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高州分為幾個街道

高州分為幾個街道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20 04:06:21

高州分為幾個街道?房山石經題記所見唐代涿州三縣鄉村考,今天小編就來說說關于高州分為幾個街道?下面更多詳細答案一起來看看吧!

高州分為幾個街道(廣東高州市村居地名文化探析)1

高州分為幾個街道

房山石經題記所見唐代涿州三縣鄉村考

【摘要】通過對廣東高州市451個行政村地名的窮盡性研究,發現這些地名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高州市村居地名以雙音節詞為主;以偏正式地名最為常見;其通名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其命名理據充分反映了高州地域的地理特點和風土人情,這些都為我們進一步研究高州的地名文化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資料。也有部分地名的命名理據有待進一步考證和研究。

【關鍵詞】高州市;村居;地名;語言;文化

高州市是由茂名市代管的縣級市,地處廣東省西南部、茂名市北部,東北與陽春縣毗鄰,西北與廣西北流縣接壤。高州市原為茂名縣,後改為高州縣,由元代起高州府(路)治茂名縣演變而來。“高州”之名,源于“高涼”,《讀史方輿紀要》記載:“高涼山,本名高梁,以群山森然、盛夏如秋,故名高涼。” 西漢至南朝,高涼山下建立郡縣,取名高涼郡(縣)。隋朝以前,高涼郡治所為今恩平、陽江一帶;隋唐以來,逐漸向粵西發展,治所也随遷至今高州境内;至元明清,道、路、府、縣治所均設置在茂名縣城(今高州城),茂名縣(今高州市)成為粵西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高州市總面積3276平方公裡,轄23個鎮和5個街道,人口183萬。高州市境内主要有粵語和客家話兩大方言,粵語是強勢方言。其中,根子鎮以客家話為主;雲潭、謝雞、新垌、分界、泗水、馬貴6個鎮客家話和粵語兼用;其他鎮和街道均使用粵語。

我們知道,地名是一定的社會群體為特定的地域所約定的專有名稱,其數量龐大,但不是一盤散沙,而是包含不同層次、不同類别的方位指稱系統。據調查,在高州市所轄的28個鎮(街道)中,共有行政村(居委會)451個。基于學界對高州市村居地名的研究幾無涉足,本文試從文化語言學角度對高州市全部行政村(居委會)進行窮盡性研究。

一、高州市村居地名的詞語特點

個體地名一般是語言中的詞或固定詞組,是詞彙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與其他語詞相同的共性,同樣受構詞規律的制約,有一定的結構方式。在秦漢之前,漢語以單音節詞為主。秦漢以後,随着語言的發展變化,漢語的雙音節詞越來越多。在現代漢語中,雙音節詞占絕大多數。高州村居地名也反映了這一語言演變的趨勢。

01 音節特點

在高州451個村居地名中,不存在單音節地名,也不存在四音節及以上的地名。其中,雙音節地名有381個,占比84.5%;三音節地名有70個,占比15.5%。這反映出雙音節與三音節村居地名已成為該地絕對主流。例如:

雙音節:安山、柏河、曹垌、茶亭、大塘、東方、頓梭、鳳凰、那射、賀村、先覺。

三音節:南湖塘、金竹山、荷木坡、石仔嶺、荔枝圩、羅迪坑、合丫埒。

02 構詞特點

高州村居地名中不存在單純詞地名,全部都是複合詞。複合詞地名合成的方式主要有偏正式、附加式、聯合式、動賓式、主謂式幾種情況。

1. 偏正式

偏正式地名構詞法早在秦漢時期便已出現,如“彭城”“沛縣”“砀郡”等。後來的地名大都是這種構詞法,隻是通名種類越來越多了。在高州市村居地名中,就很好地驗證了這一點。其最常見的構詞法是偏正式,此類地名共有350個,占比77.6%。其中屬于“通名 專名” (即通名在前,專名在後)格式的地名隻有2個:那窎、那射。屬于“專名 通名”(即專名在前,通名在後)的格式有 348個。例如:

闆橋、陳垌、金竹山、丁堂、茶亭、荷木坡、和潭、石仔嶺、荔枝圩、楊郡、羅迪坑、甘園、官莊、讀崗、元壩、泗水、合丫埒、塘陂、謝村、甘埇、官沖、含屋、南湖塘、章岸、張家堡、石溪、河㙟、旺沙、沙地、石咀、舊城、大仁廟、田坪、仙人洞、石堆、軍屯、芹州。

2.附加式

附加式地名常常是在通名的前後加上幾個相對固定的常用方位單音詞或形容詞構成的。在高州市村居地名中,附加式地名共有48個,占比10.6%。因為地名主要是用來為地域定位的,因此,方位詞做前後附加最為常見。例如:

上坡、下漢、下水、西塘、西垌、西鎮、西坑、西沖、北江、西岸、塘背、坡心、山心、田心、山美(尾)、垌頭、垌尾、中間垌、中間堂、中區、南邦、埇口、江口、山口、棠南、潭頭、塘頭、東坡、東河、河口。

形容詞通常加在通名之前。例如:

高田、廣潭、新圳、赤坎、大 、大潮、大井、深鎮、大坡。

3. 聯合式

這類複合詞地名由兩個并列的語素組合而成,隻有23個,占比5.1%。例如:

鋼鐵、聯合、鳳凰、桃杏、高貴、平江(平山 鑒江)、洋朋(羊 朋友)、柏河(人名 人名)、古丁(姓氏 姓氏)。

4. 主謂式

這類複合詞地名較少,隻有17個,占比3.8%。例如:

民勝、林豐、水郁、山曜、福州(“州”本為“周”,福氣周全之意)、馬貴(“貴”本為跪)。

5. 動賓式

這類複合詞地名很少,隻有13個,占比2.9%。例如:

謝雞、分界、存心、談朋、裡麻(處理茅草)、根子(尋找小孩子,一說命根子)。

03 通名特點

在高州市村居地名中,通名具備如下特點:

1.有些通名出現頻率較高。如:

以“垌”作為通名的有37個,以“山”作為通名的有33個,以“坡”作為通名的有32個,以“坑”作為通名的有28個,以“村”作為通名的有27個,以“塘”作為通名的有24個。這些通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地的地理特征。

2.有些通名充分體現了本地特色。如:

“埒”(矮牆)、“㙟”(江湖邊的低窪地)、“埇”(河汊流經之地)、“ ”(充滿泥漿的冷浸田地)、“圳”(田邊水溝)、“坎”(低窪的地方)。

3.有些地名以“那”字作為冠首字。

以“那”字作為冠首字的地名有2個:那窎、那射。“那”在廣西壯語中,意為“田”和“峒”,最初隻指水稻田,後來泛指田地或土地。高州冠“那”地名的出現,表明珠江水系流域地帶也屬于“那”文化圈。

二、高州村居地名的命名理據

任何地名都有其命名理據,有的來源于曆史傳說,有的來源于語言文化,有的來源于地理特征,如此種種,不一而足。高州共有451個村居地名,目前,筆者已調查到386個村居地名的命名理據,尚有65個村居地名的命名之由還有待進一步調查研究。在這386個村居地名中,其命名理據大緻可以分為三大類:描述性地名、記叙性地名、寓托性地名。

01 描述性地名

描述性地名是指叙述或描述地理實體的地理特征的地名。在所有地名中,這類地名最常見。在高州村居地名中,描述性地名可分為三個小類。

1.表示地理位置的方位地名共55個

南湖塘、西塘、西垌、下漢、西鎮、北江、西岸、塘背、坡心、下水、東茂坡、垌頭、垌尾、田心、水貝(水背)、南邦、東方、坡尾、中區、南茂坡、埇口、江口、山口、棠南、西茂坡、上等、上俗、下俗、潭頭、北蘭、東坡、塘頭、西坑、上良、東河、中和、西沖、合水口、河口、中間垌、山心、賀口、下垌、裡村、上南山、上坑、南山、門前坡、西基山、東埇、村頭坡、山腳、東塘、分界、中心坡。

2.描述自然景觀的地名共118個

(1)地形地名有62個

高垌、八角山、坡仔、平垌、浮山、高田、大塘、尖山、低坡、深埇、大垌、大嶺、含屋、闆村、燈籠坡、大村、平頭崗、潭坡、大 、高燈堡、河㙟坡、平坑、長沙、大坡山、平鬥、合垌、坡田垌、周垌、灣腰、橫地、大坡咀、平山、田坪、深鎮、橫溪、大田、大堂、裡坑、大沖、大西、大坪、高坡、坑塘、大坡、羅平、平山鋪、溪㙟、潭坑、溪田、周坡、上平、頓梭(四面環山,形似布梭。包括頓梭村委、頓梭居委2個地名)、長坡(包括長坡村委、長坡居委2個地名)、鎮大嶺(“鎮”諧音“峻”)、 羅迪坑(地形像籮鬥)、大水田(地勢低窪容易積水的田地)、上垌(“上”表示地勢高)、岑山(小而高的山,一說因地形像琴而名)、那窎(深遠的田地)、白馬(村有形似白馬的山嶺)。

(2)地物地名12個,均與“石”有關

石仔嶺、白石坡、石塘、石鼓、石龍、大石垌、石闆、石咀、烏石頭、石堆、立石、大石沖。

(3)土壤地名12個

沙坡、黑坭山、黃坡、白沙、大沙、沙地、土域、垌、沙田(包括沙田村委、沙田居委2個地名)、乾坡(幹旱坡地)、周敬(沙“洲”亮如明“鏡”)。

(4)水文地名20個

廣潭、平江、雲徑、流垌、河琅、泗水、合丫埒、黃溪山、到灣、大簡、石溪、大潮、清垌、泮水塘、深水、清湖、羅村(村子河壩底有一洞,水流産生一個螺狀漩渦,日夜響聲不停,故名“螺川”,諧音“羅村”)、彭村(因該村無堤壩,鑒河澎湃,故名)、簡垌(“簡”原為“澗”)、水郁(水流迂回曲折)。

(5)氣候地名2個

雲山、茂嶺(“霧嶺”的諧音)。

(6)景色地名10個

蒼地、茂坡、麗山、茂山、青山、格蒼、林豐、山曜、六雙(山上綠樹成蔭,山下莊稼蒼綠茂盛,故稱“綠莊”,諧音“六雙”)、六岸(與“綠岸”諧音,一說由六個村組成)。

3.說明自然資源的地名共50個

(1)動物地名4個

鶴山、鶴山坡、鶴垌、馬坑。

(2)植物地名41個

金竹山、荷木坡、米塘、紅花、潭蒲、荔枝圩、榕木塘、茅坡、豐林、松木山、甘竹、林坑、桃欄、荷塘、木頭塘、根竹園、竹朗、木廣垌、黃姜坡、蓮塘、木禾塘、樟坑、蘆蓬、柏坑、河木垌、芹州、大榕、禾田、荷垌、林村、桃杏、荷花(包括荷花村委、荷花居委2個地名)、王羌(該村種植黃姜)、謝村(村有一棵大榭樹,“榭”訛為“謝”)、甘園(柑園)、儲良(此地過去長滿野生薯莨)、彰坑(盛産樟樹)、洪尤(遍山種植桐油樹,因諧音“桐油”而名)、章岸(“章”原為“樟”)、談朋(該村多“藤蔓”,諧音“談朋”;一說村民喜歡談天交友,故名)。

(3)礦物地名5個

鋼鐵、金村、赤坎(村下蘊藏黃金)、銀坑、玉坑塘。

02 記叙性地名

記叙性地名是指反映人文地理特征的地名。在高州村居地名中,這類地名大緻可分為四小類。

1.叙述文化景觀的地名,共25個

(1)建築地名10個

鋪面、五村、大仁廟、埕垌、寶光(境内有著名的寶光塔)、安山(1958年,該村大煉鋼鐵,高爐林立, 有“小鞍山”之稱)、雲爐(昔時此地銀礦資源豐富,有個能人建爐提煉,爐上貼有對聯“雲山蒼蒼,爐水泱泱”)、六匝(剛建村時隻有六間住宅)、六同(最初隻有六戶人家定居)、福州(相傳本村先祖在1816年遷入本地時,見本地有座“福周廟”,取名“福周”,後誤寫成“福州”)

(2)設施地名15個

闆橋、曹垌、連橋、大路坡、塘陂、石陂、大塘笃、大路山、大井、塘坑、雙橋、設教、六塘(六口水塘)、車垌(當時廖氏祖公遷徙于此,連年大旱,人們在車垌河中建立水車灌溉田地)、龍修(村有龍泉井)。

2.記錄人物族姓的地名,共28個

(1)人物地名11個

官沖、官嶺、高和、潘龍、木坑(早年有一位名叫莫亨的人居住此村。一說該村以種樹為生)、柏橋(古時有個名叫“柏橋”的人居住于此)、大翰(古時曾出過一位姓陳的翰林學士)、南塘(古時有戶人家賣兒挖塘養魚,取名“男塘”)、石村(古時村内有個姓值的人居住,因名“值村”。後值姓人因瘟疫死亡,故更名)、培坑(裴姓人居住,原名“裴坑”)、存心(本村族長名叫徐存心)。

(2)姓氏地名17個

陳垌、程村、陳大嶺、楊郡、官垌、曹嶺、周村、盧村、周岸、張家堡、鄭村、甘埇、周坑、霍村、譚村、林鄧、古丁。

3.記載史實傳說的地名,共46個

(1)故稱地名5個

軍堡、安良堡、飛馬(古時此地曾設過兵營,名“飛馬營”)、小營(亂世時,村民團結起來,每五裡設置一個小營寨,并燃燒狼煙通知戒備)、軍屯(太平天國時期,淩十八農民起義軍何明科部曾在此地聚集軍隊,安營紮寨)。

(2)年号地名1個

永樂(永樂年間建村。同時也表達了村民的美好生活意願)

(3)事件地名11個

裡麻(祖先初到此地時處理茅草)、茶亭(原住村民在路邊設茶亭以方便過往客商)、貴牌(村民曾用金色線紮竹排捕魚和過河勞作)、木磚(該村一棵大樹長有兩個樹環,人可從中穿過,故名“木穿”,後更名)、洋朋(以前有戶人家養羊,其朋友較多)、中間堂(清朝舉人蘇錦玲提倡将幾條小村聯稱為“中間堂”)、下村(因很多外地人到山珠塘村買稻谷,村民回答說我這兒沒有,下一條村有,故名“下村”)、三文田(先祖剛遷至此地時,到處是荒地,經過開墾每人隻得三分田)、橫山(先祖剛來此地,遇一山橫阻,遂定居于此)、大拜(古代官員經過此地都要跪拜)、甲子坡(甲子年搬來此坡地定居)。

(4)變遷地名13個

新塘、新聯、新垌、新農、新華、新光、新圩、舊田、新坡、新圳、舊城、新龍、新田。

(5)傳說地名16個

仙塘、仙坑、仙人洞、九罡。

鎮江:借助罡(“江”諧音“罡”)星以鎮反亂。

觀山:西晉時期,嶺南道教先驅潘茂名隐居于此,潘茂名在山頂掘井汲泉煉丹,後在此地坐石船白日飛升, 故原稱“仙山”。舊有升真觀,因此而得名。

謝雞:相傳古代此地“康”姓一家獨富,引起相鄰三個姓氏妒忌,于是三姓聯合建三雞廟制“糠(康)”, 以使各姓氏均衡發展。為感謝三雞,故名“謝雞”。

讀崗:此地依山傍水,視野開闊,景色秀麗。在古代,附近讀書人都喜歡結伴到這裡誦讀詩書,迎風唱和,故名。

石曹:清末,村子西邊的一片白石林突然崩塌,形成一條石槽,改變了河的流向。村民相傳此地為鬼神所開辟,故名為“石槽”村。後來簡寫成“石曹”。

高科:古時,林姓四代人中,接連三人中舉。

福石:古稱“曲石”。因村中山上有一怪石向上彎曲成弧狀,故名。傳說玉帝見這裡地勢險惡,不宜居住,便派遣福神下凡體恤民情。福神看到這塊獠牙裂齒的曲石,用腳将其踩碎,成為方圓數十平方米的扁石灘。福神對着扁石灘念念有詞:“曲去直來,禍去福來;風調雨順,富貴花開。”從此,“曲石”村便改稱“福石”村。

那射:唐朝時,有一山賊占據山頭,常下山燒殺搶掠,民不聊生。一日,一位騎士從遠方而來,恰遇山賊又來搗亂,并強搶民女做壓寨夫人。騎士了解情況後,直追山賊,一箭将山賊射死在山寨外。騎士救起民女并護送下山。原來,這騎士正是骠騎大将軍高力士的護衛,前來護送回鄉省親的高力士回長安。

谷篢:該地以前是高州有名的糧倉,是名副其實的“谷篢”。相傳,這裡曾是“嶺南聖母”冼夫人囤積軍糧的地方。

雷垌:傳說該村是冼夫人的出生地,是古高涼俚人居住地,稱為“俚垌”,諧音“雷垌”。

朋情:建村時,村民在河邊用泥捏造一神像,叫“神”,諧音“朋情”。

柏河:明末,有個地主欺男霸女。有個叫“白荷”的姑娘與一個叫“柏”的小夥子,自小青梅竹馬。那個地主一心想納白荷為妾,害死了柏,并抛屍下河。但柏眷戀家鄉山水,更念白荷情深義重,其屍體任水沖不走。白荷姑娘也毅然跳下河中,化成一隻白兔,與心上人朝夕相處。自此,凡不慎在此跌落河中的人,不死也不傷。村民為感念他們忠貞的愛情和守護村民的愛心,便建廟紀念聖姑,并把他們生活的村莊改名為“柏河”。

03 寓托性地名

1.觀念地名13個

義山、良坑、良坪、良村、高良、良垌、新德、倫村、和潭、禮垌、仁耀垌、和睦、倫道。

2.意願地名30個

大治堂、祥山、良文塘、日久沖、大利、招福坡、豐垌、文山、吉堆坡、才口、旺村坡、旺坑、旺沙、旺利、旺務、旺羅、大旺垌、大雙、雙利、天堂、造賢、帥堂、福芳、上坡(“上”諧音“祥”,寄寓“吉祥”之意)、丁堂(“丁”表示人丁興旺)、秧坡(寓意人丁和财富如同插秧,一株發幾株)、學福(建村之初,很多白鶴在此栖息,白鶴是祥瑞動物,故名“鶴福”,因諧音寫成“學福”)、黃沙(原為“旺沙”,後因與其他地名重名而更名)、 金山(先人寄望後人能勤讀詩書,取“書中自有金山銀山”之意)、銀堂(原名“顔堂”,最早因顔氏居住此地而名,後顔氏族人陸續遷走,更為現名)。

3.感情地名21個

(1)諧音美化地名9個

山美(原名“山尾”)、堂華(原名“塘蔴”)、文村(原名“門村”)、豐文垌(原名“封門垌”、“風門洞”)、銀崗垌(原名“顔光垌”)、帝坑(原名“低坑”,李姓聚居後,取唐朝李氏稱帝之意,故名)、厚元(原名“荖園”)、堂閣(原名“塘角”)、馬貴(70多年前,李姓先祖從信宜錢排遷來定居,派塾師騎馬勘察, 山路崎岖,馬到此地跪下,故名“馬跪”。後人雅稱“馬貴”,含馬貴村委和馬貴居委)。

(2)寄托美好感情地名12個

龍灣、龍坑、龍馬、鳳坑、鳳坡、鳳塘、珍珠、樂山、賀村、賀亨、珊閣、高貴。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州市村居地名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從音節的角度來看,地名以雙音節詞為主;從構詞法角度來看,以偏正式地名最為常見;從通名的角度來看,高州市村居地名具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地域特色;從命名理據角度來看,高州市村居地名充分反映了高州地域的地理特點和風土人情。以上這些都為我們進一步了解和研究高州的地域文化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資料。值得注意的是,在高州市451個村居地名中,有些村居地名的命名理據還存在幾種不同的意見,也還有65個村居地名的命名理據沒有弄清楚,這些勢必也會影響到構詞法的分析,相關結論還有待我們進一步去驗證。

來源:《南方論刊》2021年第 4 期

作者:王定康

選稿:耿曈

編輯:周辰

校對:邬卓晶

責任編輯:郝志堅

往期鍊接

房山石經題記所見唐代涿州三縣鄉村考

明清時期陝南漢江走廊鄉村聚落類型的地名研究

文化語言學視角下的曲阜市村居地名硏究

茂名縣得名解釋的曆史演變研究

居民點地名起源分類法———以茂名市各個鎮為例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