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西北昵稱?天南地北話人名(五),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東南西北昵稱?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天南地北話人名
(五)
在傳統的取名習俗上,必須提到的是名、字、号。所謂名和字,是一個人取了名外還得取一個字。這種習俗,在漢朝以前就有了,到西漢已十分普遍。如漢高祖劉邦,姓劉,名邦,字季。西楚霸王項羽,姓項,名籍,字羽。漢留候張良,姓張,名良,字子房等等。所謂号,其實就是另外一種别稱。号即号稱之意。這種風俗,在古代文人中很為普遍。如唐代大詩人李白,姓李,名白,字太白,号青蓮居士。詩聖杜甫,姓杜,名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詩人白居易,姓白,名居易,字樂天,号香山居士。北宋歐陽修,姓歐陽,名修,字永叔,号醉翁。北宋蘇轼,姓蘇,名轼,字子瞻,号東坡居士等等。
所謂名和字,有一個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古人的名一般是不能直接稱呼的,這隻能是父母、長輩、老師或上級可直呼,這叫“直呼其名”。一般叫别人名字隻能叫字。因為“直呼其名”,是對人不尊敬。
古人取名字時,不少人在名字後加有排行一一孟(伯)、仲、叔、季。孟(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叔是老三,季是老四。如孔老夫子姓孔名丘,字仲尼。其中之仲就是老二之意思,故人稱孔子為“孔老二”。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其孟就是排行老大之意。吳主孫權,姓孫,名權,字仲謀。仲就是排行老二之意。春秋時的著名隐士伯夷、叔齊。伯是排行老大,叔是排行老三之意。
古人在取名和字時,不少人的名和字的意思都是相輔相行的。如曹操,姓曹,名操,字孟德。其名之操是道德操行之意,德也是道德操行之意。諸葛亮,姓諸葛,名亮,字孔明。其中亮是光亮之意,明也是光亮之意(孔,即大之意)。周瑜,字公瑾。瑜是玉,瑾也是玉。但也有名和字之意有相反的。如宋代大儒朱熹,字元晦。熹是光明之意,而晦是昏暗之意(元,開始)。
舊俗取名時,兄弟姐妹的名字中取同一個字的(雙字名),以此來表示這些人是兄弟姐妹。如秉忠、秉義、秉禮、秉信、秉仁、秉孝、秉智、秉勇……他們的名字中都有一個“秉”字,以此來表示他們是八兄弟。如果再有姐妹,也可取秉娟、秉媛、秉嫒等等。也有兄弟姐妹的名字取同一個部首的。如蘇轼、蘇轍,兩兄弟之名字都有個車旁。蘇轼字子瞻,蘇轍字子由,二人的字中同有一個“子”字。
在取名字,必須提到的是我國家族的“輩分名”。不少人取名,都是按家族中定下的輩字來取名的。輩字放在姓的後面。如我族輩分中有“惟今能顯遠,曆久善名揚”等輩字。因此,“惟”字輩的兒子,取名時,一定隻能取“今”字,而“今”字輩後面的兒子名字時一定隻能取“能”字,絕對不允許亂輩字的。
中國人取名字,特别是文人,往往都會引經據典,含義豐富。人們常常會從名字中看出他的文化底蘊。詩人白居易,其“居易”二字,便是典出《中庸》句:“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僥幸”。而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易安”二字,便典出陶潛的《歸去來兮辭》:“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當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之“行知”二字,即典出明代大儒王守仁先生提出的“知行合一”。其實“知行合一”的理念,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曾子便有提出:“尊其所聞,則高明矣;行其所知,則光大矣”。中國共産黨早期領導人李立三先生,和現代相聲家馬三立先生,其名中之“立三”與“三立”,均典出儒家所提倡的“立功、立德、立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