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寫了一篇《林沖夜奔》的文章,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和熱議。看來大家對林沖這個人的評價還是挺多元的,對林沖這個人性格的複雜性,理解得還是挺多方位的。
林沖不同于武松魯智深這類的人物。首先是出身的不同。林沖的身份是80萬禁軍教頭,地位不低,身份不低,待遇也不低。跟武松魯達之類的草莽英雄從本質上有區别。
這應該是評價林沖這個人的出發點。如果把握不住這樣一點,那麼對林沖的評價就應該是偏頗的。
說白了,林沖是體制内的人,體制内的人不可能像江湖人士那樣快意恩仇,體制内的人自然要遵守體制内的規矩,林沖的悲劇之源就在這裡。
作為一個成熟的體制人,林沖自然要守這個規矩。所以當高太尉借欣賞寶刀之名,把林沖叫到他的宅邸之内,林沖除了低眉順眼的服從之外,并沒有多想什麼。因為那是自己的上級,甚至是自己上級的上級。他隻有順從,隻有服從,心裡更多的是受寵若驚。即便是他看到進入的是白虎節堂之後,他也隻是感到吃驚意外,有不好的事情要發生。但這個時候的林沖還是被動的,不會去想,也不願意往不好的結局上想。抱着寶刀進入白虎節堂的結局嗯,體制内的人在遇到事情時,想到的更多的是忍氣吞聲逆來順受。
在這些人的人生智慧教案裡,大都有退一步海闊天空的思想。
即便是自己的愛妻被辱,即便是自己被冤枉發配到滄州,即便是被打了殺威棒,林沖仍然是選擇接受。在他的人生字典裡,應該沒有“反抗”這個詞。他總認為退一步海闊天空,退兩步,退100步,可能海更闊,天更空。因為,在他的體制基因裡,最主要的人生信條,是順從。
然後是性格問題。林沖的性格隐忍,甚至有怯懦的意思。雖然他的身份是禁軍教頭。身份跟性格,多少都有點不搭的味道。遇到了問題,他首先想到的是退步。但是我們知道,那個社會,尤其是北宋末期的那個社會,是一個不善的社會,是一個弱肉強食的社會,是一個強者為王的社會。怯懦,隻能讓,強者更強,猖狂者更猖狂,霸道者更霸道。林沖的一次再一次地退讓,實際上是助長了一類人的肆無忌憚。
很難想象,一個80萬禁軍教頭在發配途中,被兩個解差折磨得生不如死。同樣的,武松發配,與其說那兩個是解差,不如說那是兩個跟班警衛員。一個替他拿了包袱,一個給他掂着吃的。武松發配?哪是發配啊,簡直就是公費旅遊。
林沖呢,人稱豹子頭,最後卻被兩個解差捆到了大樹上,差點被一棍打死。幸虧那條水火棍,被已經出家的魯智深在千鈞一發之際,給擋了下來。
這樣的性格還有一個說法叫,窩囊。
從80萬禁軍教頭的寶座上,一步步的跌到草料場的窩棚裡。直到這個時候,林沖選擇的仍然是逆來順受。他甚至在初步穩定下來之後,挑着花槍,花槍上的酒葫蘆裡裝滿了酒。他的生活依然是自得的。
他是一個享受現實的人,易于接受現實的人。
廟門外站的是自己的好朋友陸謙。他的好朋友考慮的是,他想要自己好朋友的命,因為這是他的上級安排的。
這可能是林沖最後一次相信這個世界,上下級關系是脆弱的,家庭關系在強大的社會面前,也是脆弱的。剩下的隻有,友情。而友情在他和陸謙之間顯得更脆弱。可以想象,這個時候的林沖是絕望的。他搠出的紅纓槍,是他對這個社會最後的訣别。
然後,林沖死了。
林沖的心死了。
作者很殘忍。先給林沖設定一個又一個的社會地位,然後再一次又一次的親手毀掉。如果說《水浒傳》的主題是“逼上梁山”,那麼“逼上梁山”這一個主題,在林沖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緻。想當個好人,想穩定下來,想過穩定的生活,但是社會不允許,自己的周邊不允許。
這裡固然有林沖性格的因素,但這種不穩定的因素,更多地來自于社會。
是這個社會把一個好人逼瘋了,把一個英雄逼得窮途末路。
這樣的英雄隻能是悲劇式的英雄。
在曆史上悲劇式的英雄多了,林林沖是,項羽也是。所以悲劇式的英雄在社會現實中不會被人待見。林沖,也不被人所欣賞。林沖的待遇不如打虎的武松,也不如拳打鎮關西的魯達。更因為我們讀林沖的故事感覺不暢快,不淋漓,自然好感也就沒有了。但是,我們決不能簡單地說,林沖是一個小人,甚至說他的性格卑鄙卑劣。
這是不對的。因為我們在評判他的做派的時候,忽略了社會因素。
要知道,任何人物形象,任何性格的刻畫,都離不開社會這個大背景。
或者說作者刻畫的人物性格,就是為了反襯,反射,反映這個社會。
忘了這一個目的,我們在欣賞小說人物的時候,就背離了方向,就失去了目标,就顯得沒有太大的意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