乳”,那麼為什麼這種類别的牛奶會是新鮮牛奶的代表呢?帶着問題,我們一起在下文中找答案。
巴氏殺菌乳
巴氏殺菌乳,又稱鮮奶、低溫奶,是指以新鮮牛奶為原料,在低于牛奶沸點100.55°C的溫度下,采用世界上廣泛使用的巴氏殺菌工藝制成的低溫乳制品。
經典的巴氏殺菌法是将牛奶加熱至62-65°C,并保持受熱時間30分鐘。由于這種原始的殺菌方法耗時過長和效率較低,後來經實踐又被改為72-75°C/15-20秒鐘,或85-85°C/10-15秒鐘的殺菌條件。國家乳品加工标準規定,巴氏殺菌奶的酸度不能超過18度,每毫升牛奶中的菌落總數不得超過3萬個和不得含有緻病菌。
巴氏殺菌奶的特點是,産品需要在2-7°C低溫冷藏保存,保存期不長,保質期一般是3-7天;由于受熱殺菌程度較溫和,能把牛奶中可能引起人類疾病的有害細菌殺死,且牛奶中的營養活性成分得到較好保存,口感好,淡香、清純、營養,純天然風味保存得較好。
巴氏滅菌法
如今已經應用于食品界各界的“巴氏滅菌法”,最初誕生在1864年,其發明者為法國生物學家路易•巴斯德。
起初,巴斯德是為了研究葡萄酒久置變酸的原因,在實驗中發現發酵是因為微生物(酵母菌)的增長造成的,葡萄酒變酸和發酵類似,不過是由不同的微生物引起的。巴斯德通過大量實驗提出:環境、溫度、pH值和基質的成分等因素的改變,以及有毒物質都以特有的方式影響着不同的微生物。
于是他嘗試将牛奶等液體用60-90°C的溫度短暫加熱,來殺死液體中的微生物,以達到保質的效果。這是一種低溫滅菌法,既保證在低溫下殺死病菌,又能保存牛奶的營養物質。而加工溫度越高,其中活性的營養成分就越低。
1862年4月20日,巴斯德和克勞德·伯納德完成了對血液和尿液的測試。1865年巴斯德申請了該方法的專利,以對抗葡萄酒變酸的“病”,該方法被稱為巴氏滅菌法,并很快應用到了牛奶殺菌上。
夏季巴氏鮮牛奶的選擇與存放
傳統的牛奶消毒方法主要是煮沸,但這樣會使牛奶失去風味,也會令牛奶中的蛋白質凝固和使牛奶中的維他命流失。
使用巴氏滅菌法時,先以72-75°C的溫度煮15-30秒,然後立刻冷卻到4-5°C。此法由于未煮沸,能保留牛奶的風味,可以獲得更多活性的營養物質。
風行乳業近期所上市的仙泉湖系列鮮牛奶、金牌系列鮮牛奶均使用75℃巴氏殺菌工藝,更好的保留鮮奶中的活性蛋白、活性酶。并且相比于采用85℃殺菌工藝牛奶的獲得更多5倍免疫球蛋白。
由于仍然有部分細菌、微生物生存,使用巴氏滅菌法處理的牛奶即使未開封,在室溫下一兩天後仍會變質,消費者在買回家以後記得放在2-7°C的冷藏環境下保存,如果已經開啟後,也盡快飲用完,或者密封好,放置冰箱裡,盡量在48小時内飲用完,避免變質或串味等問題。
你第一次喝巴氏鮮牛奶是什麼時候呢?有沒有什麼特别的感覺呢?來評論區聊聊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