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為亞洲地區的發達國家之一,在諸多領域确實擁有一定的優勢,比如說半導體、相機等等。說到日本相機,很多品牌都是耳熟能詳,比如說索尼、佳能、尼康,而且這三家制造商幾乎占據了全球接近8成左右的成交額。那麼中國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科技與工業實力均得到提升,為何無法打破日本在單反領域的壟斷?
要知道,單反相機雖然個頭不大,但是也屬于精密儀器,核心部件就是鏡頭、對焦系統和光學感應元件。這種相機的工作原理是通過鏡頭的光,然後抵達反光鏡,并且進入取景器當中,然後就會被反射到對焦屏之上。當然,光線通過對焦屏之後,還會穿過一個五棱鏡,最終才能抵達取景器的窗口之上。當你按下快門之後,反射鏡片就會升起,然後鏡頭的光線就會通過快門,這個時候快門就能自動打開,讓光線射到圖像傳感器之上,并且生成一張圖片。雖然整個工作過程看似比較簡單,但是内部的結構非常複雜,這一點從全球能制造單反相機的國家數量就能看出來。
很多掌握了航天技術的國家,未必能制造出單反相機。一款最普通的單反相機,對于電子、機械、材料、光學、加工等技術均有極高的要求,尤其是一款鏡頭,更是一部相機最昂貴的存在。就拿佳能相機的多層光學衍射鏡片來說,需要在鏡片上刻上衍射條紋,并且還要保證成像質量,難度不是一般的大。日本之所以幾乎能在數碼單反領域達到壟斷,最大的原因就是在光學和電子産品研發上掌握了核心技術。要知道,曾經在1911年至1960年接近50年左右的時間中,德國徕卡、蔡司、施耐德可是壟斷全球的存在。而日本的聰明之處就在于,不懂但是可以學。随後便開始從德國進口光學玻璃制造設備,一舉進入了相機制造業和光學生産序列之中。
當然,最初的時候日本還是以模仿為主,随後日本便在機械領域有了重大突破,再加上電子産品的迅速發展,日本終于打破了德國的壟斷。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德國徕卡相機堪比奢侈品,而日本制造的相機不僅價格比較便宜,同時也極具性價比。那麼中國真的制造不出單反相機?當然不是,我國也擁有屬于自己的品牌,隻不過沒有将過多的精力放在這一領域。要知道,攝影行業或者說攝影愛好者,大多是抱着玩一玩的心态,而且這款産品,即便日本拒絕對中國出口,也造不成任何損失。
在這種情況下,我國自然沒有必要花費太多的精力研發國産單反相機。畢竟使用單反的人數并不多,市場也比較飽和。這就和當初研發圓珠筆的筆芯鋼是同樣道理。中國不研發并不代表不具備這一實力,我國之所以沒有自主研發單反,完全是不屑于在這一領域和日本一較高下。因為相比航天技術,一個照相機完全不足以引起我國的重視。這也是為何,中國作為一個制造業大國,卻從未投入過多精力,研發單反相機的原因所在。
(文/華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