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來,随着中藥材的市場需求越來越大,以前種植水果或蔬菜的一些農戶,也紛紛投入到中藥材的種植行列,而且較早投入的農戶基本都賺了。面對一些日益高漲的中藥材,投入種植是很有可行性的,既能給自己帶來收益,也能滿足市場的需求。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農民可選擇的種植項目很多,而且價格越貴,風險越高也成了一種規律,因為價格高了,要麼種植難度大,要麼僅僅隻是炒作,或是某一季恰好減産而已。
前幾年一些追高入場,種植三七、覆盆子、重樓等中藥材的農戶,不僅把本虧沒了,甚至還負了債,好幾年沒緩過來。而這兩年也有像地黃、墨旱蓮、馬齒苋等,突然遭遇減産,價格猛翻好幾倍的,但大多數種植戶都沒趕上這一波。因此一些有野生資源的中藥材,很多農民都是選擇直接去采挖,不願投入種植,不想承擔巨大種植的風險,比如川貝母、毛慈菇等。
對于價格連年上漲的川貝母而言,一斤1700元的價格,若是産量和品質都正常的情況下,畝收益也是不低的,但卻很少有人投入種植。川貝母需生長3年以上,達到采收标準時,其入藥的根部也才指甲蓋大小,所以畝産量并不算高(150斤左右),而且需要種植在高原的地區,面對多變的氣候和惡劣的環境,還需要較為精細的管理(人工成本也高),給種植增加了很大的難度。此外,川貝母的種子也不便宜,因此前期投入也是巨大的。
有業内人士表示,種植難度和種植投入就能勸退很多農民,所以現在川貝仍是大量依賴野外采挖,市場上的川貝僅有20%左右是依靠人工種植的,可見川貝的高價并沒有吸引來很多農戶種植。除了人工種植,川貝還具有一定的野生資源,隻是這幾年被挖得越來越少了,需要3年才能長成的川貝,卻是每年都有人去挖,這也使得如今野生的川貝已經很稀缺了,不像以前那麼容易挖到。
而市場的表現則是物以稀為貴,川貝的供應量越是短缺,它的價格就越是高漲,這種情況下,就更加刺激了人們到野外采挖的積極性了,現在進入7月份,又到了一年一度采挖川貝的季節了。
最近又有很多農民前去采挖川貝,都想靠着它多賺點,其實采挖川貝也是辛苦活,既要面對海拔2000多米多變的高原天氣,還要十分費勁的尋找。據了解,川貝個頭小,生長得也比較分散,一天能挖到二兩就算很不錯地收獲了。這也是無論人工種植,還是野外采挖,川貝都很貴的原因之一。
其實也正是這種人工種植難度大,野生資源又稀缺的情況,才導緻川貝的高價。而且這幾年還有一些發展人工種植,卻又不成功的,白白浪費了很多川貝種子,還切斷了野生川貝的繁殖可能,也是減少野生川貝的數量。所以現在川貝就顯得很尴尬,種植難、野生少,價格一直漲。
或許過幾年,川貝也會像冬蟲夏草一樣,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貴,以後相關的産品也可能提價。畢竟川貝的藥用價值是公認的,相關的一些産品也是名氣很大,效果很好。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