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說說佛教的二十五圓通。
圓通,是佛教術語。“圓”指的是不偏不倚,十分圓滿無缺;“通”則是無障礙、通徹的意思。合起來,圓通的意思便是圓滿地通徹悟道。
與十二圓覺菩薩類似,二十五圓通也是組合。
這個組合的成員是:憍陳那五比丘、優波尼沙陀比丘、香嚴童子、藥王藥上二法子、跋陀婆羅、摩诃迦葉、阿那律陀、周利槃特迦、憍梵缽提、畢陵伽婆蹉、須菩提、舍利弗、普賢菩薩、孫陀羅難陀、富樓那、優婆離、目連、烏刍瑟摩、持地菩薩、月光童子、琉璃光法王子、虛空藏菩薩、彌勒菩薩、大勢至菩薩、觀音菩薩。
縱觀二十五圓通,其中不僅有佛(彌勒菩薩是未來佛)、菩薩、羅漢,還有童子、比丘,地位相差極為懸殊,他們為何湊在了一起?
原來這二十五尊神都是佛祖的得意弟子。相傳佛祖釋迦牟尼曾在楞嚴會上,詢問他們:“你們各用何法而得圓通?”這些神便一一舉出自家修行之法,共有二十五種方法。由此,人們将這二十五尊神,并稱為二十五圓通。
這二十五種方法,可以分為四類,分别是“六塵”、“六根”、“六識”、“七大”。
先說說“六塵”、“六根”和“六識”。
由玄奘法師翻譯的《心經》,是佛教的無上經典。其中有一句是“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這句話便揭示了“六塵”的含義。
六塵,也被稱作“六境”,是指眼、耳、鼻、舌、身、意所能感覺和認識到的六種境界,即色、聲、香、味、觸、法。佛門認為,以上六境像灰塵一樣污染着人們的身心情知,故而也把它們叫做色塵、聲塵、香塵、味塵、觸塵、法塵。
佛門認為,衆生沒有智慧,常處在“無明”的黑暗之中。盜賊喜歡夜間盜掠,而聲、色等塵境也是如此,常趁着“無明”黑暗,劫掠衆生性中善法。所以,佛教把六塵視為人生大敵。
而六塵又是與六根相接,污染淨心,導緻煩惱的。六根,指的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種感官及其功能。六根接觸六塵而産生的判别力與記憶力,稱作“六識”。
這樣說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我是這樣理解的。六根,就是我們身上的器官,六塵,指的則是現實中存在的各種物質,六識,則是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像。
在佛教的哲學體系中,六識發動六根而接觸六塵,六塵映入六根而由六識判别及記憶保存,再從六識的記憶保存中顯現出來,發動六根貪取六塵。就這樣,人們總是沒完沒了地去追求一些欲望,這樣必然會産生痛苦和煩惱。因為大部分人處在“無明”的黑暗中,隻能任憑這種痛苦和煩惱代代相傳。
從這個角度來說,想要修成正果,就必須打破這個循環,進行自我淨化,實現“六根清淨”。而要做到這一步,就要修行學“道”。這裡的“道”并不是我國道教中的“道”,而是“四谛”中的“道谛”。至于如何學“道”,佛門有“八正道”、“六度”之說。恕我才疏學淺,就不在這裡展開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