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想懷寶寶的女性來說,成功受孕隻是整個孕育過程的“萬裡長征”第一步,受精卵如同一顆種子,需經曆一系列複雜過程才會發育成一個健康的寶寶。假設在發育早期,受精卵“萌動”中的任何一個環節發生異常,那麼它的生長很可能出現問題,甚至會就此停止發育。在醫學上,這種胚胎發育異常現象被稱為“胚胎停育”,常發生在孕8~12周時,發病率約為10%~15%,近年來呈上升趨勢,影響着育齡婦女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和諧。
胚胎停育擊碎“母親夢”
今年4月底,四川省成都市的張佳佳發現自己懷孕了,全家人都很高興,把她照顧得無微不至,張佳佳自己也小心翼翼,生怕有什麼閃失。在懷孕80多天的時候,張佳佳突發腹痛并伴随陰道流血,家人趕緊把她送到醫院,超聲檢查結果顯示:宮腔内空孕囊,未見胚芽及胎心搏動。醫生告訴她這是“胚胎停育”,不僅無法繼續妊娠,還需盡快進行治療。
北京醫院婦産科知名專家、全國婦幼健康研究會科普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張巧教授告訴記者:“胚胎停育是婦産科臨床較常見的妊娠相關疾病,其不同于孕中期和孕晚期的流産,它是在胎兒尚未形成的時候就停止了發育。多數患者沒有明顯的症狀,在定期産檢B超檢查時才能發現。僅有部分胚胎停育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孕媽媽的妊娠反應會逐步消失。首先,不再有惡心、嘔吐等早孕反應,乳房發脹的感覺也會減弱。其次,陰道會流血,常為暗紅色血性分泌物。此外,還可能出現下腹疼痛,最終排出胚胎。”
“我好不容易才懷孕,還沒來得及品味新生命帶來的幸福,突然被醫生告知胚胎停育,我不想放棄,還能再保胎試試看嗎?”這是許多經曆胚胎停育的孕媽媽的心聲。對于疑診胚胎停育,沒有陰道出血、腹痛等臨床症狀時,張巧給出的對策是:胚胎停育診斷要慎重,以免“誤診”。孕周是從末次月經第1日起開始計算的,通常比排卵或受精時間提前2周,比着床提前3周,胚胎一般在停經6~7周左右會出現胎心。判斷是否有胚胎停育,不能單純根據停經時間,還要多方考慮。張巧進一步解釋,經陰道超聲檢查是臨床診斷早期胚胎停育的首選方法。另外,相關激素的血清值測定,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的動态監測也有助于胚胎停育的診斷。
張巧強調,一旦明确胚胎停育,應及時進行處理。因為停育的胚胎組織在宮腔内存留過久,機化的胚胎組織可與子宮腔肌壁粘連,還可能引發凝血功能障礙、異常子宮出血等,甚至會導緻感染性疾病。若胚胎死亡時間超過4周以上沒有處理,孕婦出現凝血功能受損的并發症幾率就會明顯增加。
胚胎停育“誰之過”
近年來,胚胎停育的發病率呈現上升趨勢。遭遇胚胎停育之後的張佳佳逐漸發現,胚胎停育并不是一個“稀罕病”。“不聊不知道,一聊吓一跳”,張佳佳身邊就有三四個已為人母的同事、朋友也曾遭遇過胚胎停育。相關資料顯示,上海市某婦幼保健院2017~2019年相較于2014~2016年,胚胎停育病例數量增長了27.6%。在2014~2016年,四川省成都市胚胎停育率從4.34%升高到5.60%。
記者打開一款以女性用戶為主的社交分享軟件,搜索“胎停”等相關詞條,涉及内容竟有5萬多條,這些正面臨或已經經曆過胚胎停育的“姐妹們”訴說着各自的心路曆程,她們不停探究着原因,渴望找到解決辦法。
“胚胎停育原因複雜多樣。”張巧表示,該病主要與遺傳因素、内分泌因素、免疫因素、環境或藥物因素、父親因素、母體因素(子宮畸形、生殖道感染)等密切相關。首先,胚胎染色體結構與數目異常是胚胎停育的最主要原因,如結構上的異常有缺失、平衡易位、倒置、重疊等,最常見的是13、16、18、21或22号染色體三體以及X染色體單體。北京協和醫院曾對因胚胎停育就診的800例患者進行流産後絨毛染色體核型分析,在培養成功的756例中,純染色體數目異常占82.7%,染色體結構異常占17.3%。其次,胚胎着床及繼續發育都依賴于複雜的内分泌激素支持,任何一個環節失常,都可導緻胚胎停育。若母體自身的内源性激素(如孕激素、雌激素、人絨毛膜促性腺激素)不足,就滿足不了胚胎早期發育的需要,有可能造成胚胎停育和流産;若母體出現全身感染性疾病、甲狀腺功能異常、未控制的糖尿病等,也不利于胚胎發育。此外,女性年齡較大、宮腔畸形,男性精子質量差,夫妻雙方存在吸煙、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誤服藥物,大氣污染、接觸化學藥品等環境因素,也是導緻胚胎停育的原因。
在臨床工作中,經常會有胚胎停育的患者問:“這麼多因素,我到底是哪種原因造成的?”實際上,并不是所有的胚胎停育都能特别明确地找到具體病因。胚胎停育是某種特定因素或多種因素共同作用所緻,目前的臨床研究顯示約有50%的患者原因不明。
随着現代醫學技術的發展,早孕期胚胎停育病因學探索已成為細胞、分子、基因等微觀層面基礎研究的熱點,并将為臨床治療提供新的視角。所以,對于胚胎停育患者,術後胚胎組織應盡可能送病理和染色體檢查。反複流産并伴有胚胎染色體異常,建議夫妻雙方行染色體檢查。
調整心态守護“萌動”
懷孕時的驚喜、胎停時的難過、治療時的焦慮,這些年的美蘭一直在情緒漩渦中循環。31歲的美蘭結婚6年,胚胎停育3次,成為母親的渴望幾乎讓她夜不能寐。
美蘭說,第一次懷孕時夫妻雙方都沒有做好準備,但通過超聲監測聽到胎兒的心跳時,夫妻倆激動壞了。不幸的是,還沒到三個月就出現了“胎停”的症狀,就這樣他們的第一個寶寶沒了。懷上第二個寶寶之後,美蘭早早開始吃保胎藥、打保胎針,以為會得償所願,可還是遇上了胚胎停育。為圓父母夢,夫妻倆又繼續做試管嬰兒,可是噩夢依舊。
“我都懷孕11周了,不久前去醫院例行産前檢查時,盆腔超聲檢查發現孕囊内的胎芽沒有胎心搏動,又觀察了一周左右,醫生确診是胚胎停育,隻能做清宮手術。”美蘭告訴記者,身體的傷痛很快就恢複了,可“胚胎停育”卻像影子一樣不時出現在生活中。“有時看到别人在朋友圈曬娃,我都受不了。”渴望成為母親的美蘭不知接下來該怎麼辦。
《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6年的一項研究表明,胚胎停育後母親除對失去孩子感到悲痛外,在未來的妊娠過程中還會産生心理後遺症,如抑郁症、創傷後應激障礙、焦慮以及母嬰依戀等副反應,對父親也會産生負面影響。在講述女性經曆家庭和事業雙重考驗的電視劇《三十而已》中,30歲的鐘曉芹經曆了從意外懷孕到胚胎停育,在精神上受到了重大打擊,丈夫也心态崩潰,夫妻二人為此不停争吵,最終導緻婚姻走向盡頭。專家認為:“生育是兩個人的事,需要夫妻共同努力,在生育力最佳的年紀,雙方做好充分的身心準備,邊走邊治也是不錯的選擇。”
“關注育齡女性的生殖健康,讓她們在最好的階段有計劃地生育,優生優育。”這一直是張巧及其同行們追求的目标。她認為,生育力需要保護,要避免因非意願妊娠反複流産而導緻的近期和遠期并發症對今後妊娠造成的不良影響。生育也要有計劃性、有孕前準備,這樣才能做到想要孩子就能懷得上、留得住、生得順。
“樹立信心,從頭再來”是張巧在指導患者時說的最多的一句話。胚胎停育對于每一個家庭、每一對夫婦都是一個打擊。對于女性來說,流産後子宮内膜需要修複,身體需要休養,同時,心态也需要調整,要避免過度沉浸于悲傷中,使自己愈陷愈深。育齡期女性發生胚胎停育後,在感覺到身單力薄無法自救時,不要忘記積極求助專科醫生,共同分析原因,探讨解決方案,并正向引導情感轉變;家人的關愛、理解和全方位的支持也非常重要,更有利于重新建立健康信念。一般來講,在胚胎停育手術後3~6個月,如果身心狀況恢複良好,月經規律,可以考慮再懷孕。
供稿:中國人口報記者 何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