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元宵過後,從四面八方搭乘鐵路抵滬的旅客又迎來了一波小高峰。
俗話說,過完十五才出年。今年,難得回家一趟的務工人員在家鄉待的時間也比以往長了些。2月6日,元宵過後,上海又迎來了一波返程小高峰。記者來到上海各大火車站,聽聽這些抵滬旅客今年給自己定下的小目标。
打工人想的最多的就是多賺點
這幾天,鐵路上海站的淩晨特别熱鬧。在南北廣場的地下車庫裡,一個為淩晨抵滬旅客特設的臨時安置區成為了他們的短暫休息室。原來,因為淩晨火車到達上海後,首班地鐵和公交還沒有啟動,能在臨時安置區内暫時遮風擋雨也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盡管已經立春,但春寒料峭,加上小雨綿綿,淩晨的上海,室外溫度隻有7℃,依然能讓人感到些許的寒意。
(民警引導旅客來到臨時安置點)
2點半,從安徽蚌埠抵達上海的李先生走出車廂後,在火車站南廣場沒了方向,在空空蕩蕩的街面兜兜轉轉了好久。靜安巡邏民警發現他時,趕緊讓他先去廣場下方的臨時安置區休息一下。
記者在南北廣場的地下休息室裡發現了不少和李先生一樣情況的旅客。他們的火車都是淩晨時分抵滬的,距離頭班地鐵開行還有好長一段時間。
坐在小闆凳上,旅客王先生端着一盒泡面吃了起來,一旁的行李就放在腳邊,時不時還留意着生怕弄丢了。
“我們從洛陽來的,來上海打工嘛,這邊工資高。”王先生告訴記者,來之前和老鄉聯系過,說着是要去工地上找份工,“現在還早,等天亮堂些,我再打電話聯系,這一大早的肯定都還沒起呢。”
(吃口面墊墊饑)
嗦面期間,王先生和記者聊起了自己的打工人生。“之前一直是在别的地方幹活,也是老鄉介紹的。”王先生說,“在外靠朋友,大家都是有活相互介紹着幹。”
40歲的他常年在外打拼,正值壯年,體力最好的時候,想着能多賺點錢回家改善一下家裡的生活。“打工人嘛,想的最多的肯定就是怎麼多賺點,過幾年給家裡返修一下房子。”王先生的目标很實在。
辛苦怕什麼,就怕口袋裡的錢變少了
記者了解到,上海站的地下臨時休息點最高峰時能容納千餘名淩晨抵滬的旅客。有人會問,為什麼他們不直接打車回去呢?這一等就是幾個小時,太辛苦了。
可又有誰知道,對這些打工人來說,一下子要從口袋裡拿出幾十塊坐出租車,其實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之前在民警指引下來到休息點的李先生就用一句話說出了衆多打工人的心聲:辛苦怕什麼,我們就怕口袋裡的錢變少了。
(臨時點提供便民服務)
在臨時休息區内,便民服務點其實提供了方便面、火腿腸、速溶奶茶等小吃,可記者觀察發現,買的人并不多。
6元一罐方便面、5元一杯奶茶、3元一根火腿腸……這些價格在小年輕眼裡都是小錢,可對于中年打工人來說,卻是可以省下來的,大家都隻是用随身帶着的茶杯去電動熱水壺的地方接上些熱水喝幾口暖暖身子。
好好幹,下個春節早點回去
一方面是對于自己的“舍不得”,而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把錢花在更需要花的地方。趙女士一家三口抵滬後,就趴在行李箱上休息了起來。“過年時候給家裡買了個理療儀,父母膝蓋不好,說是照那個熱的燈有效果。”趙女士告訴記者,這大幾千的東西花起來,都是舍得。
(抵滬後在臨時區稍作休息)
今天鐵路部門預計抵滬旅客數達到30萬人次。在抵滬旅客的隊伍中,記者還發現了不少帶着家鄉味道的打工人。他們之中,除了帶來了家裡的土特産,以解口腹思念之外,還有人直接把老家的陽光也帶了過來。
在出站隊伍裡,曾先生達拖着的大包裹裡就裝着在老家曬了好幾天的被子。“新翻的棉絮,暖和。”老曾笑呵呵地說,家裡特地給自己準備的,“在外頭打工,蓋床好被子,也舒服。”
(從家鄉帶回來的各種“味道”)
采訪中,不少打工人都對這個新年過得很是滿意,許久未回的家鄉讓他們比往日更多了些許留戀,也讓他們對下一個春節充滿希望,“好好幹,明年春節早點回去。”
在家鄉短暫停留後,他們又選擇了離開,重返上海。回來了,開啟的又是嶄新的一段打工人生。希望這些勤勞樸實的打工人都能在新的一年裡收獲滿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