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贊美家鄉的蘆葉,她讓人輕松、甯靜、自在,心境變得空靈而飄逸。
崇明島上的蘆葦普通而又平凡,但生命力極強,也是海島居民的重要經濟作物,更是作為崇明生态鍊中的重要一環。蘆葦全身是寶,筍可食用,絮可填枕,穗可紮帚,莖可織席造紙,根入中藥性寒清熱。蘆葦雖樸實無華,卻能為鄉野增色,春末初夏時節,肥厚的蘆葉密密匝匝,昂首向上,茂盛地生長,散發着陣陣清香。
每逢端午,我總會想起兒時鄉間的情景,那是蘆葉飄香的日子,人們早早起來拎着竹籃,來這綿延綠色的河溝邊摘蘆葉,不一會工夫,盛滿蘆葉的提籃便擺到了自家竈台上,經浸泡修剪,放進滾燙的開水中煮,撈起後泡進涼水盆裡,然後全家人圍坐桌前,看着大人們折葉、放米、捆紮,動作娴熟麻利地包粽子。
當一隻隻或用大米、或小米、或高粱、或麥面包成的三角形、菱形、枕頭形等形狀的粽子放進鍋中燒開時,蘆葦葉的清香味便四溢開來,滿院飄香,孩子們守候在竈台旁,目不轉睛地盯着鍋裡,等着吃粽子。随着大人一聲“粽子熟了”,大家便圍過來,嘴裡唱着“蘆青園裡一隻老白狗,拽一槍,咬一口”的家鄉小調。當時覺得這粽子飄出的清香是世界上最好的美味佳肴。
待蘆葉稍長大些,小夥伴們就開始用蘆葉做編織物。比我大七歲的姐姐是蘆葉編織的高手,她将蘆葉撕成細條,編織成十二生肖,有時還做成小衣服、小風車、小籠子等,一條條蘆葉,在她手中變成了惟妙惟肖的物件,讓我們愛不釋手。
更有趣的還有用蘆葉卷成的蘆葉哨,每當綠色的田野變成金黃色時,鄉村到處飄滿了“嗚嗚嘀嘀”此起彼伏的蘆葉哨聲。小夥伴們嘴含蘆葉哨,你追我趕,似田野上的一首首生活的牧歌。
蘆葉是美的化身,春天,憑着春雨的力量、大地給的營養,蘆葉被春風吹綠,為空曠的原野染一抹春綠,讓早春的大地多一份彩妝。炎熱的夏日裡,繁茂的枝葉形成天然的綠綢帶,清爽缤紛,給人們帶來絲絲的陰涼。
蘆葉是處事不驚的處子,經曆了春的秀逸和夏的翠綠,迎來了秋的金黃。秋風飒飒,片片蘆葉宛如一隻隻金色的蝴蝶做最後的舞者。飄雪的季節,蘆葉垂下千條萬條的銀絲縧,裝飾銀光閃耀的世界。
我贊美家鄉的蘆葉,她讓人輕松、甯靜、自在,心境變得空靈而飄逸。我更贊美家鄉的蘆葦,她那堅強的品質和意志,屹立于大地,剛直不阿,終不折腰。
(郭樹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