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至今已有三季,自開播以來憑借對節目素材認真負責的态度和對美食細緻入微的介紹,《舌尖上的中國》俨然已經成為了紀錄片形式的“中華美食鑒賞大全”。可以說,能夠登上《舌尖》的,都是能夠成為地域特色和文化标簽的優秀食材。
在《舌尖Ⅱ》中,節目曾向我們介紹過一種米——五常大米。“五常獨特的土壤和氣候,使水稻中決定營養成分的幹物質積累豐富,脫殼後,米粒飽滿堅硬,色澤清白透亮,這是中國最好的稻米。”一向用詞嚴謹的《舌尖上的中國》竟然對五常大米評價如此之高,此米品質可見一斑。
80後大學生回鄉務農
趙冬冬,朋友們都親切的稱呼他東子。土生土長的五常民樂朝鮮族鄉農民孩子。2009年大學畢業後,東子被分配到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局工作。工作中,東子走南闖北,嘗盡天下美食,不同地域的各色菜式令他難忘。可唯獨這大米,其他地方的米遠不如家鄉大米那般香甜軟糯。
在與同事聊天中,東子發現家鄉的五常大米,竟然被很多人懷疑和誤解。于是在2012年,東子做出了一個讓身邊人都十分震驚且極力反對的決定——辭去工作,回鄉務農。
而讓國人吃到真正優質的五常大米,還家鄉米農勞動的價值和尊嚴,便是東子最樸素的初衷。
創立“臻友稻”
東子知道,品牌化和産業化是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于是2012年,他成立了“五常市煮打天下水稻種植農民合作社”,靠自己的一雙腳和一張嘴到農戶家中談合作。個中辛苦,自不必說。
同年,東子創立了品牌“臻友稻”,打通了選種、種植、生産、銷售的産業鍊條,既保證了出産大米的質量,又保障了家鄉五常民樂農人的收益,可謂一舉多得。
拒絕平庸 米中貴族
臻友稻建立在五常民樂這千裡沃野之上,五常隸屬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土壤肥沃,是世界四大黑土地之一,地處溫帶,無霜期140天,平均年降水量608毫米,年日照2629小時。可以說是最優質的稻米種植地。
五常最早培植水稻的記載,可以追溯到清乾隆時期,之後清朝曆代皇帝都以五常大米作為禦貢米,唯皇室獨享,“五常米,帝王糧”的民諺流傳甚廣。對飲食極緻挑剔的慈禧太後更是多次提起“非此米不可盡食”。百年間,五常大米聲名鵲起,聞名天下。
改革開放後,五常大米更是屢獲“中國名牌”“綠色食品”“中國原産地域保護産品”等殊榮。在擁有得天獨厚自然條件的同時,臻友稻大米的産出過程也可謂精耕細作,嚴格把關。
選種。臻友稻選用稻花香2号水稻品種,與其他品種相比,谷粒更加結實飽滿,入口綿軟悠長,唇齒留香。
魚稻共作。每到入夏,稻田裡會自然生長出泥鳅、鲫魚,魚食蟲餌,魚糞肥田,魚的遊動還會松動土壤,讓水稻的根系更好的發育。這種原生态的稻田環境,是真正的魚米之鄉。
自然耕種。不使用農藥、化肥催長,長達148天的自然耕種,是臻友稻農人對中國千年農耕文化的傳承和堅守。
人工收割。與機器相比,人工收割留根部位更長,收割後,稻谷可以繼續吸收稭稈裡的剩餘養分,使口感和營養更佳。
自然晾曬。收割後的水稻會被放在田裡自然晾曬49天,臻友稻拒絕使用烘幹塔,不惜提高時間和人力成本,也要保留水稻足量的水分和米香。
脫粒抛光。臻友稻大米基本符合1:3的長寬比例,斷米、個頭過小的米全部過濾掉。僅兩次抛光,保留更多胚芽成分,留住營養精華。
現磨現賣。以降低出米速度為代價,保證大米的新鮮和口感,讓顧客在最好的時間吃到最好的大米。
“拒絕平庸,米中貴族”,這是臻友稻的品牌理念,也是臻友稻人始終身體力行的準則。在看似平凡的勞動中勤懇付出,用産出的精品讓世人認可價值,這也正是現代匠人精神的真實寫照。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
東子很喜歡汪國真的詩,“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既然選擇了遠方,便隻顧風雨兼程。”這些話最能表達東子内心的信念。
白山黑水養育出的孩子,聽到了來自鄉土的召喚,回鄉紮根土地扶植鄉民,重塑家鄉稻米舉國無雙之地位。如果這是一篇當代童話,那主人公值得我們所有人尊重和敬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