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
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将息。
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
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
守着窗兒,獨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
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聲聲慢·尋尋覓覓》
第一次讀到這首詞的時候,心裡非常的不理解,為何作者能夠将詞句寫得如此幽怨、悲傷,讓聽者流淚。不知道遭遇了什麼,李清照才會有這麼深的感觸。對于李清照這個人名,我們對她的記憶一般都在課本中:她是漢人,是宋代的女詞人,是婉約詞派的代表人物,更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
然而,我們對她詞,印象最深的卻是“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以前并不太懂詞句,隻覺得它們沒有太深的含義,也不知道它們在表達些什麼東西。後來,看到這首《聲聲慢·尋尋覓覓》,便開始體會到悲情女子的憂傷,原來,這才是李清照。
李清照出身于書香世家,她的父親李格非中過進士,官職做到禮部員外郎,在當時的文壇也屬于比較有名的存在。他受到文壇巨匠蘇轼的賞識,經常有書信往來。李清照的母親出身名門,祖輩們很多是進士出身,祖父王準曾被封為漢國公,父親王圭也是執掌國家要事的丞相,被封為岐國公。
李清照的第一任丈夫趙明誠,是一位大才子,她十八歲的時候與這位才子完婚,兩人無比恩愛,引得旁人十分羨慕。婚後的日子應該是李清照最開心的時光,有一個心愛的人在身邊,天天可以把酒言歡、談天說地,生活過得十分惬意。但是,她的丈夫不能總待在她的身邊,他需要出遠門去。
所以,這段時間,李清照的創作多表達的是對丈夫的思念之情:
雪裡已知春信至。
寒梅點綴瓊枝膩。
香臉半開嬌旖旎。
當庭際。
玉人浴出新妝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
故教明月玲珑地。
共賞金尊沈綠蟻。
莫辭醉。
此花不與群花比。
在《漁家傲·雪裡已知春信至》中,“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就是這種描述。
可是,這樣無憂無慮的生活沒有長久,随着金兵入侵,李清照與丈夫一起去了南邊的江甯。
在《金石錄後序》中,“凡屢減去,尚載書十五車,至東海,連陸渡淮,又渡江,至建康”,描述的就是他們一路遷徙的情景。他們到達鎮江的時候,鎮江已經被攻破,而鎮江的太守也棄城逃走了。到了建炎二年,他們才到達江甯。在這個過程中,他們生活清貧,已經沒有以前那種富裕的生活了。
後來,李清照的丈夫在建康過世,李清照十分傷心,發文表達哀思。李清照雖然陷入了喪丈的痛苦之中,但是,她并沒有忘記丈夫的托付,即:無論如何都要保住丈夫生前留下的文物。李清照後面的逃難路線,完全是跟随者宋高宗趙構。
她離開了建康,途徑越州、明州、奉化、甯海、台州等地,後來又坐船出海,在溫州登岸。就這樣,李清照一個人獨自帶着丈夫留下的文物追尋着趙構,她希望能夠将這些文物交到朝廷的手裡。文物是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用了很多年收集而來的,其珍貴程度可見一斑。
可是,現在身處亂世,哪個地方才是存放這些文物最安全的地方呢?
無疑隻有朝廷。
為了不辜負丈夫的托付,李清照苦苦堅持,誓要追上朝廷,将文物親手轉交。可惜天不遂人願,十一月,李清照來到了衢州,第二年她又前往了越州。在這段時間裡,她存放在洪州的兩萬卷書籍和兩千卷金石拓片被金兵給搶了,而搶不走的都被燒了,李清照一本也沒有找到。
可以說,這件事情給她的打擊很大,她甚至都快活不下去了。
第一任丈夫這麼快的就走了讓李清照無法接受,她希望找到第二任丈夫,使她有活下去的勇氣。即使不是丈夫,能夠找一個陪伴也是很好的。在那段時間,李清照認識了張汝州,那時候的張汝州對李清照也是一見鐘情,發動了瘋狂的追求攻勢,而李清照也接受了他的愛意,兩人終成眷屬。
結婚之後,張汝州對李清照還算比較關心,但是不久,他的假面具很快就被揭下來了:原來,他的目标是李清照身邊的文物。李清照把這些文物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還要重要,特别是那一本《金石錄》,還需要李清照整理成冊。夫妻兩人在文物的處置上漸漸有了分歧,後來裂痕越來越大直至再也無法挽回。
沒有辦法,李清照告發了張汝州欺君的罪行。原來,張汝州在得到李清照後,得意忘形地将自己在科舉之中作弊的事情張揚出來。李清照對他已經沒有了感情,為了擺脫他的控制隻能将其告上法庭。按照大宋律法,妻子将丈夫告發,無論是正确還是錯誤,都要先坐牢兩年,這是因為她們沒有遵守婦道。
李清照沒有害怕坐牢,她甯願身體受累,也不願精神上受委屈。李清照看清了張汝州的嘴臉,一天也不想跟他待一起,于是,選擇了告發。
這場官司導緻張汝州被流放,而李清照也被收監。由于她的名氣很大,加上各方的幫助,李清照隻在牢獄中待了九天就出來了。
現在的李清照雖然自由了,但是,她的内心卻有了一道深深的傷痕。在感情上的不順利,加上丢失的那些文物,讓此時的李清照備受打擊,整個人就像風雨中的一片孤舟,随時都有可能翻船。可能這兩點還不算最傷痛,真正的傷痛是獨自一個人面對這紛亂的世道。
年邁的李清照獨自守在一個小院落裡,沒有任何親人陪伴她。國家的大事她已不再過問,家事更加沒有,留下的隻有一地的落葉在門前回旋着,幸好偶爾有一兩個好友來拜訪。李清照有一孫姓朋友,其小女十歲,極為聰穎,有一次,這個小孩過來玩耍,李清照親自對她說,願意将平生所學都教授給她。
沒想到,這個小女子脫口而出,說:“才學不是女子需要的。”李清照不由感歎,原來這個社會真正多餘的是那些有才識的女子,比如她自己。原本,李清照想去關心國事、出書立說、給他人傳道解惑,為此,她收集了很多珍貴書籍,沒想到,最後卻變成了别人眼中的異類,竟不知道将平生所學傳授給誰。
李清照突然感到自己處于深淵之中,周圍沒有一個人能夠理解自己,一陣可怕的孤獨環繞在她身邊。
身處無法得到别人理解的世界之中,李清照隻能投身到文字的創作之中,最終,出版了各種書籍,比如:《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等,還有就是《漱玉詞》,這本書留有李清照創作的詞五十首。而李清照的詞已經獨成一體,被稱為“易安體”,這種詞體也隻有經曆過慘淡人間的李清照才能夠寫出來。
參考資料:
【《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李清照作品賞析集》、《宋代文學》】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