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體不是一個好概念
自媒體(User Generated Media/UGM)是相對傳統的記者/編輯體制而言的,那時信息的采集和發布權集中在少數專業化的記者/編輯手中。
然而這并不是一個好的概念,因為沒有人可以成為媒體本身,在互聯網時代,雖然可以發布信息的媒體增多了,但用戶自己并不是媒體。比如你不是微博,不是朋友圈,不是直播平台,你最多是一個某某号用戶之一(微信公衆号、頭條号、直播号等等)。
某某平台号不是媒體本身,某某平台号隻是你自己生産内容(自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UGC)的載體。自内容可以發布在A号上,也可以發布在B号、C号上。(頭條号,百家号,微信号等)
區分自媒體和自内容概念的目的,是要讓你忘了宏大叙事然并卵的媒體概念,而把注意力集中在生産最優質的内容上面。顯然,這是一個自内容時代,裡面有大量的掘金機會,你隻需要做好内容。發布的媒體有很多,有内容後甚至可以一鍵發布到所有網絡媒體上。
隻要你有某一項才藝,就可以以文字、圖片、視頻和直播等任何形式展現出來,獲得關注和流量,再從中變現。
隻要你有某一項技術,就可以通過手工或貼牌或自建工廠的方式生産成商品,開設店鋪,把它賣出去。
如果隻有一個想法,也可以通過衆籌或者類似“gatex.me全球比賽”的方式,獲得所需的資金和人氣支持。
把自内容做成品牌
用品牌的思維做内容,你就是品牌。首先是定位,尋求大衆心智中所認可的差異和不一樣的地方,其中重要的不是從0到1,而是先從1到0,再重新想象。然後通過網絡低成本試錯,快速叠代,精益創業。
1、精準定位
目标是誰,他們對什麼感興趣,品牌是如何契合目标人群的興趣點?
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查一下馬斯洛的《人的需求層次》,基于五個不同的段位來劃分我們的人群和定位,馬斯洛把人類的需求從淺到高劃分了五個段位: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會需求;被尊敬的需求;自我實現。
基于這個框架去篩選想要什麼樣的用戶,他們的需求在哪個段位。
比如:女孩子需求最大特點是什麼?要安全,安全表現有一點是什麼?手機沒有電,會失去安全感。基于手機的電量做一款産品的話,也許會成功。比如電池醫生。
說到被尊敬的需求,我們在微博、微信、朋友圈裡轉發很多東西,吃到了美味,喝一杯咖啡,有時會拍一張照片轉發到朋友圈,這個心理需求是被尊敬,找到自己的存在感和價值。微信把人類的幾大需求全部都做上了,包括内容這塊。
2、内容策略
根據我們的用戶定位,洞察他們所需要的點,應該怎麼制定主題?技巧分析和方案的制定,我們要的是傳播,還是具體成交量,還是千人千次的展示?這就需要制定不同的方案。
還有一個是“自我人格”定位,這個定位是什麼呢?
我們做一個公司要像一個人,我們做内容的時候也要像一個人,讓用戶覺得我是在跟這個人對話,而不是面對一個冷冰冰的機構。
3、投放渠道
線上渠道很重要,但是傳統的渠道也需要注意一些。如果我們想要做一件營銷案子,就要考慮到一些路牌廣告要不要投一下,易拉寶是不是要做一些,這樣的東西通常是要有的。
線上渠道,傳統渠道、社交渠道、搜索引擎,微信公衆号,這些選項有沒有必要都做?你至少要有一個百度貼吧或百度知道,讓大家搜索的時候知道你是誰,在這些地方可能不求轉化,求的是衆視野裡的常用平台中,搜索這些信息的時候,搜索到的一定是正确的目标信息。
4、互動營銷
内容營銷從線下轉到線上之後,互動就變得更重要了。
比如:把顧客迎進門之後,如果不好好對待人家,人家下次就不會來了。用戶進來之後,我們一定要跟他們進行互動。
在互動營銷這塊,我們要注意的是參與感,讓用戶覺得是參與到這個APP裡來。互動強化,二三次活躍,讓用戶參與到裡頭,他就有概率會轉發。回到杜蕾斯的圖片上,實質是利用用戶的二次傳播,說是病毒傳播也OK。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