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長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長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5 03:25:24

長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11月25日,湖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将實施“強省會”戰略,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長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長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進入強省會賽道)1

長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11月25日,湖南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将實施“強省會”戰略。

進入“十四五”以來,已經有多個省提出了“強省會”戰略,其中,山東、貴州、江西、河北、廣西、海南、黑龍江、西藏等省區均提及“強省會”戰略。随着成都、武漢、廣州等地“強省會”戰略的實施并取得明顯的成效,一時間“強省會”成為各地其謀求經濟持續發展的一大杠杆。

四川和湖北為“強省會”戰略提供發展經驗

四川成都是我國最先開始“強省會”戰略的省會之一。2000年國家提出“西部大開發”戰略,成都正式開始了“強省會”的發展之路。到2017年成都GDP達到13889億元,占全省的37.6%。與此同時,2017年國家發改委公布《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提出成都要以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為目标,增強成都西部地區重要的經濟中心、科技中心、文創中心、對外交往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功能。

從2018年開始,成都開始着力解決區域協調發展不足的問題,利用省會成都反哺周邊城市,提出了構建“一幹多支、五區協同”的區域發展新格局,發揮成都“主幹”引領輻射帶動作用和各區域闆塊“多支”聯動作用,優化城市空間布局,着力打造以成都為核心,以綿陽、德陽、樂山為區域中心,以眉山、遂甯、資陽、雅安為重要支撐的成都平原城市群,增強城市群集聚發展功能。

2020年,成都市GDP達到了17716.7億元,占全省比重為36.45%,占比雖然仍超過三分之一,但其比重相對于2017年下降了1.15個百分比,且綿陽、樂山等市的GDP實現快速增長。成都實施“強省會”戰略實現了自身發展,再利用自身經濟帶動反哺周邊城市,實現區域經濟的聯動發展,成都進入了“強省會”戰略的第二個階段。

與成都不同的是,武漢很早就進入了第二階段。湖北省在上個世紀末就注意到“一家獨大”的局面,于1995年确立了“一特五大”的城市發展戰略:即重點發展特大城市武漢,并将當時的中等城市荊沙(今荊州)、黃石、襄樊(今襄陽)、宜昌、十堰五市發展為大城市。

2000年以後又提出了“一主兩副多極”戰略。其中“一主兩副”指武漢和襄陽、宜昌,“多極”是推動3-5 個經濟基礎好、帶動能力強的地級市,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成為新興增長極。

從實際效果來看,2020年武漢市GDP總量達到15616.06億元,襄陽和宜昌在“一主兩副”戰略中,經濟發展相對較好,2020年GDP總量分别達到4601.97億元和4261.42億元,武漢GDP占全省比重為超過37%,其城市首位度一直居高不下,甚至有不斷提升的趨勢。如何利用“強省會”戰略,反哺省内其他區域的發展成為了成都、武漢等首批實踐者考慮的問題,也是其他省實施“強省會”戰略需要統籌考慮的方向。

長沙擁有“強省會”戰略重要基礎

湖南首提“強省會”戰略,必然要擯棄先行者在實施“強省會”戰略中面臨的問題,這也對長沙提出更高的要求。

從湖南省會長沙現有的發展基礎來看,此時提出“強省會”戰略是正當其時。2020年長沙市GDP總量達到12143億元,超過鄭州,成為中部第二;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長沙人口首次突破千萬,達到1004萬。

在此前在國家最新的發展規劃中,長沙作為湖南省省會城市,被定位為區域中心城市,承擔着輻射引領湖南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任務,同時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以及長江中遊城市群的國家大戰略中,在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中發揮出更為重要的作用。

當前湖南正處于厚積薄發、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期。通過實施“強省會”戰略,将各種要素向中心城市聚集,形成核心增長極後,提升在全國的話語權,也能盡快推動其由“資源集聚”向“外溢帶動”轉變,帶動引領都市圈、省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實現在區域競争中赢得更多資源、政策與人才,繼續向國家中心城市邁進,參與更高水平的競争合作,為人民創造更美好生活。

這次湖南提出“強省會”戰略,并不是簡單提出做大做強省會城市,更是為區域發展形成一個強大的動力引擎。今年湖南省發布了《長株潭一體化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21-2025年)》,提出了“中心區”、“都市圈”和“城市群”三個概念,充分表達了要利用長株潭一體化發展,來帶動嶽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五市的聯動發展,建設長江中遊最具活力的城市群。“強省會”概念的提出,就是形成一個以長沙市為中心,長株潭為核心圈,嶽陽、常德、益陽、婁底、衡陽為外圍圈的一個形态,充分利用核心區的發展,帶動周邊城市的協同發展。在今年9月22日召開的長沙市第十四次黨代會,也提出了長沙要輻射帶動全省區域協同發展,充分發揮首位城市作用,落實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戰略,構建區域協同發展體系。

長沙的産業發展為“強省會”戰略的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目前,長沙已經确立了22條新興及優勢産業鍊,既包括工程機械、汽車、先進儲能材料等長沙的優勢産業鍊,也包括顯示功能器件、新一代半導體及集成電路等發展勢頭正盛的新興産業鍊,還包括檢驗檢測、大數據(含地理信息)等具有長沙特色的服務型制造産業鍊。特别是工程機械領域,2020年長沙工程機械産值超過2500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工程機械産業基地,世界三大工程機械産業集聚地之一。

今年2月,長沙發布《長沙市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高地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提出産業發展要由鍊式向集群式推進。近期,長沙又發布《長沙市“十四五”先進制造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與《關于加快建設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的實施意見》,進一步對該體系進行了诠釋。

在産業上,長沙提出将大力推進“1 2 N”産業集群新格局。要圍繞工程機械打造世界級産業集群,圍繞先進儲能材料、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打造國家級産業集群,圍繞其他優勢産業打造省級先進制造業集群。初步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工程機械、先進儲能材料、新一代自主安全計算系統産業高地,具有全國競争力的新型顯示器件、智能網聯汽車、航空(大飛機)配套、功率芯片産業重鎮,打造具有區域引領力的先進制造業示範城市,先進制造業規模跻身全國城市前列,整體發展水平邁入全國第一方陣。

更多内容請下載21财經APP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