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農村扶貧成果與鄉村振興

農村扶貧成果與鄉村振興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1-20 22:03:12

編者按:非凡十年,“網”事如歌。黨的十八大以來,“互聯網 ”越來越深刻地滲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百姓在共享互聯網發展成果上擁有了更多獲得感。紅網長沙站、甯鄉市委網信辦推出專題《幸福甯鄉,美好“網”事》,以小視角呈現大主題,以小切口展示大時代,捕捉發生在楚沩兒女身邊的幸福“網”事,感受以人民為中心,用信息技術持續賦能群衆美好生活的甯鄉“溫度”。

農村扶貧成果與鄉村振興(甯鄉這對農村夫妻)1

端陽大姐和桂悶子制作南瓜幹。

農村扶貧成果與鄉村振興(甯鄉這對農村夫妻)2

網友在視頻下方評論。

紅網時刻新聞記者 姚宇超 李濯雪 長沙報道

灼熱的暑氣退去,秋日的陽光在樹枝上跳躍,投下斑駁的光影。

“這一樹真的讨喜嘞!”“挂滿哒。”密林中突然傳出濃濃的鄉音,一對夫妻正樂悠悠地采着藤上密密麻麻的野猕猴桃,沒一會兒就收獲滿滿。

山上的風也溫柔,天上的雲也自由,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相互打趣着。一個不留神,身邊的小白狗就調皮地咬起了主人的手套——這般歲月靜好的場景,是抖音平台上“端陽大姐農鄉人”最近發布的視頻中的一幕。

“從去年摘猕猴桃看到了今年,時間過得真快”“連着看了幾遍,家鄉話真有味”“平平淡淡簡簡單單,越來越喜歡農村了”……粉絲們紛紛在在視頻下面評論到。

以質樸的鄉村風貌為背景,用最純正的甯鄉方言,展示着天然鮮活的田園生活,端陽大姐和“桂悶子”——這對地地道道的農村夫妻,已經在抖音收獲了45.5萬的粉絲,點贊數超過544.3萬,單條視頻最高點贊數30.8萬。

在這個全民自媒體時代,在甯鄉一個偏遠的小山村裡,誕生了最新潮也最草根的“網紅”,用“家長裡短”翻出了人們心裡關于鄉村煙火的回憶,用流量把最美的鄉愁帶給網友,也鋪陳着鄉村振興版的“詩和遠方”。

鄉村煙火氣,把平凡寫成詩

在小說《邊城》中,作家沈從文曾為讀者描繪一幅美好淳樸的湘西農村景象;在端陽大姐所在的甯鄉沩山祖塔村,她和家人也正以視頻的方式,記錄着自己的“邊城”故事。

翻開端陽大姐的抖音賬号,從2021年4月至今,已經有230多條視頻。沒有精緻高雅的腳本和布景,秀美的田園風光是最天然的“舞台”;沒有讓人眼花缭亂的拍攝技巧,甚至連背景音樂也很少用,但“一年四季,兩人三餐”的日常卻總能撫慰浮躁的心,讓人不自覺平靜下來。

和許多農民一樣,勤勞能幹在端陽大姐和桂悶子身上體現得淋漓盡緻。夫妻倆的菜園子裡,種着花生、豆角、玉竹、南瓜、紅薯等十餘種蔬菜,還養着雞和豬,每日悉心照料;閑暇時,兩人上山挖春筍、摘野菜,撿酸棗,盡情享受大自然的饋贈;看似普通的食材,在他們手裡總能變出各種花樣,南瓜幹、紅薯糍粑、酸辣椒……把日子也調和得有滋有味。

而最被網友們津津樂道的,是端陽大姐和桂悶子之間細水長流的溫情生活。家裡收的南瓜有長有扁,端陽大姐正疑惑是不是搞混了種子,桂悶子連忙“甩鍋”:“種子可都是你保管的”。藤上的黃瓜結的比吃的還快,桂悶子犯愁地說隻能拿去喂雞,端陽大姐便假裝生氣道:“難道我做的黃瓜幹就要不得”。每次做好飯,端陽大姐都會喊上一句:“桂悶呐,端菜恰飯”,如果哪次忘了喊,網友們就要在評論區直呼“不習慣”……平凡的話語裡隐藏着愛,眉毛和眼角跳動着幸福。夫妻倆在一起相互調侃,笑聲總是能感染到屏幕外的人。

“羨慕這種平平淡淡,真情的流露在細節之中”“最喜歡看阿姨一笑,叔叔也跟着附和”“在你們身上看到了我父親的樣子”“以前我外婆也是這樣做南瓜幹,她走了再也沒吃過”……這些寫在視頻下方的留言,也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這對農村夫婦能收獲這麼多粉絲。

平凡的日子裡,寫滿了對生活的理解和期待;噴香的食物,溫馨的鄉音,讓每一個遊子升起對家鄉和家人的思念;端陽大姐和桂悶子的樸實親切,鄉村的甯靜和諧,夫妻間的包容融洽,都成了最美的人間煙火。

農村扶貧成果與鄉村振興(甯鄉這對農村夫妻)3

甯鄉沩山鄉村。

純粹“農鄉人”,見證山村蝶變

九月的鄉野,層巒疊嶂,群山披彩。駕車一路向西,沿着甯鄉沩山蜿蜒的山路,便到了祖塔村。再拐過幾個彎,一棟白色二層小樓突然闖入眼簾。這便是端陽大姐的家。和視頻中一樣,門前的院子寬敞幹淨,一旁的菜園裡,紫茄子、紅辣椒、長豆角挂在枝頭,耳邊蟲鳴鳥叫,滿目青山環繞,涼爽和惬意撲面而來。

“能得到這麼多人的喜歡,特别開心。”雖然在抖音上擁有40多萬的粉絲,但端陽大姐和桂悶子卻從來不認為自己是“網紅”,不過是趕個“時髦”,用當下最流行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生活。

而這份“閑情逸緻”背後,印證的是鄉村美好生活的不斷升級。“現在生活很知足,我覺得家鄉一點兒也不比城市差。”夫妻倆感慨道。數十年如一日,身邊的點點滴滴都見證着大山裡的變化。

年輕時,端陽大姐和桂悶子經營着從祖塔村到甯鄉城區的唯一一班客車。鄉親們無論是進城趕集,還是走親訪友,全靠這對夫妻檔。“那時候的桂悶子是桂‘猛’子,他開車,我售票。”端陽大姐回憶。每天早上5點發車,晚上5點才到家,即使是大年三十,他們也依然在路上。“多年前,鄉裡還是土路,一次隻能過一輛車,遇到會車,就得退回去”

生活是奔波的,但也是有奔頭的。眼看着村裡的鄉親們收入越來越高,自家原本的陶土老房子,也變成了二層小樓房;閉塞的山村交通越來越好,土路早已升級成寬闊平坦的水泥路;家家戶戶有了私家車,再也不用為出行發愁。

“這幾年,鄉裡發展得特别快。尤其是暑假,好多遊客來沩山乘涼、漂流,别提多熱鬧了。一到周末,我家門口還堵車呢!”端陽大姐說到:“我們的生活也更豐富了,想通過網絡,把這種幸福快樂呈現給大家。”

互聯網豐富着人們的生活,也給予了農村、農民更多被看見的機會。在甯鄉,像端陽大姐這樣的人還有很多:甯鄉建伢子在抖音分享甯鄉鄉村風俗人文和美食,為大家傳遞快樂;龍田鎮的肖和君,用文字和視頻把甯鄉鄉鎮的美以詩意的方式唱成一首“拾月陌歌”;喻家坳的栀子姐姐,把家鄉特産制作成壇子菜,帶動農戶增收緻富;甯鄉八哥以直播和拍攝短視頻的方式,宣傳和推介家鄉美食……

在鄉村振興的大藍圖下,甯鄉各路新興的三農新媒體創作者,正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線,打開了一扇親近農民、了解農村的窗口,也搭建了一座城鄉互動、文化溝通的橋梁。而在網絡與人氣彙聚的背後,不僅表達着對家鄉深沉的愛,更傳遞出農民新面貌、農村新希望、農業新未來的“心動訊号”。

當一個個縮影彙聚,一幅沃野千裡的鄉村振興畫卷緩緩呈現。黨的十八大以來,敢為人先的甯鄉人肩負全面小康、鄉村振興的職責與使命,用十年“披荊斬棘”奮力實現鄉村蝶變。

十年來,甯鄉農業産業發展勢頭良好,産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産業安全更有保障;農業經營體系逐步完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壯大,新産業新業态蓬勃發展;脫貧攻堅成效顯著,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

十年來,甯鄉農村生産生活條件持續改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邁上新台階,農村社會治理能力不斷增強,逐步構建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機制,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格局正在形成。

十年來,甯鄉農村改革取得新突破,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步伐加快,承包地确權登記頒證工作全面完成,農村土地“鵲山模式”效果不斷增益、四處開花……

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在楚沩大地廣袤的田野上,還有更多春天的故事正在發生。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